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区城市公布了自己的环境污染源普查结果,从结果来看,污染源数量都不少,各个地区居于首位的污染源不尽相同。
以广东为例:“全省污染源总数60.2万个,包括工业源26.9万个、农业源19.0万个、生活源14.3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18个。”
其中工业源最多,而且明显超过排名第二的农业源,同时“在行业方面,纺织、造纸、农副食品加工等8个行业”又是各个排放量中的大户。
同时新疆地区的结果显示:“生活污染源达到79755个,农业污染源达到68555个,其中种植业29391个、畜禽养殖业37701个、水产养殖业1463个,工业污染源13510个。”
两个地区污染源比重的不同充分反映了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不同。其实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可以预见到的,毕竟上述结果行业的特性决定了他们必将是污染的大户,所谓调查只不过是为了找到证据而已。
以往,对于各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知道某某是环境污染大户,却碍于地区发展、经济效益的需要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出来了,如何整治、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就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也是更为实际的一步了。有了数据的支持,再找借口不采取果断措施就是责任和态度问题了。
对于像纺织这样的企业,不仅仅是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有一个低劳动力成本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与其为了保住这些产业继续由国家给予补贴、退税,还不如干脆让它们死掉,让它们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我们只需要保留那些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公司就可以了。
这不仅可以解决我们自己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增加进口减少国际上的贸易摩擦,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