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立医院 医院改革
[摘 要] 在论述公立医院的历史地位和前景以及公立医院的体制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与基本思路,指出要明确改革目标,形成改革合力;调整公立医院的结构布局,优化公立医院资源配置;明确政府办医职能,对公立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与效益;规范落实财政补助,调整公立医院经济补偿结构;实施医药分开管理,切断医务人员与药品的利益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保障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期盼已久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一方面反映国家对医改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医改在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征求意见稿公布以后,社会反映热烈,各种不同意见通过各种渠道快速反映出来。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卫生事业管理的工作者,结合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体会,就公立医院改革问题谈谈个人的思考,与大家一起交流。医疗机构是卫生事业的主体,公立医院是医院的主体。公立医院怎样才能办好?既是医改的重点,也是医改的难点,所以在医改近期工作安排中明确公立医院改革要进行试点。我以为公立医院改革有几个关键问题要讨论,一是公立医院还要不要办?二是公立医院要不要改?三是公立医院如何改?
1 公立医院的历史地位和前景展望
公立医院还要不要继续办?我以为是要继续办。因为公立医院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一是公立医院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建国以来,公立医院几乎独立承担了人民群众不同历史时期的医疗保健任务,即使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医疗机构有了发展,但是绝大部分医疗任务还是由公立医院承担的,尤其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城市支援农村等公益性工作中公立医院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立医院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群众相信公立医院,群众也需要公立医院。……稿件来源:《中国医院》杂志。(详细内容见该刊)
2 公立医院的体制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
公立医院要不要改革?必须改革而且非常必要。因为公立医院的现行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也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的。如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不改革就无法适应新形势。用新体制、新理念去审视公立医院的体制现状有哪些弊端需要改革呢?20世纪80年代初期,卫生部就提出卫生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着“独家办,大锅饭,一刀切,不核算”的诸多弊端。其实,公立医院也大体如此。一是体制单一,缺乏活力。建国以来,医疗卫生机构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基层都统统由政府独家办,战线过长,包得过多,力不从心,不堪重负,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不少医疗卫生单位也因财政补助不足,面临财政平衡危机出现“营养不良症”。同时此种统收统支统管的体制,严重制约了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动应付,缺乏活力。……稿件来源:《中国医院》杂志。(详细内容见该刊)
3 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3.1 明确改革目标,形成改革合力
我以为改革目标的确立主要在体制和制度层面上明确其地位、权利、责任和规范。要通过改革,使公立医院能够成为履行公益职能的法人主体和经营主体,并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医院制度。“公益职能”是公立医院的法定任务,“法人主体和经营主体”是体制保障,“现代医院制度”是医院的一种制度设计,它有体制机制运行的普遍规律。如果各方都围绕这个目标去奋斗,形成合力,改革就会顺利推进。
3.2 调整公立医院的结构布局,优化公立医院资源配置
3.2.1 卫生资源的区域卫生规划和相应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地都已建立,但公立医院既要面对群众健康需求的无限性,又受到政府办医能力有限的制约,加之供需关系的变化,这种规划,尤其是公立医院的设置规划应作进一步的调整。要从本地基本医疗需求、政府财力和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证公立医院的布局、专业和规模。使其能够承担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主体的职能。……稿件来源:《中国医院》杂志。(详细内容见该刊)
公立医院改革事关重大,先行试点是必要的。对事关公立医院长远发展的战略和基础问题要在改革中给予关注,如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学科研、新技术引进、队伍素质、医院文化等,在改革中都要统筹兼顾,要建立有针对性的保障政策和措施,促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当前的发展环境并不健康,医患关系不够协调,社会也不够满意,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与医院共同努力,在改革的推动下,建立公立医院和谐的外部环境,促进公立医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考
comment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