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十一章 “飞虎英雄”陈纳德
抗日英雄杨靖宇 (3)
莫尼中尉孤胆战日机
1942年12月26日中午,成群结队的日寇飞机袭击云南驿机场,整个祥云城被突然飞来的机群笼罩着,人们一片惊慌,束手以待不幸命运的降临。
突然,远方上空传来枪声,一队银白色的日机如惊鸟一般失去了整齐的队形,只顾慌乱逃命。还未从惊慌中反应过来的人们,只见一架印着星条旗的飞机正单枪匹马地追击着日机,不时向日机进行扫射。霎时,飞在最前的一架日机的尾部冒出一股白烟,摇摇欲坠地向西南方逃去。地面上的人们正交口称赞时,突然一团白烟从“星条旗”的机身上喷出来,然而“星条旗”不但没有惊骇,反而更加勇猛,它如同一只愤怒的雄狮冲向日机,枪声也更加密集了。
最后“星条旗”裹在黑烟中向日机猛冲而下,正撞在日机左翼上,日机向远方落去。“星条旗”机带着伤痕向祥云城的西北方向飞去,飞机越飞越低,飞行员跳伞后被撞伤,经祥云城董济元师生抢救无效于当晚殉职。
后来人们才知道,孤胆战日机的“星条旗”是美国陈纳德将军手下的“飞虎队”队员莫尼中尉。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莫尼加入陈纳德将军所率领的美国援华抗日军飞虎团。当时驻云南驿航空转运站。
1942年12月25日,莫尼中尉及飞虎队的其他几名飞行员驾机增援屡遭日机偷袭的云南驿机场。刚驻扎下来,次日便有从缅甸起飞的日本轰炸机在零式战斗机掩护下,欲偷袭云南驿机场和其他军事目标。距离县城20公里左右的云南驿机场,飞虎队14航空队的莫尼等几名飞行员奉命驾驶P-40型战斗机升空迎敌。
飞虎队有“鳖鱼头”之称的P-40型战斗机起飞后,飞行员不惧临空扑来面而来的敌机,充分发挥P-40战斗机爬升快等性能,加油、拉杆……迅速升高,抢占制空权,继而扑向敌机群。飞虎队的突然出现,令敌寇措手不及,冲散了日机队形。空战交手不一会儿,一架日机被飞虎队战机击中,像折翼的乌鸦,拖着浓烟,栽进祥云城郊的荒田里。
日军飞行员不甘心失败,像输红了眼的赌徒。零式战斗机与飞虎队的战机绞杀在一起,欲掩护轰炸机撤退,“空中飞虎”似敏捷的燕子,在笨鸟般的敌机群中上下左右穿梭,弄得日机晕头转向。冒着生命危险观战的民众,不时发出一片欢呼声,空战打得非常激烈,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日军为摧毁驼峰航线,不惜血本和代价;中美飞行员视驼峰航线为生命线,用生命捍卫这条起着关键作用的空中运输航线。
激战中,莫尼中尉的战机中弹着火。此时,莫尼的飞机离地面很高,如果跳伞,一定能够生还。但飞机在县城上空下坠,若跳伞离开飞机,失去控制的飞机就会顺势跌落到城中。为了保护中国的一座县城,保护城区民众的生命财产,莫尼中尉放弃了逃生的机会,他端坐驾驶舱内,驾机离开县城,向城郊西北方向的荒山谷飞去。
莫尼中尉驾机远离祥云上空,眼看离地面越来越近,才跳出早已失灵的飞机。莫尼跳出机舱后,降落伞还没有展开便触地。莫尼跳出机舱,飞机便坠毁在祥云城西北方向一座叫大桥山的山包上。莫尼跳伞降落到城郊一个叫弯腰树村附近的田中。莫尼落地后身负重伤,当地民众见状,忙找来木板,将他抬到县城抢救。终因抢救无效,莫尼于当晚殉职,年仅22岁。
为永远记住这们为捍卫正义而英勇献身的反法西斯英雄,祥云人民于1943年1月,在清华洞三岔路口为他修建了纪念碑,这是一座3米高的“美空军莫尼中尉殉职纪念标”。后因风雨剥蚀,1992年祥云县人民政府重新在清华洞公路交岔口立碑,使南来北往的人们记住这位英雄。
1945年2月25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轰炸机远征日本,炸中日本皇宫,动摇了日本皇室的狂妄和尊严。
中国人救助美国“飞虎队员”
