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油企“瘦身”策


  跨国油企“瘦身”策 

《中国石油石化》2011年9月30日

 

顺应“健身”

  如今,跨国石油公司纷纷优化资产组合。借此东风,我国石油公司在学习它们“健身”的同时,可以主动出击,收购一些优质资产。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跨国石油公司纷纷剥离非核心资产这一大形势下,中国石油公司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跨国石油公司的做法,突出核心业务,同时也应把握好时机,适时购进别人出售的资产或者股份,更好地优化资产组合,实现向更强跨国石油公司迈进的目标。

广种薄收

在封闭的环境下,过去中国石油企业缺乏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仅仅考虑利用本土资源应对全球公司的挑战,或者用传统竞争手段应对冲击,寻求当地政府的行政保护。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柳钦认为,我国石油公司的观念还停留在“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上,往往丧失与全球公司合作的机遇。

在跨国石油公司纷纷优化资产之际,我国石油公司必须像跨国石油公司那样,学会吸纳整合全球资源来参与全球竞争。换言之,陈柳钦认为“我们中国石油公司要趁机迅速地从民族企业成长为全球公司”。

  与跨国石油公司纷纷剥离非核心资产甚至为了提高投资回报率而拆分公司相反,在中国企业积极地“走出去”,提倡“广种薄收”之际,“其他公司认为是效益不高的资产,可能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个资产交易市场就像是二手货市场,别人不需要的东西,可能正是我们需要的宝贝。”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守海说,“跨国石油公司的资产整合,也给我国石油公司进行资产收购提供了机遇。”

现在,我国石油公司还处于发展期,要以发展为主。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王才良建议:“他们出售的资产大多价格较低,这意味着我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世界油气资产,扩大市场份额。如果中国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应当乘机‘广种薄收’,但不是照单全收,应当更谨慎些。”

跨国石油公司“瘦身”主要是通过专业化提高竞争力,剥离非核心业务,提高在世界石油行业中的地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郭战略研究中心助理主任海涛认为,我国石油企业与此不同的是按照盈利程度来确定资产收购取舍,最终的结果是每个业务当期效益都可以,但缺乏发展后劲,结果丧失了核心竞争力。

王才良则认为,对中国石油公司来讲,目前是取得股权、增加股份的好机会,要放眼长远,注意抓住机遇,这是一种战略投资。而美元贬值是个大趋势,是不可挽救的,从国家来说,要多把一些美元储备转化为股权或者股份,“这样投资的风险和阻力就很小”。

另辟蹊径

对于跨国石油巨头们来说,追逐利润是自始至终的目标。在纷纷“瘦身”的同时,它们并没有放弃业务增长战略,而是更加注重高效业务的开发。

如今,一些跨国石油公司出售部分低效的常规油气资源,转而向非常规进军,企图占领新的业务增长点,特别是埃克森美孚在2010年以2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天然气生产商XTO能源公司。此举将提高其在非常规天然气业务的地位,并促进美国国内能源的生产。埃克森美孚收购XTO开启了美国能源独立可能性,给天然气行业带来了组织与财务支持,其他大型企业也可能追随埃克森美孚的步伐。

不过这样做也有风险,因为当前的天然气价格与2010年1月相比已经下挫了近25%,而同期国际石油价格已升至100美元/桶左右。

壳牌也是如此,2010年不仅与中国公司联手开发四川致密气资源和澳大利亚煤层气资源,还以47亿美元收购East Resources公司,进入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增长重要区块——马塞勒斯页岩气区块。

道达尔、雪佛龙和康菲石油近两年非常规天然气业务也发展迅猛。2011年2月18日,雪佛龙公司以43亿美元价格成功地收购了美国页岩气生产商阿特拉斯能源(Atlas Energy.)公司,以扩大公司在美国页岩气业务的市场份额。

陈柳钦总结说:“大型石油公司始终没有忘记从全球的角度,整合世界各地资源,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根据国际市场形势和运营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结构,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全面协调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为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提供保障。”这些都为我们石油公司做出了较好的示范。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也开始纷纷进军海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并取得了不错成效。

  它山之石

  如今,跨国石油公司积极转变投资发展战略,从一味做大做强转向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做精做优。

跨国石油公司纷纷优化资产组合,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走出去”收购的有利时机,而且给我国石油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些许思考。

对外经贸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王炜瀚认为,康菲等跨国石油公司的做法并不是对国际石油公司具有示范效应,而是对中国这样的石油公司有借鉴意义。

近20年来,坚持和促进纵向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各大石油公司的共同选择,中国石油公司也概莫能外。在国际大型能源巨头日益专业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下,从当前我国石油市场的整体格局来看,通过内部业务及部门的整合,提高专业化程度将是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未来发展的主方向。

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应该向跨国石油公司学习,以业绩为导向,减少委托代理情境下错误的投资,不一定要以股权关系来控制资产。

陈柳钦提醒说,在坚持一体化的同时,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模经济,要警惕企业在做大过程中出现的规模不经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部结构因规模扩大而更趋复杂,这种复杂性会消耗内部资源,而此耗损使规模扩大本应带来的好处相互消减,因此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的现象。

其次,中国石油公司是实施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主体,因此企业自身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石油安全的保障程度。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保障国家石油安全只能是空谈。除了继续扩展海外项目数量和产量规模外,中国石油公司还要突出效益中心,持续优化管理质量,保持可持续的营利能力。文/本刊记者 吕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