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标杆房企降价可“二次抄底”


谢逸枫:标杆房企降价可“二次抄底”
  国务院“415”新政调控政策威慑力果然惊人,尤其是新政调控周期的拉长和深入调控及影响市场观望的影响力,遥远超过新政策一出来时的杀伤力。记得国务院“新四条”和“新十条”及地方政府配套政策“落定”市场后,100强和上市公司及大型房企纷纷打出“不差钱”和销售额及高利润率的旗号,宣称“没降价意思和没下降的动力及不可能下降”。目的的对抗市场新政龙卷风的影响,另外是消除购房者期望房企下降房价的心理,打破楼市向下行通道走的预期。后遭遇舆论的轮番轰炸房企“负债率”和流动资金缺乏及四处集资等销售回款缓慢的批判文章,意图针对房企资金压力和资金链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所以这就是房企“死扛”房价的真正原因。

  例如6月12日,上海郊环外楼盘领跌楼市,跌幅达37.22%。在成交量不断下滑的同时,申城房价已明显松动。上海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上周(6月14日—6月20日),申城内环内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39484元/平方米,内中环26617元/平方米,中外环25819元/平方米,外郊环16071元/平方米,郊环外9456元/平方米。其中,成交均价跌幅最大的为郊环外,跌幅为37.22%,主要是由于交易量下滑明显及个别楼盘成交价下滑所致。而豪宅的持续降温,使得上周内环内和内中环的价格普遍下跌。

  例如6月24日,深圳5月房价跌破2万,创去年12月份来新低。23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前五月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深圳前5月成交面积为13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近6成。其中5月份13.64万平方米的成交面积创下近年新低。其中,5月份的均价为18998元/平方米,房价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2万大关。随着国家一系列严厉政策的出台,将有效的抑制不合理需求,房价将回落到合理水平。

  例如近期全国三四十个城市的开发商部分楼盘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扣方式或团购或者促销,目的的下降房价换得销售成交量,说白就是抛房套现换现金。尤其是开发商虽然下降房价,新政影响下,购房者并不买开发商的帐。另外一方面,由于市场观望周期未结束和新政调控周期延长及后市不明朗,导致大部分楼盘出现“零成交”的现象,更严重的是这样的现象正在全国不断的蔓延。例如北京6月8个获预售许可证项目5个“零成交”;上海4月份8个楼盘成交“吃鸭蛋”,5月增至25个;广州5月网签记录近半楼盘“零成交”,广州6月近300个楼盘“零成交”。

  例如,6月23,北京6月上旬147楼盘零成交,房价下调预期变强。据介绍,6月上旬,北京在售的235个普通商品住宅项目中(不含别墅、商住楼、保障房),147个项目出现“零成交”,其中包括5月份新增预售证的柏阳景园、保利·西山林语、新天际SPACE+、万科蓝山4个项目。尽管开发商“打折风”不断上演,但是在成交均价上并未出现大规模下降。数据显示,与5月份相比,6月上旬仅有15个项目成交均价出现下滑。其中,3个项目每平方米降价幅度超过2000元,朝阳区首城国际中心房价每平方米下调5729元,海淀区领秀新硅谷下调3223元,丰台区大成郡下调2411元。

  6月以来,京城逐渐掀起打折降价风,而楼市价格是否真降,从成交量和降价幅度来看,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价格僵持的同时,开发商也放缓推盘速度,京城楼市经历了几次‘狼来了’的戏剧性变化。房地产调控新政策实行两个多月以来,成交量持续走低,而价格却未真正松动。“新政策出来以后,买卖双方都会进入一个观望期,出现成交低迷的情况属于正常。目前房价下调的预期已越来越强,开发商迟迟不降价的主要原因是如何制定降价的幅度,偏低或者偏高都可能出现负面影响,所以较为谨慎。

  有人说从4月14日“新国十条”出台至今,一线城市成交量难抑大幅下滑,自5月份京沪穗多个楼盘带头“零成交”之后,已蔓延到全国近30个城市。而量跌价也跌,5月房价开始出现”松动“迹象。目前的零成交已经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房价的暴跌一触即发,这是预示楼价暴跌信号,其实这样的理解也是有道理。
 
