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是中国古代培养政府官员的最高学府,始建于西汉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的“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建议,在首都设立太学,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到了东汉时,太学里的学生高达三万多人。由于这些太学生都是年轻人,而且大多是公卿子弟,因此,对国家大事自然也就特别的关心。
公元153年,数万名当时东汉的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生,就曾经因为关心国家大事而发动了一起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
事情的起因是由于政府决定处分一个好官而引起的。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腐败最盛行的一段历史。永兴元年(即公元153年),冀州一带暴雨成灾,导致黄河泛滥成灾,加上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于是皇上就派了一个军旅出身的名叫朱穆的人去冀州当刺史。这个朱穆虽是军旅出身但却是一个绝对正直有正义感的人,早就对朝廷内外的贪污腐败恨得咬牙切齿。因此,可以说他是带着杀气去的。
朱穆果然了得,当他来到冀州的时候,那些个平日里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绝大多数都已经闻风而纷纷挂印而开溜了,惹不起就赶紧躲吧。那些没有逃跑的则基本上都自杀身亡。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来过如此之好的反腐效果的。
不过,朱穆在冀州做的最轰动的事情还不是反腐这件事,导致他最终失败的是他不合时宜的打了一只老虎的尾巴。这只老虎就是当朝的大宦官赵忠。事情的起因是因为赵忠他老爸死后竟然是穿着玉衣入殓的。要知道这在当时只是皇亲国戚才有这个资格的,平民百姓这样的那可僭越之罪,属于十恶不赦罪之一。作为忠君的朱大人眼里哪里容得下这个?于是他亲自带人把赵忠他爹从坟墓里给挖了出来,陈尸示众,而且下令捉拿赵忠的家属。这一下可是了不得了,赵忠是什么人?别看他只是一个阉人,可他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哪。纵览整个两汉的历史,我们都知道,汉代不是外戚当政,就是宦官弄权。而此时恰好就是宦官弄权的时代。于是皇帝的天平不是倾向了维护皇家尊严的朱穆,而是赵忠。
于是,在冀州,出现了悲情而又不可思议的一幕,被装进囚车押往首都的不是因为僭越而被抓的赵忠的家属,而是刺史朱穆。最后朱穆被判决终生流放边地服苦役。
当京城太学的学生听到这一消息之后,他们坐不住了,在一个叫刘陶的学生领导之下,数千名太学生从学校出发,一路上高喊着口号来到皇宫,要求皇上接受他们就朱穆事件所发布的请愿书。真实皇帝是拒绝接收。
但是,朝中的官员们开始出面支持学生,而且越来越多,随着事件的发展,数千名太学生和部分的士大夫官员甚至开始了静坐绝食的行动,首都的一些老百姓也加入了学生的行列。
事件的结果倒是颇具戏剧性,身为皇亲国戚的学生领袖刘陶上书皇帝,提出自己愿意代替朱穆去服苦役。最后皇帝不得不屈服了。在对立的两方之间搞了个平衡:朱穆革职,回家养老。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学生运动就这样戏剧性的结束了。在后来的二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由于统治阶级的压制,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小规模的学生运动,比如南宋就曾经出现过,但却再没有产生像过这一次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