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庐山(杂感、散照)
瞿旋
从婺源上了庐山。
据说庐山一年只有63天的晴天,这个晴天却让我遇上了。可谓失之黄山,收之庐山。
途中有人把庐山和黄山相比,言庐山风光比黄山相差太远,不值得看。其实这样比附没有道理。风景秀美绮丽有欣赏价值,却可能与人文气息相隔太远。风景奇绝的山川,大抵不适合人类居住。比如黄山、张家界等等。庐山几乎所有的山湾都抵接江湖平原,接地气人烟,既能拨动文人情趣,更易引发政治家俯瞰、掌控的情怀野志。山上平台缓谷居多,水系发达,养人聚气,这样的地方,被政治家看中就成为必然。
民国时期在庐山上演绎的政治事件一般,在历史上几乎没留下影子;共和国成立以后,历次事件却引人注目,几乎每一次都在史册上划下了深深的印痕。
看了毛的住处,和韶山滴水洞的布局有相似之处,并觉得与毛的故居有某种深层的联系。我曾记下了在韶山时的感觉,并在记叙北戴河鸽子窝公园的博文里整理了一下,复制到这里来,作为参考:
“鸽子窝公园就是毛泽东观海,留下“……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作的地方。就他的人格魅力来讲,在现、当代的世界史上,恐怕也没有出其右者。他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的素质,都是天然的赐予:开口即成大音,在宇宙洪荒中回响;挪步即成伟迹,在岁月沧桑中留下深痕。与他同时代的领袖级的人物,比如蒋介石、罗斯福、邱吉尔、斯大林等,就其领袖禀赋来讲,都远不及他。他的诗作,有许多牵扯到帝王的地方,有人归结为帝王情结,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帝王情结。帝王情结起码应该包含有对历代帝王的平视甚至羡慕,而他则是一种俯视甚至是轻蔑。他没有偶像。他是千古一人。
不过他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他的一切活动,都是站在农耕文化的肩头上的,并把这种文化演绎到了极至。笔者在博客的游记篇中,有一篇写在韶山参观毛泽东的故居后的心得,是这样的:
“从心底慨叹,保留下这个故居,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也幸亏从这里走出了一个震动世界的伟人,不然,它是断断站不到今天的。对里边储藏的那些伟人的信息,我自然有一些兴趣,不过直言说,我大的兴趣真还不在这里。进门不久,我就被另一种特有的气氛摄住了:这所屋子除房顶、窗棂是草和木材的,墙、炕、灶、圈、仓等几乎所有的主体建筑都是土黄色的泥土夯打涂抹的。总之,见不到任何工业社会的痕迹。给人的印象,真是彻头彻尾从土里撑出来的一幢东西。里边潮湿的气息,暗淡的空气,漂浮的微尘,带着泥土温温的腥气,深深渗透了你全身,给你以幽幽的联想。还有那布局——家人居室的安排,粮仓、牲畜圈舍、灶间、仓库,都被精巧地安排在这个居室之内,甚至接泄雨水的水道,也不会跑到外边去。既有尊卑长幼的秩序,又有达到极点了的经济上的计算。在这个空间条件下,农民的智慧和想象力都发挥到了极限。活脱是一个农耕文化的经典!
由此,你想到从这里走出的那个伟人的思想格局和政治格局,会不由自主“哦”地微叹一声。”
从这个角度讲,他的业绩,与西方那些站在工业文明肩头的领袖,又不具备可比性……”
毛在滴水洞的住处,前后有廊,数个方、长方的局部组成一个大方。所有的线条几无弧度拔耸,可谓横平竖直、秩序井然。毛的个性无比张扬豁廓,但透过建筑风格可以看出,他骨子里还是中国传统思维的格局。
庐山上的住处,大的布局与滴水洞几乎一样。
毛在庐山,更能酝酿、产生接天大志,依此抚玩天下。
对毛的认识,我走过了几个阶段:无条件崇拜、怀疑、一定程度的否定、近来又有了新认识。
自去年始,我就多次对朋友谈过这个认识。前不久,网上看了一篇文章,一个美国记者采访流亡香港的张国焘对文革的看法。深深了解毛并作为毛的死敌的张,客观地说了几句话,大意是毛发动文革不是偶然的,是毛骨子里的平等意识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后产生的官僚阶层,势必引起他深切的厌恶,毛一生都在追求平等,他绝不会允许这样的官僚阶层出现。
我由此想到,建国后的历次运动,除了初期为了稳定局势的镇反运动,其余的,主题几乎都与反官僚阶层有关。文革前的四清演绎到了高潮,但还是不解决问题。于是,文革开始了。在某种意义上,那其实就是一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彻底的革命,把原来的官僚阶层推翻,重新组织政权。所以说,把文革单纯说成是毛为了打倒政敌是不公允的。
可悲的是,毛或许没意识到,亦或是意识到了没有办法,正是他建立的政治模式,培育了这样的官僚阶层。毛说过这样的运动还要搞多次,看来他也明白,只要这样的体制在,不多久就会产生新的官僚阶层,运动的循环反复就是必然了。
反对资产阶级法权运动,从理论上把这种平等思想进行了总结,也推向了极致。人们大体记得,当时,任何违背工农兵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无情的批判、打击。但是,毛或许不明白,当把工农兵政治化,变为政治力量,也是对社会结构的反动。
联想到当下,以贪官为主体的官僚阶层的内涵和行为,已日益成为公民的无奈和麻木。潜规则开始变为显规则,官员意识正在向和已近于完成了向权宦意识的转化。比如有官员指责记者是站在党的立场上还是百姓立场上的事件,比如有人说局长日记的主人公相对而言还是个好官等等。制定政策的部门在住房、工资、退休金制度上,也都开始自觉地向公务员倾斜,与社会其他阶层拉开距离,一个与现代社会结构相悖的恶瘤一样的阶层正在渐渐形成。可悲的是这些官员的前身多是农民子弟,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没有几天,便浅薄地向自己的宗祖兄妹显示倨傲,透出了庸俗的、散发着土腥气息的基因底相。在网络时代和全球化时代,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因为,任何过了底线的事件,注定不会像农耕时代甚至工业时代那样反应滞缓。这样的趋势如不加以扭转,中华民族将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重庆的反黑、警界的大换班,焉知不是文革的另一种形式?不这样办,能铲除得了贪官阶层吗?可这样办,真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毛如果还在思考,会怎样思考呢?
庐山湖泊
不久,我们也站上了这处崖巅
我们刚从山巅的栈道上走过
仙人洞不复往日风光
中共中央会议地址
含鄱口云烟
庐山瀑布
毛的卧室
毛的洗浴室
毛居所中间的小天井
毛住处外观
毛住处边侧的湖泊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