  不过本次下降的幅度和让利的折扣远不如2008-2009年房价上涨的幅度的三分之,究竟是楼价暴跌信号还是准备上涨的信号,也许等到新政调控周期一旦结束和市场购买活跃及后市明朗,开发商将再次掀起房价上涨的借口,不仅上涨下降的10%,还会继续上涨到30%或者是50%,这就是新政调控的后遗症,所谓的房价报复上涨就是这样。
 
  如果开发商的销售成交额一直下降3个月,意味着开发商的资金链面临崩溃。不仅银行负债高和股市受到影响及工程也会遭遇停工的危险。另外是开发商的现金流当中,大部分是通过前期销售款和认购款的回收和后期销售的资金再投资下一期开发的。因此,销售成交不断的下滑会影响到房企的生存。当然除非是房企本身资金实力雄厚和家底丰富及还有其他的产业收入,就是另当部论。
 
  例如6月22日,越秀地产在香港举行的股东会后称:“销售良好暂不降价,所以越秀地产暂不降价,200亿资金可供购地”。在物业销售方面,广州住宅物业交投下跌70%对该集团无影响,并强调首5个月的销售情况符合目标。根据6月12日越秀地产发布的消息,越秀地产5月份的合同销售额5.29亿元,同比升1.71倍,合同销售面积3.17万平米,同比跌2%。首五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额45.96亿元,较09年同期上升2.75倍;合同销售面积29.31万平方米,较09年同期上升92%。
 
  该公司已分别完成全年销售目标54万平米及79亿元的54%及58%。谈及内地不时有楼盘降价一事,降价盘多处于周边地区,而市中心物业并无减价现象,由于越秀地产大部分物业位于市中心,故目前无意减价。2010年下半年,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还有大量土地要按计划出让。在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的调控政策下,推不推地,是地方政府的事,拿不拿地、怎样拿地,看来都是开发商们需要好好掂量的事了。

  至于业务发展比重方面,中长期将住宅与投资物业发展比重维持于8:2水平。至于集团旗下“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完成约3年的培育期后,他相信每年租金收入可达8至9亿元。中银国际最新发布的一份研报称,越秀地产09年未结收入及今年1-5月的累计合同销售额共计达107亿港币,相当于去年结算销售收入的2.7倍。这将使其未来录得非常高的盈利增速。在财务方面,2010年最大现金支出将来自土地出让金约30亿港币和建设费用结算约60亿港币,但预计90亿港币的销售收入足以应付这些费用。中银国际据此预计,越秀地产的财务状况会保持在健康水平,不会出现09年底的严重恶化情况。

  例如据粗略统计,万科今年已经买入了至少35个新项目,这些项目几乎都在二三线城市,为此万科需要支付的代价不到200亿元。即使在销售大幅下滑的5月份,万科也买入了8个新项目。与万科如影随形的还有保利。今年上半年,保利地产新增将近20块地皮,其中二三线城市所占比例超过六成。实际上,保利有点与众不同,买地方面的动作似乎从未因为熊市或牛市而有所改变,即使在最惨淡的2008年也不例外。中海是一个谜,虽然今年中海已经新增了45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但是其中通过收购光大地产所获得的土地储备就占了将近200万平方米。

  有点令人费解的是,在新政最为严厉的四月和五月,中海没有在内地的公开土地市场上进行过任何一次收购。

  房地产商的剩余80%资金都是通过银行贷款和股市融资及民间贷款等信托方式获得的开发资金,只有销售成交3个月都是零,毫无疑问,这家公司将面临着破产的危机。所以挽救的方式就是抛股票或者是转让手中储备土地或者是联合开发,或者是下降房价回收资金,或者是向银行继续贷款,用手中的储备地作为抵押。但是如果资金不紧张和资金雄厚及又有到其他城市开拓市场等战略的公司,毫无疑问会继续加快拿地和圈地的步伐。

  例如今年越秀集团暂未有新购土储,加上年初以来销情理想,故今年可动用作增添土地储备的资金逾200亿元,相信往后会藉着地价回顺增添土储,目标地区主要是广州。现时越秀地产的土地储备约750万平米,去年该集团动用约50亿元购置138万平米土储,今年相关开支预算约50亿元。去年底出台的“三旧改造”政策将促进广州释放更多土地供应,以及加快当地城市化。

