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非借不能读也
生命何尝不是一种借用呢?
世间万事万物,皆为生命所借用。美好之事物再美好,谁也不能带走丝毫。非但不能带走,最终连自己也要失去。
总是心想,书放在那,可以随时去读。家里的书越来越多了。读书只在买书之时选书的那几分钟。
历年来,买书无数。有一天忽然发现,凡是买到手的书,就不会尽快的读完它们,甚至根本没有再去读,完全是处于一种被弃之一边的、被浪费着的状态。更为烦恼的是,还得占用大量的家居空间,还得给买来书柜摆放。无此书时,多方搜求,唯恐不到。书市见时,眼前一亮,喜上眉梢。带回家时,手提肩扛,不惧苦劳。真是汗人充栋,又真是束之高阁了。心愿多多益善,心花开而短暂。其已读完者,不过百分之一。
浪费了钱,也浪费了书。
据说很多藏书人,舍不得花钱,省下钱来买书,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书,不管何方圣神皆不肯外借,后来却都被子孙毁弃、贱卖了。是啊!人死了之后,书都是带不走的。甚至就连脑子里经过读书所留下的印迹,也是带不走的。正应了佛家所言之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作为虚物之佛家所谓识,随缘而灭。作为实物之书,只好交由子孙们处置了。
书之价值,于个体,惟通过读之一途惠益此生甚或及于后人。其实,书不是要去买的,而是要去读的。
图书馆那些书,其利用率应该是最高的。人都有惰性,对于买来的书,既然书在,随时可以读,就不会急着去读。而对于借来的书,因为限期内必须归还,所以会促使借书人抽空尽快读完。
二、书无笔不能读也
俗语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朱熹《训学斋规》尝云: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按照朱熹的说法,读书其实是该有四到的。因口到则耳亦可到。如此则口到、耳到、眼到、心到,故读书有四到。但是朱熹的读书经验却更为适用于古代社会,那个时候钦定可读之书籍,甚至世间可获而可读之书籍,原本不多。书本不多,熟读则可,故有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对于今日读书人,面对茫茫书海,却不能再这样去读书了。
今日读书人必须要尽可能的读到更多的书,抓住每本书的重点和要点,这才是今日读书人的读书方法。在读书的时候,必须要配备好笔记本和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所抓住的重点和要点用笔记下。
如此,则口到、耳到、眼到、心到、笔到,聚精会神,各各相得益彰。
读过了一本本书,笔记也记下了一本又一本。一堆堆的笔记本,不只如可见之成果般垒于彼处。常常温习温习,发现对此的记忆,亦尤为深刻,甚至长久之后尚能记起当日读书之时为书所感之状。
边读边记,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必要的读书方法。
三、书非贱不能读也
“你买的书,过时了!”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类话,还是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的。因为这话本人虽不认同,可背后还是有着当下的强大的大众价值观念作为支撑的。
这话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是书不时髦、不流行。一种意思则很功利,意味着书中都是些被淘汰的知识,是些没有了利用价值的内容。
窃以为:读书绝不能随大流。别人读什么书你就读什么书,市面上流行什么书你就买什么书,后果只能是人云亦云,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永远都是绕着一根柱子在转,丧失独立思想。所以,读书就是要逆流而动、逆风而行,要人弃我取。最好是读到那些别人都没有读到过甚至是不可能读到过的绝版、孤本。只有这样,才能在芸芸众生中保持思想的独立性,发挥出属于自己的言论影响力。
读书,一定要从书中去发掘属于自己的独立价值。商业潮流本身,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以商业模式的社会化来反复淘汰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的一个个历史过程。作为商业利润之来源的大多数人,总是肤浅的,是从众随流的,是心甘情愿于人云亦云的,是唯恐人知为如此而己不知为如此的。而商业潮流,总归是要迎合大众的。
越是正逢其盛、正当其红,越是或精装、昂贵,或崭新、显眼,摆放于书店高端,就越是肤浅、鄙陋不堪。而越是处偏僻之处,被淘汰的书,有价值的书,就越是价格低贱,或打出大的折扣,或标为特价书,甚或流入二手书店、旧书店、书摊,价格就更加的低贱了。太多的书,以非大众所能广泛接受的语言与方式写就,其所独具的价值,惟有那些敢于坚持去发掘那种价值的人们,惟有那些慧眼独具的人们,能够获取。
书市商业潮流,表面上看来,有两种。一种是大众化,一种是精英化。其实说到底,精英化仍然是一种大众化。精英化的表现为:读书界精英领导了潮流走向,不断的发掘出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并向大众推介。
作为读书人,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做读书人中的大众,择书一味从众。一种是选择做读书人中的精英,择书绝不从众。
现在市面上的红本本,价格不一,有的要价几百,有的卖几块。那是因为买家与卖家所掌握的市场信息不一致所导致的。一个红本本,被卖到好几百,这样一种商业现象,与书本的内在价值,是没有半点关系的。这个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书总是出现在旧书摊。在旧书摊以外,其他书店一般也给打折扣,如一折两折。平生就好收罗旧书、便宜书。对于这些书,正是人弃我取的时候吧!
在一个大家都不折不扣的信奉资本主义的时候,读书人还能一五一十的坚持反资本主义的精神,是可贵的。
在这个时代,读书本身就已经显得很不时髦了!每于茫茫人海中,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携书走过,甚或提着或买来或借来的大量书籍招摇过市,总是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的。
哎!读自己的书,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