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阴击穿2900点后何处是底?
在行情失守3000点之后,市场预期在一夜之间逆转,从而确定自2300点以来一轮以流动性为驱动力,以“讲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趋势性行情已告结束,一轮新的修整趋势已经开始。其背景因素是,无论各方面承认与否,在明年上半年之前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滞胀”的经济基本面:明年上半年之前GDP是个季度环比逐降的趋势;在高涨的粮食价格已经开始向下游食品、副食品传导,且后期又面临冬春季节假日消费高峰的形势下,明年4月份之前的CPI是个月环比逐升的趋势。滞胀的背景趋势使得行情“可讲的故事”越来越少。
行情的“故事”有流动性支持才会精彩。我们上周就开始分析提示,行情最核心的驱动因素——流动性的拐点已经形成,许多投资者因美联储的QE2产生了“流动性幻觉”,实际上美联储推行QE2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为了中期选取“拉选票”,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一方面,QE2规模十分有限,且在按月实施过程还会面临重新评估,最终能否得以执行还是未知数;另一方面,QE2招致国际社会普遍抵制,在美国中期选举已经落幕后是否还有推行的必要已是新的悬疑。正因为如此,在QE2出台后新兴经济体才敢于无视热钱流入的压力,纷纷反其道而行之立即采取紧缩措施,美元指数在QE2出台后也即刻转强。显然,QE2对全球投资者的心理刺激作用远大于“美联储又印钞票”其本身,全球流动性高度泛滥的真正原因是“之前的超额投放+目前的超低利率”。因此,心理刺激大于实际效用的QE2出台,使全球投资品市场中的流动性释放动力达到巅峰。换言之,QE2出台之后的全球流动性形势已经形成一个盛极而衰的拐点。
从流动性的内部环境来看,面对咄咄逼人的通胀形势,在经济增长与社会民生的大是大非面前,后者显然已居于主导地位,在“保增长、防通胀、调结构”的政策组合中,“防通胀”已是头等大事。目前,“流动性泛滥是促使通胀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已成管理层的共识,“管理流动性”已是调控政策的核心,唯有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相结合,才可阻击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泛滥流动性对物价的四处煽风点火。因此,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适度偏紧”已是个可确定性预期,一个包括多种准备金率、加大加息频率、持续发行大额央票、对外汇热进出针对性管制等内容组成“池子”已经被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所公开证实。尽管第二次加息还没进行,但上周三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上升了15个基点、三个月央票利率上升了4个基点,意味着再次加息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目前已经可以确认进入了加息周期。
政策转向的信号还不至于此,从宽松转向偏紧还意味着前两年推行的各项刺激政策将陆续退出。因此,在制定明年经济运行目标与规划的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行将召开的时候,这将关系到投资者对明年宏调政策与经济基本面的预期,按照政策至少退回到常态的境况分析,由于目前流动性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去年与今年信贷的超额投放,明年信贷规模可能会从今年的7.5万亿收敛到6-7万亿的常态水平,折合M2增速不足15%。更值得注意的是,规模超过1万亿的银信合作明年开始要全部移到表内,这意味着明年实际新增贷款规模可能会被收敛到6万亿左右。与此同时,即使按照“明年CPI增速在3-5%”目前的各方预期,意味着明年全年的CPI水平也将达到4%左右,即明年的利率中枢将可能会上移到3.5-4%。
流动性历来很诡异,只要影响流动性的外围因素一变化、政策面一变化、市场财富效应一弱化,流动性可以在一夜之间消失。流动性一消匿,所有的“行情故事”都会立即成为一片浮云,这是流动性行情的最大特征,也是流动性行情的最大风险!在“增长走低+通胀走高+政策收紧”的背景趋势下,A股行情短时间内先失守3000点,再失守2900点。失守3000点问题还不大,失守2900点的问题很严重,因为2940点上方囤积着史上最大的天量,已经成为行情新的“堰塞湖”,在流动性收缩的趋势下,失守后的行情短期内可能已经很难再返回。在持续大幅杀跌之后,短期行情可能在2800-2900点之间“喘息”整理,但此整理更多是“无力回上2940点”之后调整趋势中的中继性整理,操作上仍需谨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