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长 啸


在 长 啸

许金广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刑场上弹奏了一曲《广陵散》,留给后人无限的遗憾与惋惜,天簌之音从此无人能再弹,这是一个让世人为之叹息与伤感的绝响。一千多年前的先贤让我们感到了自卑。

自卑的是没有嵇康的率性、坦荡与洒脱。

同样让后世无数研习书法之人自卑的是东晋书法名家王羲之,他的书法是一座山峰,后人无法翻越的山峰。《兰亭序》之书法精髓至今无人参透,岂能不让千年之后的“书法家” 们汗颜与自渐形秽。诗词的高峰出现在唐宋时期,可以说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是后人敬仰的山峰,李煜、柳永、苏东坡、李清照的词又是一道世人难似跨越的岭。明清的小说其艺术造诣更是空前绝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中单是几百个人物的塑造与描写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其时间跨度与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艺术手法很难有作品与之相提并论,其立意与思想的深刻更是让人折服。后世文学作品虽也有佳作常现,但是前人的艺术成就总象一道跨不过的槛。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文学艺术已经很物质实用。许多人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利用便捷的现代传媒工具大肆炒作,把庸俗的、低级的、恶劣的进行包装上市,以求利益最大化。文化人的堕落与无耻其社会危害性更甚。

前一个时期某某诗人被包养,某某诗人上演裸体秀,且出版诗集论斤出售……,这样拙劣无耻行径都能做出的人也配写东西,真不敢也不想看他们所谓的作品。文人的气节、道德、个性被他们丢的一干二净。八零后的某些作家自以为出了几本书,写了一些文字就忘乎所以,似乎认为自己就是什么天才,姑且不说他们作品的文学水准如何,只是一个问题:十年后是否还有人愿意读那些书?

无论文学、美术、书法、音乐、戏曲等各类艺术形式都是有生命的。有些作品可以存活千年万载,成为经典为世人敬仰。有些作品可能只有三、五年的寿命,或者更为短暂,很快被人们淡忘。这就是艺术的特性,艺术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与堆砌,也不是随意的涂抹与临摹。艺术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生活的思考;美的诠释;爱的表达;善的颂扬;灵魂的剖析;精神上的超越等表现形式。简单的说不朽的作品是用汗水、眼泪、鲜血、甚至是生命去创作出的。所以它是有灵性的,被赋于了生命,可以穿越时空与懂它的人产生共鸣与对话,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生活不是简单的重复,艺术也不是简单的复制。

这不是一个诞生大师、巨匠的时代,然而这些称号正在贬值,著名这个词也正在被无度滥用,让艺术这座圣洁的殿堂蒙尘。我还是要讲,不知道羞耻的年代里不会出现伟大的作品。人类知耻才有了衣服;知耻才有了象征文明的文化;知耻才建立了有秩序的社会环境。浮躁的社会现实让许多人忘记了羞耻,于是才有了黑白颠倒、美丑错位、真伪不分。

如今的人们似乎很讲究生活品位,但是纵观社会这个大背景下的文化品位并不高,粗俗与浅薄主导了文化市场,太多不健康的精神病毒侵袭着那些脆弱年轻的肌体,唯利是图的商业疯子已经丧失了道德底线。这使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结尾:救救孩子们吧……

嵇康的悲剧在于他是一个个性太强的文人,蔑视权贵傲骨铮铮。在他眼里名利皆浮云,这样一个不识时务之人如何能不开罪于那些权贵。魏晋时期的文人贤士大都能洁身自好,淡泊名利,文人的理想、气节、修养在那个年代得到充分的演绎。一个文人如果没有硬的骨头;没有好的操守;没有责任与良知;他的文章能看吗?

嵇康云:人无志,非人也。我想这志应为:志向与志气。我依稀听到了那穿越千年时空的叹息,还有断断续续的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