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风暴何以遭遇外籍卖淫女诟病?
以“天上人间”夜总会的关停为标志,自今年四月份起,全国各地陆续掀起了打击卖淫嫖娼活动的“扫黄风暴”。在公安部门的重拳打击之下,却遭遇诸多在华外国卖淫女的诟病。
在北京市东城区一个隐秘的公寓里,中年女人陶三姐一直经营着独特的“生意”——容留和介绍妇女卖淫。与其他老鸨不同的是,陶能够为嫖客介绍“洋妞”,这也使得陶的生意格外红火。
陶三姐的“生意”曾经一度火爆。特别是在09年末,艺名“伊娃”的俄罗斯混血女郎加盟到陶的名下。因为拥有西方女性的面孔,伊娃颇受想开“洋荤”的嫖客欢迎,出台率极高。
据知情人士介绍,顾客只要付人民币200块钱,就能在陶三姐的住处享受到伊娃提供的性服务。相对低廉的价格,让众多嫖客趋之若鹜。在生意最好的时候,很多嫖客不得不在陶三姐家排队等待伊娃的“特殊服务”,一天下来,伊娃接十几个客人都是很正常的。陶三姐也因此赚取了相当可观的“介绍费”。
面对高压的扫黄态势,陶三姐也变得更加谨慎小心,陌生人给陶打电话,必须核对暗号——在说出“西伯利亚”四个字之后,陶才会继续谈价格和服务项目,否则陶就认为这可能是“钓鱼执法”而拒绝交谈。
尽管公安机关对打击卖淫嫖娼保持高压态势,但查处外籍女子在华卖淫也存在较大难度。
首先是查处“洋小姐”取证难。《国际先驱导报》援引一名北京公安人员的话说,现在不少在北京的外国性工作者已很少像以前那样随身携带安全套,而且不会在固定的场所完成交易,“抓到了也没什么证据”;同时,这些性工作者持有外国护照,如果不是签证过期或者非法入境,公安对她们的检查和处理都有难度。
其次是对“洋小姐”处罚难。中国妇联律师刘文彦说,目前中国对外国卖淫者往往不能拘留,甚至不能罚款,只能提出口头警告,通报外事管理部门,限期出境等。所以,现在中国政府和警方更多是先发制人,防范为主。
此外,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差异,也给禁止“洋娼”的工作带来的难度。在不少西方国家,卖淫是合法的,中国的法律与他们不同,他们可能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