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资委内部举行的央企重组经验交流培训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国资委正在筹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运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支持中央企业重组。邵宁的讲话,不但印证了此前的传言,即通过组建类似于“中投2号”的新公司,来完成央企重组的“最后一跳”,而且意味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自2007年建立以来,将首次被明确用于央企重组。
在央企重组方向上,国资委已经给予了明确的时间定位,即在2010年底以前将138家现有央企整合至80到100家,接近40家企业的整合机会对于市场来说足以引发央企重组的投资热潮。依据现有的央企结构,我们认为重组的线路有望围绕两条进行:一是节约现有资源;二是产业升级。从资源利用角度来说,节能一直是近期国家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方向,作为央企,一向是以规模庞大著称,因此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严重的重复性。
国资预算作用于央企重组,主要是为公司消纳央企重组的成本,如安置职工、处理债权债务等导入国资预算资金,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以2008年为例,去年国资委共收取央企利润547.8亿元,其中,只有81.5亿元用于推进央企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央企上缴的红利比去年只少不多,用于央企重组的自然也就少了。尽管可用的钱数量有限,但利用国资经营预算支持央企重组毕竟是个积极的指向。按照要求,国资委、中国烟草总公司负责编制本单位所监管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议草案。财政部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管部门,在接收到以上两家单位的预算建议草案后,将于今年12月底前,形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报至国务院,并根据国务院的审批决定,再由财政部于明年3月底前,批复预算执行。
重组方向上,应当关注到无论是世博会的召开还是迪斯尼的建设都在围绕一个较大的目标,即提高上海整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结合上海在我国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央企和上海本地股的重组应当以这一线路为重点,中海集运、中化国际等具有国资委持股优势的上海上市公司后期重组的概率将大于其它公司。特别是中海集运这种业绩巨亏、资源重复浪费的公司可能成为国资委重点重组的对象,几乎可以判定其将挤上央企重组的第一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