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0年市场 展望2011年行情
年终已在眼前,我们近期对行情一直没变的分析基调是:由于年底市场存在周期性的资金收缩,行情在年末之前将继续震荡蓄势,在元旦之后一直到春节前后,行情基于一下因素有望出现一轮“年夜饭行情”:12月份CPI因为去年基数翘尾的原因将会有所回落,明年1月份再次走高的CPI数据,以及明年年初的信贷数据要到2月中旬春节假期后才能公布。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新的紧缩性调控举措仍然“看数据说话”被延迟到春节之后,则行情在元旦后随市场资金面的松懈有望会形成一轮“小盘股冲刺、周期股补涨”的脉冲行情。反之,即使短期内再次加息,行情也能释放掉一个大包袱,更容易出现一轮上涨。不过,在大局上由于明年3月份的通胀压力与政策调控压力尤其明显,这轮“年夜饭行情”很可能是2319点以来的“末段上涨波”。
目前行情的最大依托是金融、地产股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防御性。金融、地产股近期的多次骚动也从市场角度确认了这一点,我们在年底阶段也看到了基金等机构向地产股调仓的痕迹。地产股在当前高压环境下出现骚动告诉我们:虽然房地产调控是长期的,但中国经济还离不开房地产。地产股在目前骚动的具体原因是:
(1)众矢之的的房产税“只说不出”,且近期的房地产调控基调又有松动的迹象;
(2)沿海经济带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年终清盘”,这部分产业资本在无出路的情况下又开始流向房地产,这是目前房地产调控似乎“压不住”一个原因,房价也因此又有抬升现象;
(3)近期地王又频繁出现,再次引导出房价上涨的预期。明年上半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已是大概率事件;
(4)保障房建设已经上升为国策,保障房建设也保障了房地产公司的经营稳定性,使得10倍PE的房地产股具有了安全边际。虽然目前金融与地产股还不具备展开主流行情的条件,但权重的作用已经对大市具有“托底”的功能。
岁末年初来临之际,许多专业机构按“习俗”纷纷推出了年度投资策略与“十大金股”。我们认为,年度投资策略与“十大金股”的观点越是一致,自后成为“反向指标”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在于,A股市场目前是负效率市场(投资者总的付出远大于红利回报),因此有着“真理在少数人这边”的市场规律;“十大金股”越是得到市场认同,推出之后在“一月做完一年的行情”的机制下,明年失败的概率越是大。此外,行业分析师与策略分析师在推荐下一年的“金股”时,思维与视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前市场运行状况的影响,往往以短线的眼光去推荐长周期的“金股”。然而,上一年大热的股票大都已处于估值的高位或者已经被市场透支,市场资金在新一年自然要挖掘新的潜力股,因此,上一年已经大热的“金股”在后一年一般都要“坐冷板凳”。
关于明年行情,我们从以下关键词中去理解:
一:在2009、2010年我们享受到了“刺激政策”的红利之后,2011年开始应该是进入了消化“刺激政策”成本的周期。
二:09、10年行情的最大特点是“不差钱”,但11年的行情可能“很差钱”。原因在于,虽然2011年的财政政策仍“积极”,但“积极”的成色较之前两年已经大为褪色,而货币政策是明显收紧的。2010年市场各类融资额相加达到近一万亿元,如果没有这一万亿元的融资,2010年的上证指数应该是4500点。2011年在“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的方针下,在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引下,融资额是降不下来的,在这个背景下,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反弹导致的资金回流,再加上内部资金环境相对更为紧缩,市场将会面临一个“很差钱”的流动性环境。在2009年10月份时,M1的增速高达32.03%,而2011年的M2增速只有15%,折合M1大约为17%。历史上,行情的重要底部都产生于M1高点被“腰斩”的数值之下,即产生于资金面极度紧缩的时候,大约17%左右的MI增速意味着明年的市场会“很差钱”。
三:对于明年行情,面对高度复杂的形势是“看一年太长,看一月太短”。如果把“稳经济、调结构、防通胀”落实在明年的基本面上,则上半年主题是“防通胀”,下半年的主题是”稳经济”。因此,明年市场面临着一个上、下半年截然不同的经济背景。在我们仍在虎视眈眈食品型结构性通胀之时,整个通胀形势已经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一是,PPI加速上行的势头显示,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煤炭、水泥、钢铁、各地方的自来水与天然气价格上涨已经在向下游传导,2010年受粮价撬动的结构性通胀已向全局性扩散的趋势正在形成。2011年更大的通胀压力是来自于劳动力价格的显著上升,目前出现的企业用工荒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其中,一季度的通胀压力会则更大,原因分别有基数翘尾因素消失、节假日消费高峰、劳动力正本随新用工合同期开始显著上涨、“十二.五”元年地方政府又有投资冲动等。因此,2011年的通胀不再是结构性的。面对险恶的通胀形势,上半年的政策主题应该是“反通胀”。
四:面对2010年流动性泛滥的局面,央行采取的措施是“池子回收”,运用多次上调准备金率进行对冲,并且已经形成了“准备金率不封顶”的认识。然而问题在于,通过调升准备金率回收的只是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流动性泛滥且四处进行价格投机的主要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体系外资金”,这部分游资对价格型调控更敏感,数量型调控对其束缚力十分有限。更大的问题在于,如果继续以上调准备金率方式回收流动性,必然会出现经济循环中正常的血脉被收紧,体系外流动性依然充裕,进而导致“体系内高度紧缩,体系外仍充裕但无投向”的冷热不均现象。如此,在明年上半年“反通胀”之后,下半年又会面临“稳经济”的课题。
五:在“调结构”、发展新型产业的指引下,过去两年的市场投资重心一直聚集在中小板与创业板中。但是,如同刺激消费一样,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来日方长。就目前的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来说,我们始终认为,他们“不是因为经营成功而上市,是因为上市而经营成功”;我们始终相信,“注水上市”的中小板与创业板公司不是几个,已发行备搁置上市的胜景山河是因为造家手段太初级、太低劣被发现了,没发现的,已经上市的不在少数。十年前发布“赌场论”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老先生近期又有资本“强盗贵族”聩言,只是已经“年老言轻”被市场的浮躁所淹没了。应该说,中国的创业板、中小板已经成功了,这不仅体现在上市公司的数量上,股票的估值水平上,还体现在投资者面对创业板已经不怕跌了,也体现在基金已经聚集在中小板公司了。但我们知道,后两个指标并非好现象,创业板与中小板的泡沫最终会破灭,创业板与中小板的公司最终会大分化。创业板与中小板泡沫似乎还没到破灭的时候,因为目前支持高估值的高含权题材还没兑现,但其最大的风险恰恰是不知道这个泡沫什么时候会破灭。如果要猜想一下的话,应该是高含权兑现前后,“大约在春季”。
六:几乎所有专业机构在做年度策略的时候都会“猜想”明年行情指数的高低与幅度,这应该是无效的,因为目前的A股应该可分为三个市场:一个是创业板与中小板市场,一个是主板市场,另个是主板中的权重股市场,仅仅用一个指数来概括远不够全面。在我们的认识上,因为创业板与中小板泡沫还没到破灭的时候,高含权尚未兑现,后期指数应该还能见个新高。就主板指数来看,明年的空间幅度主要取决于银行与地产股。当然,这些不同指数最终的高低都取决于流动性形势的变化,目前判定具体点位都“纯属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