1943年5月的一天下午,在湖南的资水江边,有几位学生在那里洗衣服和擦澡,突然有一架飞机在他们上空盘旋,兜了好几个圈子。同学们以为是日军飞机发现了他们,准备用机枪扫射。他们抬头看飞机飞得很快,什么标志都看不清。学生们在惊慌之中,第一个反应是拼命往草丛中钻去,顾头不顾尾。可这架飞机出人意料,既不开枪,也不飞走。吓得同学们魂不附体,如缩头乌龟。
几分钟后,飞机突然下滑,降落在离他们约两百米的沙滩上。学生们仍担心飞机爆炸,不敢动弹。
不一会,一名飞行员从坐舱站起,高举双手。他似乎没有受伤,看上去30来岁,高高的个子,紧身的衣着,很像美国人。估计他早已发现学生们的藏身之地。他一边走出机舱,一边喊话:“Hello,Hello!”,这时学生们已经明白,这是美机不是日机。于是他们也出来回话:“Hello!”这名飞行员看出他们是学生模样,没有加害他的意思,感到没有危险,开始露出笑容。他同时转过身去,让学生们看他背后的“护身符”:在飞行夹克上印着12个楷书大字:“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上面并盖有一个不太清晰的红色大印。学生们点点头,表示理解。据说,这样的“护身符”不专发给美国飞行队,同时发给来华作战的苏联志愿飞行队。所以用个括号,如果是苏联飞行队,括号里就填写(苏联)。这样在跳伞逃生时,可以防止中国老百姓误以为是敌国日本人,以保障人身安全。
飞机外表完好,机身上涂写着U.S和V等字样,机头上画着鲨鱼头像,证明是美军空军。这架单人战机是在衡阳上空同日机作战受了伤,准备返回芷江机场时被迫降落的。能在没有跑道的沙滩上降落,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同时也说明,他的驾驶技术水平高超。
余博和他的同学们第一次见到飞机和飞行员,感到特别兴奋,情不自禁地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同飞行员交谈。学生们说:“我们是学生,会帮助你的。”飞行员一听他们说英语,显得很高兴。他说:“我是美国空军,需要你们合作。”
学生们去请来了留学美国的英语老师蒋光增陪同,马上把飞行员送到校本部让他休息。李际闾校长当即接见了飞行员。这架飞机则由学校指派学生日夜守护,直到运走。
第二天,他应李校长邀请,在校部大礼堂,同全校两千多名师生员工见面,作了一个颇有趣味的报告。他自我介绍说:“我是美国人,名叫威隆.克拉梅尔,是美国空军中尉。两年前来中国服役,原是美国志愿队的,现属美国14航空队。我们这次在中国南方前线同日机作战,给了日机狠狠的打击。敌人上了当,不服气,当我们准备返航时,有两架日机偷偷地追了上来,我又回头给了它个痛击。可在这时,我飞机里的油已不够用了,飞机又受了伤。为了摆脱敌机报复,只好到这里‘避难’来了。”他接着又说,“从湘南边境上空远远看到了这江边的一片绿洲,肯定有我用武之地,就顺着这江边滑了下来,没有感觉不舒服,大约这个沙滩给提供了软着陆的条件。”
他感谢上帝救了他的命,同时感谢在场的几位学生帮助他,把他护送到非常安全的地方。他又说,他非常感谢校长先生对他的热情款待,为他恢复疲劳提供了很好的住所和食物。他表示对战争有信心,他说:“我们共同的敌人肯定活不长了,在欧洲、非洲、太平洋的各个战场上,盟军对敌战争打了许多大胜仗;最后胜利属于世界人民,也属于中国和美国。中国万岁,美国万岁。”
后来,根据他的要求和所提供的情况,学校领导多方联系,让他安全返回空军基地,飞机很快被运走。克拉梅尔归队后不久于6月5日寄给李校长一封感谢信。这封信的中文大意是:
国立十一中
亲爱的校长先生:
经过你们的良好合作,我在贵校停留期间,感到非常愉快。你们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经过师生们努力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团体。我能在这样一群优秀的中国人面前讲话,感到荣幸。他们的生活正在走向美好未来。我们的共同敌人将很快认识到我们的力量。
中国万岁!
