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补到底该咋补?


房补到底该咋补?
 
 
深圳给马化腾等多家名企高管发放购房补贴惹来了不小的争议,这个争议还真不小,不过昨天深圳市人社局回应“百亿富豪是否应享受住房补贴?”,回应说:“属于人才激励范畴,与其它社会福利政策无关”。
这么说来,大家都认识错了,这3244万元并非补贴,而是奖励,让人费解的现金奖励要发尽管发,何必要说成房补,可见这笔钱只能用于买房子,所以说成房补也没错。
笔者观点,从房改之最初关于房补的问题就始终争论不休,究竟是补砖头还是补人头争论了好几个回合。而最终房补既不补砖头,也不补人头,而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和部分企业的福利。个人房改基金专用账户是由个人和单位共同建立的所有权属个人,单位出的钱实际上就是一种福利性质的补贴。这种补贴的结果是工薪阶层中的中低收入者绝大部分没有这个补贴,没有房改基金也就没法适应今天的住房政策,这些人都是徘徊在当今住房政策之外的人,其中绝大多数却成了当今最需要住房的居民,其中包括进城务工的民工。
对于高端人才作为一种激励政策,向他们发放奖励性质的住房补贴,这是给当下住房投资型需求添了一把柴,生怕这种投资需求冷却下去。制定这个政策的人根本就没有看懂今天房价高涨的驱动力来自于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两驾马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干扰眼下的住房调控政策。
昨天人民网就这件事做了调查:八成网友认为“鼓励人才需考虑公众舆论”。
公众舆论集中在:高端人才应当高工资而不是仅仅给一点小家子气的住房补贴。特别是这些富人的年薪都是80-1000万,难道付不起房租?
话说回头,什么人最需要得到住房补贴?
作为补贴是一种保障性质,中低收入者,特别是那些有没有住房公积金的居民,这部分人的住房是最没有保障的,那么如何向这部分人发放住房补贴才是符合民意,也符合当今的住房调控政策,促进住房问题的解决。
例如,棚户区改造就是一个这样的政策,国务院每年都拨了专款扶持各地进行棚户区改造,而这项工程也成了民心工程。
地方政府在解决群众住房的问题,要多考虑中低收入,有没有住房公积金的居民,这些人最需要给予补贴,根据地方财力,尽可能的多拨出一些款项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增加棚户区的改造投入,这是当务之急。
高端人才要不要奖励?笔者认为科研人员要奖励,奖励的方式有许多种,精神的、物质的都行,为什么非要选定住房?而企业家就不必再搞物质奖励了,比尔盖茨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可以说大的不得了了,没听说美国政府给他什么奖励。在我看来物资奖励根本没有必要,精神奖励到可以考虑,仅此而已。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九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