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不断,只怨民情诉求难


“网络暴力”不断,只怨民情诉求难

 

昨天人民网头条有一篇评论:《(见证)互联网时代,面对汹涌的网络民意,专家呼吁——“网络水军”不断制造“网络暴力”:理性看待网络民意》。这一篇评论写了三个问题:1推动民主政治进步;公民重大网络问政事件从2003年的每年几起,到2007年的每月一起,发展到2009年以后的每月数起2不能代表全部民意:炮制虚假民意、诽谤竞争对手、干扰正常秩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民意的真实性;3需要理性思考看待:政府如果无视网络民意存在,那么就会闭目塞听;如果过于相信网络民意,则可能会偏听偏信。

人民网编辑还配发了人民网记者白真智的报道:《探秘网络舆情市场 谁在提供网络舆情服务?》记者高赛的报道:《网络水军:互联网丛林深处的阴霾》,天府早报的报道:《网上有“水军”都是“计件工”》。

看了这一连串的报道人们必然会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网络暴力”?为什么无故的网民也会卷入“网络水军”不断地制造“网络暴力”事件,炮制虚假民意,混淆了视听,干扰了民意?

无论是蒙牛伊利之间的黑公关事件,还是最近的360QQ大战,其实直接的受害者都是网民,以及干扰正常秩序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网络民意的真实性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并非是今天才出现的。只不过蒙牛伊利之间的黑公关事件以及最360QQ大战影响巨大所以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为一个普通网民不得不说的话,那就是政府负责舆情工作的部门,长时间忽视公民正当诉求的表达,他们关注的就是对当地政府不利的负面意见的表达,所采取的是手段就是删帖,特别是把公民的正当诉求无缘无故的就删除了。这已经成为他们的“政治任务”,只要与政府面子无关,舆情部门也会就睁一眼闭一眼。

今年的9月份我参加了市委宣传部召开的网友座谈会,在会上当地西祠胡同的版主直截了当的向市委宣传部长提出网管无缘无故删帖的事情。宣传部长回答也很干脆:“一些网站受人所雇佣,删除对其不利的帖子,是确有其事。但是网管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删帖。”

对于宣传部长说:“一些网站受人所雇佣,删除对其不利的帖子”我也早有所闻,而且还目睹一些实例。至于当地网管参与删帖的事情,由于没有亲身体验,当时就不好妄加评论了。

网友座谈会之后,我应邀也成为西祠胡同的网友,不过我在这里发帖是有选择性的,我是实名注册,真姓真名,为了避免麻烦基本不去评论当地的突发事件和新闻。但1017日是一个例外,我的一篇:《高中教师罢课都是撤县改区惹的祸?——再议“示范性”学校不可取》,也贴在西祠胡同论坛上,但很快就被删除了,这里的版主告诉我,这不是版主所为,就是网管删除的。

整个10月我遇到了三件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联的事情,要按照往常我就会不屑一顾,就当没有发生。这一次我故意试探着维权,三件事情只有中国电信的事情最终有了结果,这件事情停了我20多天的电话,我反复投诉电信,根本不予理睬,最后还是电信的领导作了批示才算有了结果——其中更深的原因是我在若干年前曾经是电信社会监督员,当时的领导还在任。其他两件事几乎等于白说,城管局12319电话也接受了投诉,也有答复,所有的答复都不接受质询,反正他们都是对的。我体会到普通平常的诉求都很难的到回应,这种情况下网络中出现的恶搞,搞恶,把一些严肃的事件娱乐化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表达了网民情绪的一种宣泄。“超级女声”、“天仙妹妹”、“芙蓉姐姐”、“凤姐”等各种各样炒作模式,之所有走红网络其实并不正常,至少说老百姓基本诉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那么这种炒作就不能避免,恶搞,搞恶,把一些严肃的事件娱乐化也同样是一种宣泄。往往语言调侃早已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文字游戏,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层面的无奈、排遣与宣泄。

公民重大网络问政事件确实在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步,但是当我们看到举报官二代作弊被跨省抓捕,不断有记者也遭跨省抓捕,也会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凉气。这种政治民主的进步是有代价的,也是有风险的,搞不好也会让你身陷绝境。

我前面讲的不去干预,评论当地发生的新闻事件就是这个原因。即便写了评论也就只是贴在强国论坛,当地论坛我从不问津。

市委宣传部长说:宣传部的网络中心几乎每天都要整理数份舆情通报,通报给有关市领导——这是真话,并且在所有的地方几乎毫无例外。但是这些舆情通报是去充当消防队,还是把群众的诉求传达上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值得思考了。

这些年各地的群体事件很多,上访也好,征地拆迁也好,甚至包括上学就医等等事情,公众舆情的表达如果有了及时的回音,每一件都是落实了,都让老百姓满意了,社会就不会出现不安定的因素,根本就没必要把维稳当作为大事抓。今天维稳成了大事,正是说明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没有把舆情中反映出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及时解决。

蒙牛伊利之间的黑公关事件以及360QQ大战,工信部的介入时整个事件已经走到了极端,几乎变得不可收拾。矛盾之初,这些企业法人也和老百姓一样有自己的诉求,有关部门不仅是有所闻,而且是一清二楚,后来出现的不正当的公关也好,不正当竞争也好,甚至是以损害对方为目标的对抗,相关部门行政不作是不能推卸的,是不作为使得这种不正当的竞争变得不可收拾。现在无论蒙牛、伊利、360QQ都要做检讨,只有政府永远只是裁判员。但是问题最初始阶段政府有关部门都干啥去了?

“网络暴力”最初出现并非洪水猛兽,也只是针砭时弊,或许语言有些过头。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有可能伤害到无辜,最终出现“网络水军”、“五毛党”也参与其中,并直接伤害了网民利益,互联网丛林深处的阴霾应当检讨的并不是网民,政府的有关部门的责任是不能够推卸的。

最近周立波遭到围观,周立波主张网络实名制并无过错,如果实名制就是为了限制言论自由,那就一定错了。周立波说:网络真的已经到了社会各界需要关注,需要管束,需要秩序发展的时候了,我看实名制以后,还有多少人敢骂?实名制以后,这帮人就没这么多话了。”

网民的权利无法保障,实名制就不可能实现——这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先决条件。不能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政府总是在考虑自己的名誉权,动辄“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这样的政治环境又怎么去造就畅所欲言的民主政治呢?

要让互联网发展得更健康,社会更稳定,发展变得更快,那么各级政府畅通公民诉求的渠道是一个先决条件,而现在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做得并不到位,这样才出现了“网络暴力”,也出现了伤及无辜,网民受害的事情,这一点各级政府都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要认为一个“删”字就能让社会太平无事。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