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电子户口本” 需要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
李华新
成都市房管局拟在未来3年内建设一套房产地理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将涵盖成都市主城区所有住房信息,建立一个完整的住房信息资料库——也就是说每套房子都有了自己的“户籍”。今后,这套系统将大大提高房地产办件业务效率,并将在拆迁和住房保障中提供数据支持。建设改系统计划投资3400万元。 (2010-03-10 07:17:26 ) 来源: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
GIS系统,意即地理信息系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资料库,有了这个资料库,相关部门就能像上网搜索信息一样,轻松查到成都市主城区的任意一套住房,并迅速获得其具体地理位置、产权人姓名等关键信息。
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系统建成后其强大的数据支持将有利于房产业务办件效率的提升,以及对拆迁和住房保障提供支持。同时,“一房多卖”的诈骗手段在该系统面前都将自动现形。这的确的一个挺不错的设想,可是这些措施是实施之前,笔者以为还是先要进行法律方面的咨询。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中具体使用的时候,是否会侵犯他人的隐私,在法律上是否是被允许的。而且这样的一个用于个人的信息监管的方式,也是需要有关机构授权的。因为这样的用于民事用途的定位系统,会比那些简单的身份证的平面信息更具有隐私侵犯性。为此的法律纠纷也会因此增加。也就是仅仅是一个房管部门是没有这样权利的,也是需要走一定的法律程序的。
据了解这套系统的建立,需要进行长达3年的测绘和数据清理工作。成都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有6家测绘公司全面调查成都目前住房信息。笔者突发奇想,假如这样的方式是可以行得通的话,那么或是一些领导者的一个无法打开的死结。因为有些官员的房产的不透明,也是贪腐的一种物化方式,只是一些贪官的房产商以情妇的名字,甚至是情妇母亲的名字购买的,像这样的一种情况,在具体分析时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像这样的一种方式,作用究竟如何,还是需要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见到效果。
这样的一大笔费用,需要人大专门为此进行审批的,而不光是一个纯粹的行政行为。建成房产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样的一个工程如何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审慎行事。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