让我再一次对你们给予我的热忱接待表示感谢。
1944年5月6日,太平洋战争进入最后阶段,陈纳德将军指挥的美志愿援华抗日空军第十四航空联队的一架战斗机,奉命从湖南芷江机场起飞,掩护中美混合联队轰炸汉口日军目标。
返航途中,该战斗机遭到从监利白螺机场起飞的十多架日机截击,战斗机受到攻击后坠落在监利县周老嘴镇罗家村下凤湖中,飞行员跳伞逃生。
当时只有18岁的农民罗旗昌正在下凤湖里打水草,飞机掉下来的地方距他大约只有100米,他看到爆炸后水面出现一层浓黑的油,弹出的“白球”慢慢下降,最后落到了一片麦田里,上面有个人,红头发,穿着皮靴,左脚有点跛。
村民们把飞行员同他的降落伞抬进了保长家里。他们做了饭执行飞行员,菜有炒鸡蛋、咸豌豆和腌菜。那时鸡蛋可是待客时才有的好菜。
这位被救起来的美国飞行员名叫“葛莱格”,22岁。
由于当时战事吃紧,村庄周边遍布日伪军,抗日游击队和村民严格封锁消息,不让日伪得知这个美国兵的下落,并尽快与新四军五师襄南指挥部取得联系。当晚,获救飞行员被村民送走,后来辗转到了延安。
为避免飞机遭到侵华日军抢掠、破坏,当地群众把坠机绑上石块沉到湖中。第二天,日伪军就进犯罗家村挨家挨户搜查,一无所获。
61年后,83岁的“葛莱格”(格林.本尼达)从美国来到了中国,重访当年坠机时的获救地,但没有能看到自己曾驾驶过的“战马”,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中国。
本尼达的遗憾很快就可以弥补了,国家文物局已正式批准了开掘、修复和保护工作,这架在地下沉睡了64年的美国援华抗日坠机,不久之后将会重见天日。
让人目瞪口呆的“特技飞行”
1945年1月6日,49架B-29飞机轰炸日本九州大村返航来到成都西岭雪山上空时,一架负伤累累的B-29实在坚持不住了,10名机组成员紧急向周围的同伴呼救,它的高度慢慢下降,眼看即将在家门口遇难。
就在它即将坠毁时,两架相伴左右的B-29像商量好似地,几乎同时靠拢过来,小心翼翼接近这架受伤的飞机。其他B-29轰炸机上的同伴还未弄清他们的意图时,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情景出现了——两架飞机一左一右把两个长长的机翼伸到中间这架出了故障的机翼下,稍顿片刻,再慢慢地抬升……
邛崃机场老乡们曾亲眼看到,两架四个头(四副螺旋桨)的飞机,把一架受了伤、也是四个头的、但四个头都不转的飞机担在中间,硬是从西岭雪山那个方向给抬了回来。那些美国人把飞机抬到离机场跑道稍远一点的地方,先是中间那架飞机蹦出来一串小黑点,黑点打开后发现是跳伞,再后就是两架飞机同时闪身……
瞬间,中间那架飞机就从空中笔直地坠落到地面。
这两架B-29轰炸机上的飞行员为挽救战友,竟创造出连好莱坞都无法想象出的悲壮的一幕。
一桩针对飞虎队的间谍案
1944年7月间,军统局成都行辕调查科科长何芝园,把一份重庆军统局长戴笠来的密电交给谍报组组长周振东。密电称: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派其得力助手吴冰经河内、昆明到重庆可能到蓉活动,希严密监视。
经过20多天的搜寻,周振东终于在一条小巷内的破旧院落里,发现了这个女人。
周振东为对其盯梢,躲进隔壁邻家,终日从窗帘缝隙窥探她的一举一动,后来索性又派了一名女间谍住进去。这名女间谍姓张,年龄与吴冰相仿,她伪装成一个结婚不久即被丈夫遗弃、生活无着落的可怜弃妇。不久,“张少妇”终于设法接近了吴冰,与之成为“知己”。
后来从获取的情况得知,吴冰的任务是要找一个内线与潜伏在成都的一个间谍接头,并从那里取得所要的情报,供日军采取措施,彻底摧毁飞虎队B-29轰炸机基地。
为了掩人耳目,吴冰以色相勾引,先后与金城银行职员何某、中央银行职员朱某、航空委员会第三路司令唐参谋、灌县空军幼年学校教师马某等七八人打得火热。
到底谁是潜伏特务?搞得周振东眼花缭乱,连“张少妇”也感到束手无策。
一次,“张少妇”趁吴冰外出之机,用早已配制好的钥匙,捅开了吴冰那只皮箱的锁,然而里面什么情报之类的东西都没有,只在皮箱的底层发现了一把三菱株式会制造的花纹奇异的小剑刀。她将箱内东西小心翼翼地恢复原样后,飞快跑去向周振东汇报。周振东认为那把小剑刀大有文章,也许就是联络接头的暗号。
几天后,“张少妇”跟随吴冰一起去酒巴跳舞,偶见她和一个梳背头的男士交谈,并打开手提包亮了一下什么东西,随后又和那人说了几句话就走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张少妇”故意脚一滑,身子歪倒过去,正好触撞到吴冰手提包里那个硬帮帮的东西,恰恰就是小剑刀。“张少妇”心里顿时明了:跟了这么久,总算抓住了狐狸尾巴!
