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市场化,实质就是权力的市场化、选择性的市场化


  在市场化进程中权威部门的角色之所以表现出了极大的个性化差异,一个重要前提,是权威部门无论在职能履行还是政策执行上,都存在着一种“选择性”空间,,其行为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其自身偏好,及其制度环境所建构的具有波动性的激励结构和约束机制的制约。而这种“选择性”空间之所以得以存在并不断扩展,关键在于制度环境的深刻演变客观上极大地提升了权威部门的行为自主性,模糊了权威部门的行为边界,为权威部门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个充满弹性的自主性空间。

     股民成了伪市场化试验用的小白鼠!

          股民看不明白的,是股票发行的市场化,动辄40、甚至超过100倍的市盈率的发行的新股,最终将抬轿的基金压在“亏损”的大山之下,证明了,证监会“机构主导市场、减少市场波动”是一句谎言,后果是,A股市场成为掠夺股民财富的合法战场,基民沦为轿夫(基金经理)鱼肉的对象,后果是,基金愈来愈没有买家。

  熊锦秋:应坚决叫停新股伪市场化发行

  熊锦秋认为:“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一直在朝市场化方向推进,政府无形的力量应该越来越弱。无论是发行定价,还是发行时间,都应该由市场来决定”。但问题是,目前的股市还远没有达到真正市场化的地步。中国水电之所以敢在 《首次公开发行A股投资风险特别公告》中叫板“任何怀疑发行人是纯粹‘圈钱’的投资者,应避免参与申购”,这是看准了自己有一批潜在机构拥趸,看准了在伪市场环境熏陶下,必然有一批“特立独行者”出现。

  虽然说新股发行要走向市场化,政府干预应该逐渐退出,但是,这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老百姓的资产不会因此打水漂。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为了所谓的发行市场化而放弃干预,听任老百姓的钱进入股市转眼就变成利益集团的钱,这是对投资者的愚弄和伤害...
[详细]

  皮海洲:该是反省伪市场化发行制度的时候了

  A股的市场化约束机制是不是真的显灵了,实际上只要投资者稍稍对比一下香港股市就不难找到答案。与A股市场一样,港股近期同样陷入低迷状态。但与A股不同的是,香港股市的大额融资项目纷纷叫停。就在上周末,几乎就在中交股份公布A股上会消息的同时,在香港股市有徐工机械推迟其规模10亿-12亿美元的香港首发IPO计划。而在此之前,三一重工、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新华人寿也都推迟或改变了其香港上市计划。面对市场低迷,香港市场上的IPO项目纷纷推迟;而A股的IPO项目,却如世界末日来临般地跑步前进,谁是真正的市场化发股,谁是伪市场化发股,答案不言自明...[详细]

  刘纪鹏:股市越生越穷 监管层追求伪市场化

  中国股市"越生越穷"的怪圈并非偶然。现在中国股市有两个"熊(雄)",一个是"融资雄",融资额度,速度能算上世界第一;另一个是"走势熊",去年美国股市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行情,但中国股市跌幅仅次于希腊,在全球股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今年八九个月以来,上证指数下跌了13%,与俄罗斯、希腊并列排在全球股市最后 资本市场的信心从好的制度中来,A股股市好坏与监管政策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目前的市场"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值得监管者反思...[详细]

  叶檀:中国股市糟糕的不是市场化 而是伪市场

  中国证券市场糟糕的不是市场化,而是利益链条下的伪市场。要解决新股发行、并购估值等一系列难题,不从切断利益链条着手,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而回到行政窗口定价,由政府指导价格,更是错得离谱,让证券市场一步退回彻底的行政主导体制...[详细]

  叶檀:房市定律伪市场化注定无法保障民生

  民生保障是近两年中国的重要议题,今年两会期间依然是关键词。举凡物价、医疗、教育,莫不与民生二字息息相关。伪市场化的另一面必定是暴利与民生保障的凋敝。暴利是因为土地财政与管制严厉,导致流行寻租空间极大、寻租成本极高,土地财政使政府成为土地市场的庄家,因为“与有利焉”所以对暴利乐观其成。而民生凋敝是因为政策投机与暴利驱使所致...[详细]

  天涯之神:中国房地产:竞争不足的伪市场化产业

  为什么说是伪市场化产业

  鉴于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及GDP的重要贡献,对地方财政及税收的重要贡献;对百姓“居者有其屋” 的重要意义;对解决就业,带动建材等众多产业一起成长的重要性,房地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政策调控非常明显的产业...
[详细]

  郭宇宽:警惕选择性的市场逻辑

  电煤之间的矛盾就凸现出来。倾向电力企业的说法一般抱怨“市场煤,计划电”...中国电力定价机制的问题,至少在工业用电领域,在我看来问题不在于市场化好不好,市场比政府要聪明,那应该是一个在调配资源方面的常识。问题是要警惕伪市场化,也就是从计划经济中受益的时候就闷声大发财,在计划让自己受损的时候,就有选择的呼吁市场化。那笔计划或者市场任何一种单一手段都更加有损社会公正...[详细]

  成品油价市场化:寡头垄断下的“伪命题”

  接连数月,中国香港地区成品油价格频繁调整,内地油价却浑然未动。日前,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与社会监督员的座谈会上,对于公众提出的油价“涨快跌慢”问题表示,这主要是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定价机制由发改委负责解释,中石化愿意推进油价市场化。”中石化显然向公众摆明了“愿意降价”的姿态...[详细]

  李银:东星航空败在“伪市场化”

  5月9日,东星航空的母公司东星集团起诉民航局中南管理局一案在广州白云区法院开庭。这是中国民航史上首例“民告官”案。运动员告裁判,在球场上可能不少见,但在中国民航史上,则是开了先河。另一个先河则是,这起案子源于民航局首次全面叫停一个航空公司的航班飞行...[详细]

  愚巷:招录领导子女为稳定干部队伍使人才“伪市场”化

   媒体报道:温州市龙湾区2003年科级干部子女公开考录的情况,引发了关注。据龙湾区人事局称,由于区划调整后龙湾区机关干部普遍十分担心子女就业问题,为了稳定干部队伍,才发文招录领导子女...[详细]

  上面的众多例子有一个共同之处,就在于“伪市场化”。股票发行市场也好、房市也好,能源领域也好等等方面,一直是在搞名“市场”、实“诱惑劫夺”的勾当!

  我们知道形成市场有三个基本条件,这在任何产品市场都不能缺少的,即:合格合规的产品制造者、有资金能力的消费者、保证公平交易的监管者。期间任何一个环节缺位,这个行业市场,必然陷入“危机”乃至消亡之中!仔细想想我们的“市场化”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那么,以“市场化”的名义,进行“伪市场化”的操作,其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市场化”中掺杂了“权力”,变成了权力的市场化、选择性的市场化,将危害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一少部分人得到了实际的好处。正是这些既得利益群体,以市场化之名愚弄公众,行垄断价格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最可恶的是,还让公众误以为是市场化的恶果,而让公众反对市场化。这也正是那些极力阻止市场化的顽固分子的险恶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