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亚运火炬北京站传递(1)
记事日记(原创) 2010-10-11 06:25:36 阅读88 评论1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010.10.10. 星期日,广州多云,北京阴雨
第16届亚运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将于10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天坛公园举行。我很荣幸被选为亚运北京站的火炬手,并于今天乘13:00的CZ324航班赴京。
在飞机上,我拿了一份当天的广州日报,看到了有关亚运火炬手的消息。原来亚运火炬传递在北京共16人,我是第15棒,传给最后一棒——冼东妹。哈,又要与东妹见面了!但在飞机上竟然没见到。
约15:55分飞机在北京机场缓缓下降。云中的颠簸使我感到非常不适,有些恶心,直到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才睁开了眼睛。我的座位是51A,正靠窗口,窗外北京的天空阴沉沉的,就像到了晚上,能见度很低,玻璃上很快出现几滴水珠,原来是在下雨。
取了行李后,向外走去。迎面看见亚组委组织的迎接火炬手的横幅和人群,即刻有人送来一束献花……。过了一会儿,就见东妹推着行李车出来了,继而邱玲(现在广州军区通信站,是部队代表),老朋友又见面了!
在机场拍了个集体照,然后乘车进市区。
车上,省体委的小杨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两天的安排:今天晚上开会,明天彩排,后天传递,完成后集体乘专机陪亚运火种返穗。
东妹告诉我,这几天她先生也在北京公干,我担心地问起她的宝贝孩子谁照顾啊,她说暂放在她妹妹家。我不禁感慨万千,运动员们确实不易啊……
因为塞车,直至近6点才来到我们住的广州大厦。刚下车,记者们就蜂拥而至……当然,东妹是他们的主要进攻目标;还有一位志愿者代表,我的同行,海珠区红十字会医院的林道轩院长(一个很阳光的小伙子,稳重而健谈)也是他们的追逐目标。
我住在1055房。晚餐是自助餐,因为考虑到东妹那里很忙,就没有叫她,自己先去了。
我对面坐着邱玲、唐孟雄书记。邱玲(第11棒火炬手)还是那么腼腆、秀气,穿着军装还透着些军人的气质,据她说我们是在广东改革开放30年感动广东人物的会上见过,我患“健忘症”,老年痴呆前兆,只是感到她面熟,很不好意思。唐孟雄(第10棒火炬手)是广州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书记兼副院长,看起来很年轻,戴着副眼镜,非常儒雅,彬彬有礼,他是作为劳模代表来参加火炬传递的。后来,又看见了广东省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协会会长马娅女士(第8棒火炬手),她个子瘦小,显得那么青春美丽,富有活力,后来才知道她跟妹妹一样大,看起来美容确实有用,由不得我不相信……呵呵。朱广英(第2棒火炬手)是武警广州指挥学院的领导,诙谐健谈,广东口音很重,他的很多学生要参加亚运开幕式的演出,他是总指挥,很威哦……
晚上的会是8点召开,在3楼会议室。
约7点58分,我与一位中年男士共同进入电梯,他个子较为高大,比较壮实,一看就是位北方大汉。
“你是……?”他见我按了3楼,看样子他也要去3楼,可能也是火炬手。
“你是北京的?”我问。
他点头。
“是第几棒?”
“第6棒。”
…….
到了3楼,小杨在会议室外等候,她引我们进入会议室。
“王主任,到这儿来。”东妹坐在第一排边上,朝我招着手,我走过去,在她旁边坐下,问那位跟我一起进来的男士是谁,东妹笑着说:“许海峰啊。”
哦,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许海峰!我竟然没有认出他来!也许过去只是在电视里见过,无法与真人联系上吧?呵呵……
会议室后面有一些记者,还有两位小伙子,是火炬护卫队员,他们拿着一个火炬(火炬的名字叫“潮流”)在演示。为了了解火炬的重量,我和东妹凑过去。小伙子告诉我们,火炬有3斤多重,我试了试,感到还可以,可能两个手举着会更好一些…….
准时开会了。首先是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亚组委火炬运行中心执行主任杨武讲话。她告诉我们,亚运火炬手全国共有2068名,其中北京、长春、哈尔滨、山东海阳等举办过或即将举办运动会的城市各16名,广东省20个地级以上市各80名,广州市404名……。接着,北京的一位负责人讲了火炬传递注意事项等。
火炬护卫队员在进行演示
会后记者们又开始围追堵截,前面是许海峰,后面是张琳(第一棒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