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修建豪华办公楼为何屡禁不止?


  贫困地区修建豪华办公楼为何屡禁不止?

      近日,有网友发帖对地方政府豪华办公大楼集中曝光。其中,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在建的办公楼“超过8个美国白宫”,而该县还是当地的一个财政穷县。安庆市联合调查组回应,办公楼建筑面积不超标,但确实存在项目审批手续不全、超标准装潢等问题。(2011年11月30日人民网)

      官不修衙,客不修店,是中国的古训。当今中国,有许多政府机关,常年在简陋的场所办公,把资金用于改善民生等更需要的地方,充分展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光荣传统。但是,也毋庸讳言,一些地方、少数官员早已将上述古训忘得干干净净,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抛在脑后,修“衙”之风大有盛行之势!甚至一些贫困地区,还不顾群众的反对、民生的疾苦,违规修建豪华办公楼,造成了极其恶劣的政治和社会影响。那么,为何这股歪风屡禁不止呢?

      顶风违纪。对政府办公楼建设,早在1987年,国家有关部门就颁发了行政办公楼建设试行标准,1996年颁发了《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标准》,2007年又颁发了《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多年来,党和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党政机关超标准建设楼堂馆所并进行过多次清理整治,但从现实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说明一些地方顶风违纪的官员太多、太甚了。换句话说,一些官员太不拿上面的规定要求禁令当回事了,他们习惯于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擅长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种”、穿“马甲”,或借鸡下蛋,以公司的名义建设,其实质仍然是党政机关用。

      自我享受。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是,试问有多少机关干部、党政官员在其位谋其政的。一些官员为官从政,更多看重的是个人前途、自我享受。就拿办公楼来说,谁不知道办公楼是办公用的?!可有些政府官员恰恰忘记了这个基本概念,他们把办公楼视为展示形象、炫耀地位、享受安乐的工具,于是,才有了党政机关豪华办公楼的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有了这样的思想意识,什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都只能是嘴上说说而已、墙上贴贴罢了。

      权力魔咒。按理,任何一个项目的上马,都必须有严格规范的审批程序和流程。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唯领导是瞻、唯权力是从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领导决策了的事情,错的也得做,违规的也也能上马,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行使的审批、监管等职能也就成了形同虚设。更有一些地方,没手续照样办,先上马后补手续,有关部门成了替领导擦屁股的了,这一切都是权力的魔咒在起作用。鉴于此,一些地方违反审批程序,越权审批,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不注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经济实用性,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搞豪华装修;不惜举债,甚至挪用扶贫款、救灾款等专项资金修建办公楼等楼堂馆所等种种违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不采取有效措施,制约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手中的公共权力,必须运行在阳光下、规范在监督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一些乱政行为的发生。

      监督缺失。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但是,对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的监督,在很多时候,很难到位,或者说监督的形式是有,但是监督的内容和实质却无。无论是体制内的监督,还是体制外的监督,常常会被搁浅。尽管人们在呼唤要求加强监督,但是监督谁,如何监督,有时并不是监督者所能说了算的,而让被监督者真正心甘情愿地接受监督,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种无奈而尴尬的局面,也就难以遏制一些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了。强化监督,不是一个愿望,更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起到效果,并且要在制度上下功夫、在被监督者身上开刀。

      办公楼是方便老百姓办事的地方,豪华办公楼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距离,遮蔽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豪华衙门”不仅浪费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加重人民负担,而且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办公楼越豪华、气派,离当地村民居民越远。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警醒。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