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也可跑赢CPI,选对分红方式


 备受国人关注的8CPI终于在人们忐忑不安的猜测中公布了:9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5%,涨幅创下年内新高,创22个月来新高。这就意味着,我国CPI在今年2月份达到2.7%的高点之后,CPI不但超过了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之后,同比涨幅自去年底以来呈现持续走高的态势,当前物价水平不但超过了2.25%2.79%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而且首次超过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实际存款已连续7个月为负,负利率格局进一步扩大;这就意味着CPI的持续高企导致负利率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负利率时代呼唤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理财方式来保证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以现行银行一年期利率2.25%计算,如果去年8月存入银行1万元一年定期,今年8月份到期后,连本带息可取出10225元,但由于今年8CPI同比上涨3.50%,这10225元若用于日常消费,仅相当于一年前的8750元,比当初存入时的1万元贬值了1250元。由此可见,由于负利率程度进一步加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尽管手中钞票数额没变,但能买到的东西却变少了。因此,要保证未来的生活品质,就必须通过兼具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理财方式来保证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负利率时代分红险值得期待。

  在目前物价高企和通胀的预期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利用那些金融工具可以抵御负利率进而战胜通货膨胀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就成了投资者比较热议的话题了,尤其在近年来以安全性和兼备理财功能畅销的分红险再次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那么,分红保险能否有效战胜通胀呢?

  一般来说,分红险产品的保险责任主要来自保证利益和非保证利益两部分构成。

  保证利益(固定回报):此款是按照分红险合同的规定,每隔若干年返还投保者部分现金,只要投保者一直存活未触发相关的人寿保障条款,那么这部分的回报是固定的,相关的现金流是可预期的。

  非保证利益(分红回报):分红险之所以被称之为分红险,就在于其除了保证利益之外,还会将保险公司相关运营中的利差、死差、费差三块收益中可分配盈余中不少于70%的部分派发给投保者,也就是非保证利益。对于分红险来说,投保人获得的分红主要来自于保单的三差益,但其中死差益和费差益占比较小,利差益则占绝大部分。

  而分红险账户多投资于大额协议存款、债券之类固定收益工具以及货币市场工具,少量投资基金和股票,其收益率水平与利率的相关度较高。分红险账户主要投资于包括债券、大额协议存款等固定收益产品和货币市场工具,还可投资证券、基金和股票,其中投资基金不得超过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股票不得超过公司上年末总资产的5%

  总体来讲,加息会提升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的投资收益。利率升高会提高协议定期存款的收益率;而对固息债券来讲,加息会使已持有的债券交易价格下降,同时到期收益率会相应增加,对于保险公司将新收取的保费用于投资的固息债券来讲,加息会使得这部分投资的收益率提高;对浮息债券来讲,由于票面利率会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加息不仅会增加新增债券投资的收益率,也会增加原有债券投资的收益率。由于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中债券投资占比通常达到50%甚至更高,因此加息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债券利息收入,从而增加投资收益。

  可见,而如果加息如期实现,分红险的收益率将水涨船高,分红险就更值得投保人予以关注。

  综合考虑年龄、收入、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分红方式。

  去年以来,分红险市场格外火爆,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将分红险作为主打产品。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分红方式并不相同,主要有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两种,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投资目的、经济实力、

  英式分红又称保额分红、会长大的保险,被称为随着投保时间的递增,保额也会更高。换言之,就是说,保额分红每年所分的红利,一经确定增加到保额上,就不能调整,红利实际上是拿不到的,只是转成了新增保额。只有投保人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期满或退保时,才能拿到所分红利,因此保额分红领取方式缺乏灵活性。正因为保额分红流动性较差,对投保人而言,可以达到长期投资复利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此种分红方式适合对对未来经济预期长期看好,有特定用途的投保人。即适合投保人希望通过中长期投资实现为赡养父母积攒赡养费、实现养老规划、孩子大学教育、购房和换房、旅游计划等专项资金的投保人;

  美式分红,又称现金红利、保费分红,是以所缴保费为基础进行分红,如果投保人选择将红利留存在保险公司累计生息,则红利按照保险公司设定的利率按复利递增,但并不加在保额上。这期间,如果投保人需要支取,也可向保险公司申请。保费分红适合注重储蓄功能、对未来预期并不乐观的投保人,

  为了使读者对两种分红方式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以投保人李女士选择不同的分红方式的利益做一简单模拟和演示:

  如果李女士投保20万元英式分红即保额分红险,年缴保费6000元,缴20年,假设分红利率为2%。按英式分红计算,第一年年终分红为200000×2%=4000元,有效保额为204000;第二年为204000×2%=4080元,保额为208080元,第三年以此类推。

  李女士如果选择了美式分红即保费分红,第一年年终分红为6000×2%=120;第二年为6000×2×2%=240元,每年以此类推。保额20万始终不变。

  可见,英式分红的投资收益要高于美式分红,缺陷就是英式分红并不是现金分红,其红利的领取方式不如美式分红那么灵活。

  当然,本文只讲了分红险的抵御通胀功能,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分红险并非唯一可以有效抵御通胀的保险产品,实际上凡是与利率表现挂钩,具有投资功能的产品理论上都具有这一功能,如万能险,投连险等。不过,只是投资风险不同而已,保险保险,首先保的是风险,因而利用保险产品进行资产配置和发挥其抵御通胀功能时,首先需要将保障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其保值增值功能,因此不要简单地比较收益高低。另外,随着分红险的发展,其类型也日益多样化,除了基本的分红功能外,保障也涵盖了我们保险需求的很多方面,如教育、大病、养老等,人们在购买时还请认真了解,做到明明白白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