 
  事实上,2010年,越秀地产并未补充土地储备。按照上述表态,下半年越秀地产将在土地市场发力。而此前,越秀地产的工作人员也曾向媒体表示,继去年首次走出珠三角之后,越秀地产将在今年继续扩大在省外的土地储备。2009年12月11日,越秀地产首次出走珠三角,在山东烟台拍的一地块,总价为2.6亿元。
 
  越秀投资董事长陆志峰此前曾发表意见称,越秀投资未来的土地储备范围将扩展至华东、东北等地区。也就是说,烟台不过是越秀地产拉开全国战略的第一步,如此看来,2010年,越秀城建极可能继续在省外攻城略地。另一方面,因2009年越秀地产在广州拿下了多块土地,因此目前其在广州的土储较为充裕,并不急需补充。2009年,除了拿下珠江新城最后一块住宅地块外,越秀地产以绝对优势“垄断”了广州大学城,一举掳获了大学城多宗地块,将大学城变为了“越秀城”。
 
  例如,6月18日阳光100底价5亿获成都一地块。成都对成华区建材路东侧约90亩的土地进行拍卖,有3家开发商到场竞拍。因为两家参拍者没有举牌,33号竞拍者阳光壹佰置业(成都)有限公司以约5亿元的起拍价拍走此地块,计算下来楼面地价仅2500元/平方米。地块资料显示,该地块编号为“CH05(252/211):2010-056”,用地性质为综合用地,土地面积为59970.平米,规划建筑面积88387平米。
 
  例如6月22日上海绿地集团表示,正筹划通过公开市场拿地的方式进入北京望京商务区。绿地北京公司透露,公司筹划拿下北京大望京商务区一商业地块,欲建立一座260米的超高层写字楼,打造地标性建筑。资料显示,绿地集团目前在北京的商业项目有两个,一个是绿地在北京的首个商业项目——大兴中央广场,该项目占地22万平方米,其中15万平方米为零售商业,7万平方米将建写字楼,均由绿地集团自己经营。
 
  目前已签约乐购、保利影业、美格菲健身等商家。另一个是绿地房山商业项目,该项目将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SOHO办公的便利条件,其中有5万-6万平方米建零售商业,将以传统的餐饮、娱乐、大卖场为主,为小型社区服务,而另外20多万平方米将建写字楼。截至目前,绿地集团在全国开发的商业地产总体量已经超过1300万平方米,遍布21个省市、40多座大中城市。

   市场的看法基本如此,房市调控雷声不断,房价下跌看似雨点不大,实则暗潮涌动。近期出现的一系列信息尤其让房价拐点显现,房价大规模调整的步伐近了。首先是房价先行指标纷纷回落。尽管表面上看,房价下降仍不明显,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4%。但房价的几个敏感的先行指标已经出现了明显回落。 例如住房成交量一般领先于房价6个月左右。5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回落至2009年5月份的水平,同比下降3%,环比降16%。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12.4%,拐点可能出现;环比涨0.2%,是去年4月来最低涨幅。成交量在去年底已出现拐点,并且5月下降加快,呈现同比负增长,这导致房价拐点或已悄然降临,也就是房地产下行周期开始。

  其次,政策方仍有弹药。中央已经对此次楼市调控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好了充分准备。今年GDP的目标是8%,一季度GDP已达到11.9%。4万亿的投资是分两年进行的,去年投了一半,今年还有一半,投资和消费的带动效应今年将继续发挥作用。从这能看出,中央已经为调控预留了很大的空间。”从这里可以看出的是,上方为房价的下跌同样准备了足够空间。第三,开发商护盘行为开始松动。寒流初来的时候,开发商往往是政策目标的“反方”,他们往往进行集体性的政策博弈,例如暂时结成同盟“生扛”,不降房价。但随着成交萎缩,“生扛”的代价会越来越大。目前全国一线城市的“库存住房”指标再度突破20万套“大关”。

 

