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八十七)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规则的社会里,规则建设最好是弹性越少越好,否则,就会产生许多不合理的问题。当然,规则缺乏弹性也是不合理的,也会产生许多不合理的问题,但由于国人缺乏规则意识,善于钻空子,所以,相对于规则有弹性而言,规则没有弹性,可能产生的效果更好一些。如大学生选拔,是推荐还是考试,显然还是考试好一些,推荐会最终导致权力和金钱及关系泛滥。
制度的引进要考虑与本土文化的相容问题。制度是游戏规则,而文化规定了游戏的目的及意义。所以,文化不同,制度的效果就不同。在信仰文化下,制度就是实现信仰的路径。在关系文化下,关系的价值就高于制度的价值。
学问的核心是创新,不是利益。但现在一些单位要求学问与利益挂钩,要求学者要多创收,若这样,就没有必要搞学问了,就去搞企业或项目好了。
做学问的人,就好好做好学问,而做学问能否得到利益,这是政府管的事,政府要搞好分配问题,要多对学术进行投入,并且投入要公正。
软舆论如何对抗硬权力?良心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现在是有些问题已经发现了,在舆论上已是公开的,就是没有人去管,因为有些人本质就是没有公德的,没有良心的,所以,这些人心里就没有管的意识,另外,制度也缺乏管的规定。
魔鬼总是跟随在人的左右,一不小心就陷入魔鬼的圈套。人追求善的过程,实质就是驱魔的过程。所以,追求善的道路是不平坦的。痛苦是魔鬼对人的折磨。善让人欢喜。
若在追求善的过程中,内心并没有喜悦的感觉,这种善就不是真善,就是一中被迫的善。绝对的善就是善本身就是目的。当善成为手段时,善就是恶的代名词。善的追求要从小进行培养。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难的事。教育人,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里,教育好孩子更难。孩子也需要有恐惧意识,这样也有利于建立德性。权威家长所导致的恐惧是外在的,孩子也需要有一种内在的恐惧。从小要培养孩子的敬畏意识。
难,难,难,万事总是难。但只要从利益角度从发,许多问题就好办多了。主要是要考虑对方的收益问题。你要求别人办事,别人就需要付出,而付出,就需要收入来弥补,这弥补可以是精神收益,也可以是物质收益。当然,局部的公平未必就是整体的公平和正义,局部的收支平衡从宏观看,可能是非正义的。而非正义的局部平衡,最终导致局部也是受害者。
2010年12月24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