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旅游营销的回顾和展望


    

      1月15日,参加梅州市旅游营销工作座谈会,梅州各县区旅游局长、景区总经理、北京和广州的战略合作媒体的代表与会。会议有四项内容:一是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卫视、中国旅游报和乐途旅游网的广告负责人为大家做2009年梅州旅游宣传的汇报演示,二是我以梅州市旅游发展战略顾问身份做旅游市场分析,三是梅州市旅游局副局长杨贵宏介绍2009年梅州旅游发展情况,四是各县区旅游局长和旅游企业领导对2010年旅游营销工作提出建议。

      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宏观环境下,梅州旅游逆势飘红,成绩斐然。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55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7%。与此同时,梅州市加大客家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开展中国梅州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和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广东客家博物馆已晋升为中国客家博物馆,并积极筹备升格为国家一级馆。梅州还举办了“中国客家山歌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活动, 创作了《客家意象》等体现客家特色的文艺精品,与省旅游局和广州市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推进粤赣闽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日前,经广东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验收,梅州又增加了五华县益塘水库旅游区等5个3A景区,使梅州的3A景区总数达到7个。在现有的4家4A景区中,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已申报5A景区,并通过了国家旅游局专家组的景观质量审查。

      我在会上的发言要点如下:

      一、对2010年国内旅游市场的趋势分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预示着旅游业黄金时代的真正开始。乡村休闲旅游将获得新的发展,第二代乡村旅游产品将会出现,以绿色和环保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将受到欢迎,古镇和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日益深化,梅州旅游发展面临诸多新机遇。

      二、对2009年梅州旅游营销工作的评价。2009年国内旅游营销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兴起,二是联合营销和集群传播的开展。梅州在这两个方面走在了广东省的前列,并有不少创新之举。在目的地营销方面,梅州以创建“广东省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打造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和红色经典三大品牌,开展一系列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在联合营销方面,梅州成功整合了市、县和景区三个层次的营销资源,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由市旅游局统一运作,以较低成本实现了媒体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在跨区域联合营销方面,梅州跟南方卫视合作,联合惠州、河源、龙岩和赣州等客家文化地区的城市,开展“重走千里客家古道”大型旅游宣传活动,共同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品牌;在大型活动方面,梅州将自驾游和体育健身活动相结合,举办了世界客都自驾游足球比赛。从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情况来看,梅州市的旅游营销工作卓有成效。尤其是2009年开始的联合营销的新举措,经过市场检验是成功的,应当继续坚持下去。

      三、梅州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梅州目前品质最高的四大景区叶剑英纪念园、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和灵光寺旅游区,主要集中在梅县雁洋镇。面向2010年,梅州旅游在产品层面应重点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继续做大龙头旅游企业的品牌和市场,另一方面,要以点带面激活各县区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品质较高的乡村休闲旅游新产品,为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比如,五华县热矿泥景区资源优良,又是梅州距离珠三角最近的景区,对益塘水库和青木嶂风景区的市场发展具有带动作用;丰顺县千江温泉景区紧邻潮汕地区,区位独特,是未来揭阳潮汕机场商务休闲客人进入梅州的第一站。这两个景区都应以打造4A景区为目标,尽快提升景区产品品质,从而形成梅州客家地区乡村温泉旅游的新亮点。梅县则应以松口古镇开发为契机,全面激活雁洋镇、松口镇和桃夭镇的客家文化资源,形成梅县东南旅游经济板块。

      四、梅州旅游市场的发展重点和突破方向。根据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旅游先锋产业”的明确要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将于今年全面启动。要实现旅游业的产业带动作用,关键是提高游客在梅州的过夜率,延长游客在梅州的滞留时间。过去三年来,梅州地区的住宿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受制于区位条件限制,来梅州的游客目前仍以“两天一夜”为主。2012年底,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将会建成,远距离的中高端商务休闲游客有望大规模进入粤东地区。从面向未来市场的角度看,2010年梅州旅游营销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应以提高游客过夜率为突破口,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和设计旅游线路,力争使游客在梅州的滞留时间达到“三天两夜”;另一方面应跟航空公司紧密合作,尝试开展梅州到香港和上海等地的旅游包机业务,并针对华东市场开展前期市场调研和旅游宣传。此外,还应研究旅游业跟现代农业、旅游地产和商业业态的关联性,针对休闲度假游客的实际需求,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和都市休闲旅游。比如梅州市区和梅江区可重点打造两三条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街区,既能丰富游客在梅州城区的夜生活体验,又能切实推动城市商业业态的变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