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黄堆西山寺,诗经滮池圣女泉。
玄奘西行白龙饮,千喜戊子更甘甜。
西山寺,在西安市黄堆村与七渠村之间,东接阿房宫遗址,西临沣河,南近斗门镇,北邻咸阳市,寺前有黄堆潭,水面约十亩,色绿清澈,四季不涸。该寺历史悠久,负有盛名。据《长安县志》卷二十三载:“西山寺,在西乡黄堆潭,去城三十五里,山门外有圣女泉即今黄堆潭也。”即指此。该寺坐东向西,东西长,南北宽,原占地120余亩,有南井、北井,浇地所用;有大佛殿七间,大雄宝殿五间,厢房六间,斋堂三间;寺东南角有13层佛塔一座;牲畜、车辆、碾磨、农具俱全。
千百年来,民间有关玄奘与西山寺的传说源远流长:贞观元年八月(公元六二七年),玄奘为索求佛经真谛,不远万里,只身西出长安去印度取经,踏上漫漫征途。中午时分,骄阳灼炎,至圣女泉。此一泉碧水,柳荫环抱,波光粼粼。玄奘下马拜泉,牵马饮水。毕,须叟少歇,重策马登程匆匆西去。十七年后,玄奘取经功成回国,唐王朝遣特使及卫队远赴流沙(今新疆境内)迎接。于是,由二十匹骏马满驮梵经六百五十七部,在王朝卫队的护卫下,玄奘于贞观十九年正月回到长安。唐太宗在洛阳,特地委托宰相房玄龄在朱雀门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长安人民倾城出动,几十万人排满在几十里的大街两旁,欢呼玄奘荣归故里,盛况空前。第二年,玄奘便在当年西行时的第一站圣女泉旁,建造了西山寺,昭示纪念。寺成后,皇帝又赐御棍三十六条,供寺僧护院之用,距今已一千三百余年了。
唐玄奘于贞观三年(629)西行取经,历时17载,贞观十九年(645)返回长安。故传,西山寺创建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从时间、情理上讲,都是可能的。
黄堆村是西安市西郊一个有一千六百多口人的村子,离市区有20多里路,原属西安市长安区王寺镇管辖,现已划归西安沣渭新区管辖。据附近村子的老人说,解放前,他在黄堆小学任校长时(黄堆小学校址即西山寺),寺院内还存有红御棍十多条。当初,西山寺的规模颇大,住过不少名僧。
清同治年间(1865)寺遭兵燹,殿宇全毁,后又修复大佛殿五间,山门房三间,斋堂两间,库房三间。解放前,大佛殿,七檩六椽,红柱碧檐,庄严宏伟,在西安城还是少见的。山门前有两个石狮子,每个约三吨重,两个石门礅有半人高,寺院还有大铁钟、碑石等文物。当时朝廷还给寺院发了36条御棍,以保护寺院。解放后,1949年佛像被砸毁,后又将大佛殿和山门房拆掉,迁建了社办中学。1983年落实宗教政策,重新修复了西山寺。修复后的西山寺,现在新建大佛殿五间,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及观音、地藏菩萨五尊塑像,雕塑精致,造型逼真,佛前幡、幢、幔垂,法器陈列有序,灯光明亮,肃穆庄严。大殿前有山门房(韦驮殿)三间,供有韦驮、弥勒塑像两尊,另有斋堂、客房各三间,寺院围墙全部用砖砌成。有常住僧团,经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中华民国年间,西山寺辟为完小,学童在厢房念书,寺僧在大雄宝殿供佛,各执其事。据曾任完小校长的已故老人林凤祥生前讲述:他当年曾亲眼见过御棍十余条,寺僧视之为宝,常不肯与人抚摩。另各殿均有色彩鲜丽的壁画,其中一幅“玄奘西行图”,用笔工整、线条飞飏,人物及白马皆栩栩如生。乡间贤达王忠林老人前日也曾叙说:民国时他尚幼,每天清晨是寺院的大铜铃唤他去念书的。那大铜铃光亮形美,悬于大殿檐下,摇起来声音清脆悠扬,远传数里。后来,他长大娶妻生子,再后来,儿子也长到了念书的年龄。于是寺院的铃声又唤他的儿子去念书了。这曾摇响了几十年、唤起几代人去念书的寺院铃声,至今一些年已古稀的老人们回忆起来还十分
据《长安县志》十三卷圣女泉风光载:惟止水一泓,深不可测,池东有西山寺,沿池植柳,波光树影,郁为胜境。又据乡间几位九旬鹤发老人近日对笔者讲: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连年无雨,六料无收,饥馑遍野。惟圣女泉水,依然充盈。泉中水草茂盛,菱鱼竞生。菱大者如茶盖,鱼肥者长二尺许,可谓当世的一大奇景。“漆渠”又实在是一条婉约小河。“小桥流水,鱼跃蛙呜”是前代文人对它的赞美。其水甘洌清澈,水底卵石、历历可数,小鱼群游、忽聚忽散,石间小蟹、伸手可获,莺啼鹭唳,时亢时啭。凡春夏明日,两岸垂柳倒映,芳草萋萋,野花盛开,香气四溢。若徐风拂来,花瓣洒满河中,随波而去。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西山寺上香之日,四县八方民众扶老携幼纷至沓来,必用此水沐洗手脸,才进寺焚香拜佛,以示虔诚,这又是当年的一大美景。
闻名遐迩的圣女泉也有着这样美丽的传说:汉朝初年,建汉城。朝廷征发民夫运南山之漆至未央宫。于是,无论烈日苦雨,在绵绵百里的黄土道上,无数服苦役的民夫背负漆料终日不绝于途。民夫的苦难引动了天上圣女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她驾云降临人间,从发上取下一根银簪,轻轻一划,从沣浴下至汉城由南向北划出了一道细沟,流淌涓涓细水,供民夫运漆之用,这道细沟便叫“漆渠”。只是菩萨当初执簪划线时,中途玉腕随意一旋,又划出了一个圆圈,日后竟成十余亩大的粼粼水面,即“圣女泉”。
黄堆潭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传奇:在周纣交战时,有一位神仙从终南山向此射了一箭,人们拔它不出,从西方来了一位莲花道人,顺手将箭拔出,水冒冲天,便成了一个大水潭,故名黄堆潭,又用舌尖点了一下,水中长出一朵大莲花;箭上的土刨在一旁,成了一个大土堆,故名黄堆村。潭中生出大莲花,颜色洁白,四季盛开,后来,莲花被喇嘛盗走。
这虽系民间传奇,但时经千百年,至今潭水依然如故。
现今修复后的西山寺,现在新建大佛殿五间,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及观音、地藏菩萨五尊塑像,雕塑精致,造型逼真,佛前幡、幢、幔垂,法器陈列有序,灯光明亮,肃穆庄严。大殿前有山门房(韦驮殿)三间,供有韦驮、弥勒塑像两尊,另有斋堂、客房各三间,寺院围墙全部用砖砌成。有常住僧团,经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西山寺的僧众,按照全国佛教协会提出的“农禅并重”,“以寺养寺”的精神,还自种了十多亩耕地,务有苹果园,每年可收获粮食万余斤以自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