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被害:窦建德(573-621),清河漳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616年,窦建德指挥起义军大败隋军,部众发展到10多万人。次年在乐寿称长乐王,隋炀帝派大军前来镇压,他于河间乘大雾袭击隋军,歼敌3万余人,河北大部都县皆为所有。618年称夏王。次年初,大败隋将宇文化及。不久,迁都洛州,建立各种制度。 621年(唐武德四年),为唐王李世民战败,被俘。 8月3日(七月十一日)在长安遇害。
二、哥伦布第一次远航:1492年8月3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率领由“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尼尼亚号”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帕洛斯角出发远航。船队由优秀的海员所组成。哥伦布在“圣玛丽亚”号船上指挥。他先是向西南航行,9月初离开加那利群岛后,就转舵向西驶人大西洋。在10月12日凌晨登上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他成了第一个登上美洲大陆的欧洲航海家。他于1493年知返航西班牙,归国后受国王王后隆重接待。哥伦布误以为他们所发现的地方是印度的属地,所以后来就把这一带称为西印区群岛,把这里的居民称为印第安人。
三、鲁迅出版小说集《呐喊》:1923年8月,新潮出版社推出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在这本小说集中,人们仿佛看到一个骑着战马,手持盾牌与长矛的武士从天际一路劈杀过来,一边用嘶 哑的声音呐喊着,孤独地狂奔。这部集子收入了鲁迅的14篇小说。他在小说集的序言中这样诉说他的孤独: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我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 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 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感,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 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 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但这麻醉并没有泯灭疯狂,他终于还是要喊叫了。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 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四、冯玉祥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 1933年8月3日和4日,冯玉祥两次召开同盟军军政会议,决定取消同盟军名义,离察出走。他表示如引起内战,将使日军坐收渔人之利,希望宋哲元回察,同 盟军名义虽不在,但可惜宋的掩护,保存一部分力量。3日,何应钦发表解决察事谈话,同意宋哲元返察。5日,冯玉祥发电宣布自即日起“忍痛收束军事”,欢迎 宋哲元返察,接收一切,并表示“抗日雪耻之念,愈挫愈坚。 一息尚存,此志不渝”,6日,宋哲元发表复职通电。同日,冯玉祥通电全国,宣布交还察省政权,称:“顷原任察省主席宋哲元昨己抵察,兹自本日起,即将察省 一切军政事宜,统交由宋主席负责办理矣。”7日,宋哲元部冯治安师接防张家口。9日,宋哲元派秦德纯接收察省军政各机关。当天,冯玉祥撤销抗日同盟军总 部,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务,14日,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再上泰山隐居。16日,方振武发表通电,宣布就任代理同盟军总司令职。25日,方振武、吉鸿昌、米文和、阮玄武等人通电表示“既以抗日为起源,必以抗日力归宿”,“倘再有阻遏抗日进程而为亡国之催命符合,决以深仇大敌视之”。
五、史迪威力图速建“中英联合突击兵团”:1943年8月,美国马歇尔将军给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军中将史迪威调来一支志愿突击队,有3000多人,代号为“抢劫者”支队,正式番号是“美国陆军第五二 ○七团”,代号G字军。该队在印度占西接受英国人的训练,并交由英国远程突击队司令温格特少将指挥,这使史迪威深感不服。马歇尔极力给予劝慰,并同意美国 军人不参加英国人《天佑吾王》的合唱,不过应起立致敬。史迪威为求早日从温格特手中接过对“抢劫者”突击队的指挥权,就怂恿蒋介石尽快选派“中国远程突击队”赴印度接受英国人的训练,以便尽快建成“中英联合突 击兵团”。在魁北克会议上美英中三方对此再次作出决定,并规定:史迫威受英国的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斯利姆指挥,而“中英联合突击兵团”则受史迪威指挥,美国 的“抢劫者”支队又由温格特指挥。但史迪威已是统帅缅甸战区和东南亚战区的“东南亚盟军副统帅”。英国人就喜爱这种互相矛盾而错杂的指挥关系。对此,史迪 威一直是极力反对的,然而,由于他一心想要英国人参加反攻缅甸作战,就同意了这种安排。
六、我国散文家杨朔逝世:杨朔(1913—1968),中国小说家、散文家。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并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 访问团,到华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底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深入矿山、部队进行创作活动。1950年10月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1956年起 从事外事工作,曾出席当年的亚洲作家会议和1958年的亚非作家会议,曾任亚非人民团结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其散文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结构严谨, 文字洗炼,富有诗意。著有散文集《海市》、《东风第一枝》,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及《洗兵马》的上卷《风雨》等。
七、罗瑞卿逝世:1978年8月3日,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人大常委罗瑞卿逝世,终年72岁。罗瑞卿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红一方面军保卫局局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副部长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以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2日,罗瑞卿同志追悼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叶剑英主持追悼大会,邓小平致悼词。
好文共享:历史上的8月3日有哪些人值得回忆?
comment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