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又看到有砖家(不好意思,打错字了)声称政府不应放弃GDP作为发展指标,文章就不看了,我直接看网民的评论,哈哈,果然是骂声一片!
其实这位砖家的叫喊并非完全错误,GDP仍是目前较好的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工具,但网民为何如此反对呢?原因就是大部分百姓非常憎恨被代表的“人均GDP”!
放在几年前,老百姓还对GDP、GNP这样的洋词很感兴趣,用这些词汇来描述国家发展,似乎有着跟国际接轨的感觉,可是逐渐老百姓觉得不是这么回事,GDP虽然大体正确,但是人均GDP一点都不诚实,人均GDP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出老百姓的真实收入,当然,它更无法反映老百姓的幸福感!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叫做国内生产总值,还有一个差不多的统计指标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GDP最初是由世界银行发明的评估国家发展水平的衡量工具,它是一个国家宏观性、整体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它是用来表现国家整体经济情况的,而用总体GDP除以总人口得出的人均GDP来表现老百姓的收入则是非常不科学、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于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差距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人均GDP则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能人的,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明了两个跟老百姓生活更贴近的衡量指标——HDI指数(人类发展指数)和HPI指数(人类贫穷指数)。
HDI包含三个指标:1、国民的人均寿命;2、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3、人均GDP。
HPI针对发展中国家有三个指标:1、国民40岁前死亡率;2、文盲比例;3、食品安全及营养供给
HPI针对发达国家有四个指标:1、国民60岁前死亡率;2、文盲比例;3、收入;4、失业率
这样,联合国的这两个指数结合GDP,就构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估社会发展的工具箱:
对于国家层面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比如中国经济跟日本比、跟德国比、跟往年比,都可以用GDP或者GNP来评估国家整体的发展水平;
而对于我们老百姓,则可以用HDI和HPI两个指标来评估我们老百姓这一年中生活的变化,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是幸福了还是失落了。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热爱“人均GDP”以及无比憎恨“人均GDP”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