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产“黄金十年”-换个角度看新政


今天和中国经营报记者李碧饶有兴趣的聊了聊武汉房地产,从新政、也从城市发展,从住宅,也从商业,从投资,也从民生问题。湖北中原地产总经理刘文涛、营销总监邹定文也一起参与,对武汉市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从中不难发现一些契机和趋势,下面也就一些个人的体会小谈几句,欢迎板砖!~

 

引擎的力量-新政下的商业机遇

这一点,在前面几篇文章和摘要里谈的比较多了,新政对住宅的调控使得住宅投资与商用物业的投资门槛一夜之间站到同一起跑线,对于投资者而言,两类物业的投资天平几近平衡,那么地产投资明显的偏住宅情况将被打破,商业投资将进一步进入投资视野并或将成为新的热点,之所以这么说,除了政策的显性推动外,还有几大基础。

 

第一,   城市经济快车道,12万亿大旗助力武汉真崛起;

在两会之后,武汉作为中部中心城市的定位明确,与之呼应的便是“12万亿”的宏伟投资计划,撇开具体数字对于市场眼球的轰炸,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数字背后的政府信心与执行力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武汉在空喊多年“中部崛起”口号之后,必将迎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良机,这一点想必社会各界乃至平头大众都能感受到,武汉崛起,指日可待。

 

第二,   产业结构的升级,大武汉商业价值两线飘红;

随着长三角、珠三角多年以来的高速发展与拉动,逐步拉开了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中部陷入经济的“碗底效应”,然而,此次对中部中心城市的确立,匹配大武汉广阔的地域与人口,丰富的自然资源、科教文化基础,武汉迎来了产业结构的强势升级机会,其中武汉“商业重镇”“中国光谷”“大学城”等产业基础使得产业结构的升级顺理成章,不敢说能一蹴而就,但就产业承接能力和速度而言,武汉基础好的全世界都要羡慕。所以几乎没人怀疑,此次产业转移,在武汉不会发生任何所谓“生理抗性”。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商业价值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一方面,会带来大量中型、大型的知名企业进驻,商务楼宇即办公场所在短期内或将爆发至供不应求,从目前掌握到的武汉高端写字楼的入住率数据来看,已经明显出现入住率迅速冲高甚至无楼可租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更强劲更有经验的消费力,武汉向来雄厚的商业底蕴之上,可以预期未来的消费模式亦会随之走高。武汉商业与商务价值短期内实现双线飘红。

 

第三,   投资多元亦理性,商业价值碗底效应加速扭转;

从全国角度我们都可以发现,其实我们身边的投资渠道十分狭窄,也是造就地产投资热点的原因之一,我们来看看这些投资房产的人,一种是专家型的,看重城市经济与片区价值的发展,在价值爆发之前一一落子,他们理性,专业,眼光长远;第二种是投机性的,看重短期效应,通常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短炒,获利即出场。之前几年里,后者占据较大比率,当然也赚到了,但随着调控力度的加大,后者的获利空间,直白说杠杆工具逐渐失效后,必然迅速退烧,而前者,反而会更加看重武汉城市发展(起点低,空间大)而逐步增加,未来亦将成为主流。此类才是真正的投资者,健康的,对于城市发展是一种贡献。

此类投资人群除了专业之外,近来还显现出集团化、公司化的运作现象,甚至都有代言人(二月丫头),他们中间有分析家、有资本家、有营销家,强强联合的结果就是使投资更具科学性、更加多元化,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群力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的投资组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元,其中商业(包含商铺和写字楼)更是香饽饽,武汉一直以来商业价值的碗底效应有望在短期内实现扭转。

 

第四,   商业模式突破在即,商业与商务互动

武汉是传统的商业重镇,尽管商业发展成熟度很高,商业零售在全国也是佼佼者,但多年以来商业模式固化,目前还是以百货中心、专业市场、街商构成的三足鼎立的商业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商业在消费领域对于“一站式”和“体验”的需求,随着万达的成功,瑞安的实践,华侨城的强势进驻,万科、福星惠誉、金地不约而同的进军商业市场,武汉的商业局面必将出现颠覆性发展,而对于大型内陆城市武汉而言,城市综合体趋势也是必然,未来的商业模式将更加立体化,商业、商务、住宅将成为整体,价值亦将相互作用和累加,消费模式也更加国际化、现代化,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