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张炘炀以及父母,责任在教育


 

怪不得张炘炀以及父母,责任在教育

 

张炘炀仅仅16岁已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这一种记录,更是奇迹,当张炘炀在电视里走进每一个人的时候,得到的却是许多质疑。所有的质疑都集中在张炘炀有一个希望“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仅仅这一句话也就彻底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网友热议说:“父母不应拔苗助长”“没有童年,被父母的理想所绑架”;专家评论说:“他是在为失去的童年报复父母”。

报道说:“张炘炀决定博士研究生期间不在学校准备的三人间博士宿舍居住,仍然居住在北京海淀区租好的房子,还是由父亲照顾他的生活。”

从张炘炀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他读了博士,张炘炀就没有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现在张炘炀已经快要走到未成年人的尽头,而后从法律意义上讲,成为成年人之后,张炘炀依旧这样依附于父母?如果是这样,“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也在张炘炀的情理之中。于是有评论说这背后,折射的是大多数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缩影。

报道说:“快速的成长给张炘炀带来的,还有与其年龄不符的焦虑感。长期生活在比自己大七八岁的非同龄人中,耳闻目见的都是‘工作’、‘房子’、‘户口’等,他早早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已把‘在北京有个房子’视为最大愿望,并称最希望自己留在北京的是父母,所以他们应该为了‘自己过上好的生活’努力。”

不管是什么样的评论,今天张炘炀还是一个未成年人,明天呢?明天仍旧不能独立的张炘炀,虽然是一个博士,但却是一个很不完整的人,这不是教育培养人的目标,而使得张炘炀的眼光更加短浅,因为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过上好的生活”。

这就是中国最年轻的博士在向大家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全部内容。

有些事情怪不得张炘炀父母,并不是他们绑架了这孩子,让孩子们失去天真烂漫的童真;也怪不得父母让张炘炀不会独立生活。因为当今社会,当教育渲染神童奇迹的时候,张炘炀的选择也只能是唯一的。除非张炘炀父母懂得教育真谛,并坚决抵制一切噪声,才有可能拒绝神童发展的路子。

我以为,张炘炀和其父母在这些年听到最多的都是赞扬,羡慕。当这种声音达到极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就是非议,这也是不公平的。

笔者观点:怪不得张炘炀以及父母,责任在教育。因为今天的教育就是一个揠苗助长,倡导“知识改变命运”,而张炘炀是这种教育所结出的畸形果实。

昨天我和一位数学教授在谈论小学三年级的一道数学题:“爸爸比儿子大28岁,7年之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三倍。这时候爸爸多大?儿子多大?”

教授听到之后愤慨了,拍案而起。我告诉他这就是我外孙的作业,并非是课外的奥数题。我想这种题目就是给张炘炀这样的孩子准备的,而最终也就结了这么一个果子。

美国教育学者杜威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张炘炀所受的教育就是没有生活过程的教育,只是为其未来的改变命运的生活而准备,其结果不一定就能改变命运,因此完全是教育的错。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八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