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先生的微博营销(2)


  螺蛳粉先生的梦想与生活

  螺蛳粉先生开张前,马中才打算像永和那样,做快餐连锁店模式,因为资金不足,找不到投资,最终只在京城对角线:蓟门桥和劲松开了两家60来坪的店铺,可满足50人左右堂食。现在生意火爆,饭点排队,常常队伍都要拐道弯;人手增加到12人,外卖依然送不过来。尤其在“螺蛳粉先生”微博成名后,得到了更多媒体关注和宣传,马中才说,已经有很多人跟他谈投资的事,足可以让他像当初想象的那样,把螺蛳粉先生开成连锁店。

  但是马中才说他现在改变了主意,是因为微博。“微博上有那么多的粉丝和老顾客监督,一点点不周到,传出的负面信息都会对生意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扩张太快,服务肯定跟不上。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好现在,总结好管理经验,再慢慢向前看。”

  “微博带来的生意太火,造成服务不周,反过来又影响微博口碑,这点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努力改进。这是微博的两面性,总体来说,微博给了螺蛳粉先生很大帮助,找到平衡,就能做到最好。”

  马中才在广西读书的时候,非常喜欢吃柳州的正宗螺蛳粉,甚至在书里也不吝啬提及。毕业后,马中才来到北京,经营一家文化出版公司,效益不好,让这个文艺青年很迷茫。他常常想念螺蛳粉的柳州味道,而在北京,卖正宗螺蛳粉的店铺太少太少,他想自己开一家,不仅能想吃就吃,还能解决亲戚的就业问题,闲暇招待三五好友,为作品积累素材……文人骚客,无非这点爱好。

  开家餐厅,恐怕是每个好吃之人的隐隐发梦,但这个想法作为事业开展起来并不容易。为了味道正宗,让顾客吃到“家乡味”,他从柳州请来厨师,米粉、酸笋从广西运来,甚至还有漓泉啤酒。微博,当然是他宣传上等选料和工艺的最好阵地。

  马中才每天都在店里忙生意,只有在中午饭点时用手机盯一眼微博,收集外卖订餐信息,到了晚上11点多打烊,回家打开电脑,在微博上跟粉丝们互动。

  “其实,用在微博上的时间挺少的。”

  “去年只是想兼职做做,没想到生意这么好,现在希望能够把螺蛳粉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爱吃。很多没吃过的人分不清是读螺si还是螺shi,但只要吃过一次,就不会再念错。”

  采访刚一结束,马中才又骑上电动车去送外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