三天后的夜里,吴冰和“大背头”在一家马路旅馆的单人房间里正在举行“告别幽会”。周振东率一帮特工突然闯入,当场查获的几张军用地图上,描绘着成都七大机场的详细位置,其中四张是供B-29使用的机场。图上都详细标绘了防空部队驻地和高射炮阵地的位置。面对证据,两人无法抵赖,束手就擒。
计划开辟西藏陆路运输线
由于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滇缅公路遭日军封锁,战时中国对太平洋和南洋的国际交通路线尽皆受阻。美国只借空运的方式向中国运入物资,而美军空运机群屡遭不测,运入中国的物资少得可怜。
在国民政府频频告急和催促下,美国总统罗斯福考虑开辟一条由印度经拉萨而转兰州或是成都的陆路通道。
罗斯福召集美国国防部战略作战署官员,提出了自己酝酿中的计划。战略作战署随即落实向西藏派遣使者探路并向达赖喇嘛商量借道事宜。所选定的使者,一个叫艾亚.托尔斯泰的美军上校军官。他本是俄国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子,入了美国籍。另一人是美国的西藏问题专家鲍克.杜兰。他们从印度出发前,还物色到一个通英语的喇嘛,名叫辛哈。
1942年9月,托尔斯泰一行悄悄地由印度新德里出发。所带物品除罗斯福致送达赖喇嘛的礼品外,还有几百公斤的沉重行李及枪支弹药等,由马匹驮着。他们由印度进入锡金境内。10月22日,队伍经锡金与西藏交界的那塔拉,经一个山口进入西藏。
12月10日,托尔斯泰一行抵达拉萨。他们首先与活佛派来的接待官员晤面。随即同赴布达拉宫拜谒年方七岁的活佛,并呈上罗斯福所送礼物,说明了来意。不久后,他们又到摄政王的修院进一步商谈了借道之事。
其时,西藏进入最寒冷的季节,出行不便,托尔斯泰等只得在拉萨住下,前后停留了三个多月时间。他们参观了一些地方。1943年3月下旬,他们离开拉萨,向东北方向的兰州进发。一路上,积雪盈尺,随行马匹纷纷倒毙。所行路线虽很难见到人影,但为防止发生误会,他们还是张起了一面美国星条旗以表明身份。5月初,他们涉过长江上游发源地通天河,中旬,又穿越黄河上游的发源地大河坝。在经历万般艰辛后,终于到达了兰州。在兰州作短时间休整后,他们又乘车来到了国民政府战时陪都重庆。
随着托尔斯泰等西藏之行的结束,此计划不再被人提及。原因是,由印度经西藏至国民政府控制的陆上通道,险阻重重,无疑不是最好的选择。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后来随着中缅公路的开辟,盟军总算有了从陆路进入中国的快捷通道。由此,探路和取道西藏的事也就被人忘却了。
参与此次行动的艾亚.托尔斯泰,后来辗转于重庆和昆明等地,混迹于在华外国人中,但人来马去,行色匆匆,旅程晦莫如深。最终,人们才知道,他根据战略作战署的指示,又参加了极机密的在中国勘探铀矿工作。战后,托尔斯泰住在纽约,对战时的西藏之行闭口不谈。他曾参加达赖喇嘛分裂中国西藏的活动,直到1970年去世。西藏问题专家杜兰作为美国战略作战署驻华官员也继续留在中国,1945年,他在重庆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