  而佳兆业旗下金翠园、佳兆业上品、茗萃园三个楼盘再次推出10多套特价单位,优惠幅度相当明显。而在此前的5月28日,佳兆业旗下的金翠园等三个在售楼盘分别推出20至60套不等的特价房,优惠幅度高达1万元/平方米;6月4日和5日,万科连夜突击推出万科清林径和万科第五园,售价远远低于此前预期,其中万科清林径均价1万元/平方米,而其在售的大户型产品均价为2万元/平方米。

  例如绿地等标杆房企,上海陆续拉开促销帷幕。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的5月,上海楼市降价促销潮并未出现,而进入6月后越来越多的标杆房企按捺不住,纷纷加入到促销阵营中。6月初,上海房地产龙头企业绿地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告诉记者,绿地集团在18周年之际,针对不同的客户群推出五大系置业计划。该计划实施后,绿地集团将对分布在41个城市的100多个项目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优惠活动。

  目前,计划实施已近两周,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致电绿地集团在上海各楼盘售楼处咨询发现,绿地在上海各个楼盘的优惠活动已全面铺开。其中,位于上海宝山顾村的绿地公园壹品公寓房降价幅度相当大,从5月份的16000元/平方米直降到14000元/平方米,个别低楼层房源价格甚至可低到13000余元/平方米,优惠幅度近8.5折。

  例如万科14个城市新房成交额降6成,上海新盘降20%。万科在日前举行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其跟踪的14个重点城市5月份整体新房成交额环比降六成,成交面积下滑近五成,而成交价格受户型结构的影响也下降两成。成交量远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为惨淡。基于这种情况,万科预期未来房价将出现调整,但调整幅度有限。不过万科认为,房价出现适当调整对开发商来说是个利好,因为房价若调整,市场预期悲观,地价的调整幅度将大于房价。公司将继续采取灵活策略和措施,始终将促进销售放在首位。长期跟踪万科的证券分析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万科不久将会在销售不好的一线城市降价。  销售成交额决定了开发商的现金流量。首先开发商的拿地款一般是开发商自己的自有资金一部分,其他的部分是银行支出,或者是联合开发的一方支出。其次开发建设和施工一般是由施工方和承建方垫资,开发商仅需要支付小部分的定金就可以,等待工程结果再支付,当然,必须要等开发商房子销售完才可以拿到钱。再次税费和报规划及设计等费用,一般是有开发商先支付,其他广告推广媒介费用和销售代理及策划费用也是销售房子完或者开盘完才支付的。最后是材料的购买和配套的工程实施,都是有相关的配套商先支付的。

  从影响成交金额的面积和均价两方面因素看,5月份14个重点城市合计成交面积环比下滑48%,成交均价环比下滑20%。均价下跌20%主要是成交结构性因素所致,新政之后高端住宅销量下滑幅度较大,使得市场成交中主要以中小户型为主,从而导致均价下降。而万科的销售稍好于行业情况。万科表示,5月份,公司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30%。略好于行业平均60%的下滑幅度,其主要原因是万科产品结构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占比较大,是全行业最高水平。但万科认为,房价的适度调整将对行业有利。“若房价出现调整,市场预期悲观,地价的调整幅度将大于房价,因此开发商在房价下跌期将比在房价上涨期的显得更加有利可图。

 

  例如上市房企端午前后深圳降价促销,万科等领降。迫于业绩增长压力,上市房地产企业推倒楼盘降价的多米诺骨牌,在深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继佳兆业(01638.HK)在深圳率先降价之后,万科A(000002.SZ)也暗中跟进,两家上市房企在端午节前后都再次进行降价促销。6月16日前后,深圳大部分在售楼盘都进行了促销,其中万科金色沁园推出了部分特价房,120平方米大三房加品牌精装后售价108万元,折算每平方米不到7000元。
  国土部门针对房企大量的地王空置和囤地及炒地的现象,不断出新的政策调控楼市,增加市场供应和维护市场稳定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毫无疑问,新政这回真的“动真格”了。不仅让大部分开发商和投资客闻风丧胆,就是实力雄厚的上市大型品牌房企的央企和国企及民企们都支撑不住了,开始坚决不下降,到暗降再到明降价的主动“被迫”下降房价跑销售量的营销手法,其实就是开发商早就已经做了好了下降房价的销售手段和心理准备。不过是看市场和新政发展趋势做价格上的调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