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留给广州的,有崭新的地标建筑,怀旧的河涌风情,感官盛宴令人们津津乐道,那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亚运遗产?
再华丽的建筑谁有钱谁都可以堆砌出来,但一个城市能长久让人眷恋的,肯定不只是物质上的东西,说广州是全国最有包容度的城市,这次亚运的确让我看到了,它不止是民间的一种传说,这种包容已经体现在城市管理上。
据以往我在广州四十年的耳闻目睹,但凡有大事,如搞什么活动啦,创文啦,举办国际盛事啦,市面上总是如打台风一样,四处大清扫,清除盲流,驱赶小贩,活动期间市容总是一派整洁体面,好像穷人都一下子人间蒸发了,但大事一过,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地脏、乱、差。
这 次亚运在广州举办,说是广州史上最大的国际活动应该没错了。恰恰是这样一次亚洲体育盛会举行期间,我忽然发现,奇怪,怎么平常在街口卖猪红牛杂的阿姨还在 摆摊,按“常识”她应该“被整洁”了才对啊!,这一疑问盘旋在脑里面好几天后,我总是以“可能街道某位领导网开一面吧”,来安慰自己这顶多是个例外,漏网 之鱼而已。及至行经地铁站入口,猛的发现,就在离地铁站不远处,马路边上一顶小小的遮阳棚引起了我的注意,好像前阵子亚运没开的时候,这档几个新疆小伙操 弄的烙饼小车还没有出现啊,怎么会这样?,难道是“走鬼”(流动小贩)?,不像啊,都已经在这好几天了,好像就是亚运开幕前两天才出现在这儿的。后来,这 个小摊一直摆在那儿,中段还夹着卖些蜜瓜大枣之类的,后来还烧起了羊肉串,一直到最近才不见了踪影。
我想,我看到的景象背后,的确有如免 费乘车和交通补助一样的动机,这和温总理前天到北京信访处探望上访群众的出发点是一致的。而广州的城市管理者,能够在最需要体面的国际活动期间,腾出地方 让穷人继续营生,这可比发钱、慰问之类的“放气”方式要大度得多,也更显得难能可贵。这也是一个城市能够诚实地面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的真实生活状况,所 能够做到的最贴心的关怀了。
穷人也是人,他们不一定是因为懒惰,不一定是因为没文化,他们之所以没能混进繁华社会的主流,有着各种各样难 念的一本经。但他们不是伸手派,他们也懂得做人起码的尊严,他们能够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生活的物质来源,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机会,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小块能施 展技能的空间,他们就能活得很好。
想起之前,广州市的领导们一再为整饰和交通问题向老百姓道歉,以及免费乘车的大胆尝试,拥挤不堪又能及 时变通,这种既有勇气又诚恳的城市管理的理念,在以前的广州以至中国,是极少能够看到的,加上亚运期间仍能宽以待贫,这在中国城市管理史上是应该好好记住 的,它见证了城市管理中,体恤胜于抚恤,宽容胜于严苛的优势。这种切身处地为各阶层市民着想的施政态度,正是这个城市最可人之处,也正是这次亚运留给广州 无价的遗产,它的价值就像阳光,空气一样无可比拟。
期待这颗亚运留给广州的种子,继续萌芽,生根,长成满目青翠,荫护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
我最欣赏的广州亚运遗产
comment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