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 回家难 公众催生制度改变


春运 回家难  公众催生制度改变

                                陶凯龙

据中央电视台《新闻1+1》报道:发改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联合举行的2011年春运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目前已在高速公路重要干线公路设立8300多个春运交通安全服务站。既检查交通安全,又为过往司机、旅客,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提供饮用水、急救药品和休息场所,为驾乘摩托车集体返乡民工提供警车引导服务。

很显然,面对恶劣的天气和各种困难,面对刚刚发生在贵州高速上724伤的交通惨剧为铁骑大军的回家之路保驾护航,因此成为春运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40天,28.5亿人次,新的世界人口迁徙记录,比去年增加3亿,交通工具各异,目的地却几乎一致,家。这就是2011年的春运。,

2011年的春运自119号开始到227号结束,在40天的时间里,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与去年同比增加了2554万人次。中国民航旅客的运输量预测将会达到3220万人次,公路春运的客流量也将大幅增加。

铁路、公路、航空,各条战线聚满回家的脸孔,而最受关注的依然是铁路。根据预计,铁路日均开行列车2265.5对,运载能力同比增长12.5%,能力增长幅度是历年来最大的,一个建设年,中国高铁运营历程达到7055公里,居世界第一。但是考验依旧严峻。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传统的理念,春节回家团圆成为现在最热门的新闻,而春运让全国人民瞩目。

从铁道部出台新政策,加开列车,禁止职工倒卖车票到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联合协助交通部门安全春运,可见国家对于春运的重视,这关系到民生的大事。

一方面是交通运输压力重重,一票难求滋生黄牛党倒票高价炒作,破坏正常交通秩序,另外一方面公众过年回家团圆造成用工荒和一些列的问题。

春运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同时是对于交通运输部门的考验,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尽管交通运输部门出台许多惠民便民政策,但是春节回家难的情况没有改善。

不得已,出现过年骑摩托回家。在几千公里的道路上,一辆辆载人载物的摩托飞驰的背后是一颗颗急切回家的心。面对车票的紧张,不顾尊严和一切困难排队购票,似乎在无声的表示对于春运的不满。

事实上,在每年的春运季节,一票难求和乘车难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那么作为交通运输部门肯定有责任和义务,在特定的时间内安全高效的把乘客送回家,不仅仅是交通运输部门的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但是遗憾的是,交通运输部门却没有完成好这个任务。

尽管这里面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旅客集中,车次有限等原因,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有专家认为:对于火车票问题,最好制度安排,按照飞机票方法办,票价自由浮动,同时开放二级市场,黄牛党合法化。

但是这并不能够根治春节回家难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过去了,绝大多数“农民工”依然是“农民工”,而不是工人,不是市民;依然只有春节才是不约而同亲友相聚的日子,是相亲与谈婚论嫁、交流打工信息、安排来年生活、处理邻里事务的日子。

因为如此,造成春节期间客流量加大,而运输部门又不能切实有效的环节客流压力,所以春运回家难是难以改变的不争事实。

其实环节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并不是难于上青天的大事,一方面从制度上不区别外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并加大外来人员的文化素质以及传统道德的教育,倡导春节异地过,让外来人员切实体会到社会的公平和温暖,另外,从交通运输部门入手,有针对性的制定制度政策并科学化的安排运输,加强交通运输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同时与公安等部门联手协作,确保春运安全和高效,这样也就皆大欢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