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定价:创业板中签率飙升
——高风险提示与高市盈率发行抑制打新狂潮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笔者按:在国庆前夕,首批IPO的10只创业板股票中签率终于公布面世。令人欣慰的是:既然并未出现人们预料的“打新狂潮”(中签率),当然,国庆后创业板的正式挂牌,也许同样不会出现人们预想的“炒新狂潮”(首日涨幅)。如此看来,中国创业板成功而平稳的推出,将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2009年9月25日,创业板首批新股上网发行。10只新股的发行价格从最低16.5元到最高58元;发行市盈率从最低40倍到最高71.53倍;发行量从最小1260万股到最大4100万股。其中,神州泰岳以68.8倍的市盈率和58元的发行价,吸引了媒体的“眼球”和高度关注。
创业板首批上市新股发行情况
股票简称 |
发行价 |
发行量 |
市盈率(倍) |
中签率(%) |
安科生物 |
17 |
2100 |
46.83 |
0.387 |
莱美药业 |
16.5 |
2300 |
47.83 |
0.496 |
探 路 者 |
19.8 |
1700 |
53.1 |
0.5377 |
立 思 辰 |
18 |
2650 |
51.49 |
0.6532 |
上海佳豪 |
27.8 |
1260 |
40.12 |
0.7347 |
乐普医疗 |
29 |
4100 |
59.56 |
0.759 |
特 锐 德 |
23.8 |
3360 |
52.76 |
0.8114 |
汉威电子 |
27 |
1500 |
60.54 |
1.0199 |
南风股份 |
22.89 |
2400 |
71.53 |
1.1772 |
神州泰岳 |
58 |
3160 |
68.8 |
1.2249 |
2009年9月29日,首批创业板10只新股公布中签率。结果是令人欣慰的:10只新股申购的中签率从最低0.387%到最高1.2249%,与同等规模的中小板相比,创业板新股申购的中签率大体提高了3——10倍!尤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除安科生物外,其余9只创业板新股中签率均远高于中国国旅。中国国旅是比创业板早两日发行的主板大盘股——发行后总股本8.8亿股,发行量2.2亿股,但其中签率仅为0.4734%。这表明创业板的高风险提示与高市盈率定价,有效地遏止了投资者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参与“打新狂潮”的激情和热情。
从创业板发行情况及中签率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总结出创业板新股申购的诸多特点:
(1)完全市场化的IPO定价机制。没有了新股发行定价的“行政窗口指导”,没有了所谓30倍发行市盈率的“潜规则”限制,创业板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新规则确定新股发行价格,这是中国股市莫大的进步——将新股定价权回归市场,消除人为干预,让股价充分体现市场供求关系。
(2)创业板发行市盈率明显高于主板。高成长性、高风险的创业板,从预期上给予了新股发行市盈率更高的想象空间,这既是对风险资本和创业者的激励,更是对创业板未来成长性的肯定与认同。不过,相比主板大盘股——光大证券58.56倍的发行市盈率,创业板袖珍股——南风股份71.53倍的发行市盈率已经高出了一大截,但是,投资者用较低的“中签率”回答了观众:这一发行市盈率并不算高!
(3)创业板新股中签率与发行量无关。按照主板和中小板惯例,1000万股——3000万股的发行量,申购中签率一般不超过千分之四。然而,创业板的“袖珍股”发行却并未出现人们原先所预期的“打新狂潮”,相反,它们的中签率却均在千分之四以上,其中,有三只“袖珍股”的中签率竟高达千分之十以上,直追主板大盘股的中签率。这表明创业板的风险提示与高市盈率发行是极其有效的灵丹妙药。
(4)创业板新股中签率与绝对发行价高低大致呈正向排列。从表中10新股中签率排行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绝对低价股申购,比较受欢迎。比方,在此次发行的10只新股中,绝对发行价最低的两家公司分别是莱美药业(16.5元)和安科生物(17元),它们的中签率也是最低的,大体为千分之四左右。相反,绝对发行价最高的神州泰岳,发行价竟高达58元,其中签率也是最高的,超过千分之十二。
(5)创业板新股中签率与发行市盈率高低大体呈正向排列。除上海佳豪以最低发行市盈率(40.12倍)没能赢得最低中签率外,其余9只新股的中签率排列基本上与发行市盈率排列同序。例外的上海佳豪虽有最低的发行市盈率,但由于其绝对发行价高达27.8元,远高于十六、七元的绝对低价股,因此,在十只新股并列同时发行的情况下,上海佳豪的中签率成为一个例外。
最后结论:从创业板一级市场的“打新”(中签率)看二级市场的“炒新”(首日涨幅),我们可以断言:创业板打新狂潮的降温与谨慎,一定具有极强的传导与示范效应,在国庆后的创业板上市首日,“炒新狂潮”在创业板将会大打折扣,并以不太均衡的方式展开,但新股上市首日“总体涨幅”应不会强过中小板多少。由此看来,原先人们对“创业板疯狂”的过分担忧是“恐惧性”的臆想。请相信:投资者不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