先是子贡说的“贫不谄、富不骄”是一个境界。然后孔子马上就指出了更高一层的“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境界。而子贡马上就明白了,然后就联想起诗经里的话。知道了自己的眼光和境界与老师的差距,以及类似“不经历风雨,哪见彩虹”,“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了,孔老夫子就恰到好处的夸奖了一下可爱的、聪慧的子贡同学。呵呵。聪明的人在一起谈话,总是那样的快乐!教学之乐,莫过如此。
“贫而无谄”,本身其实已经是很难的了。当然也不一定,许多穷的人,在面对富人(有钱人或有权人)的时候,通常都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就是摇尾乞怜的哈巴狗式的,以献媚的方式希求一点肉骨头的奖赏,这种哈巴狗式的人并不占少数,我们经常说的狗腿子就是这样的。
另一类就是有些人说的茅房石的那种人。对富人们,怒目而视以表现出自己的清高与不屑。其实这两类人并不是固定的,当哈巴狗们发现怎样的媚态也换不来肉骨头的时候,也会变成疯狗狂咬,并不比茅坑石软弱,甚至可能更强悍。
贫不谄、富不骄
comment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