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秘课 阐幽


                                        《一画论 》阐幽

第一编

一画秘课原文第一部

目  录

三法遣运课之一 

揭截生象课之二 

三锋交变课之三 

曲折生动课之四 

圆涩之道课之五 

阴阳二草课之六 

分布成章课之七 

一画笔法课之八 

一画墨法课之九 

三体和谐课之十 

生活抽象课十一 

天机开悟课十二 

依古总论课十三 

三纲五常课十四 

四美十恶课十五 

形象之道课十六 

振摄之道课十七 

富贵贫贱课十八 

五行资任课十九 

分龙辩水课二十 

四味真气课二一 

外功何见课二二 

一画脉相课二三 

诗终卷尾课二四 

  三法遣运课之一

古今书画家,得天机 者无不持运、势、位三法。运法为法之首,言一画洪规,故曰:就炎取物,神龙摆尾,悬崖勒马 。势法位之二,言一画之相,故曰:锋铧拓野,重车盘坡,逆水行舟,磨道悍马,少妇淘米。位法居之三,言用笔之位,故曰:尖发稚朴 ,肚铺辉煌 ,根截古拙。

运法为一画神道,象揭截之理。就炎取物状入笔之象,似揭物于炎,疾中带稳;果敢乃揭截之魂,非忧柔寡断能之,故以此而象。神龙摆尾状行笔之象,似龙蛇行于空野,曲进生境,如江海波涛,山岳伏跃,曲藏阴阳交易,故以此而象。悬崖勒马状收笔之象,似驰马飞奔突遇深渊,速勒绳缰,险而无危,收笔疾进中截然逆断,故以此而象。

势法谓一画之变,如阴阳交易,始分春夏秋冬四时之性。天生冷暖炎凉之气,如笔生横竖上下之势。锋铧拓野象之下行,如农夫开田,驱马校犁于野,荆草网布,根石交结,锋铧噬根咬石,似听根呜石咽,豁豁铮铮。发毫为犁,铺纸如野,疾劲苍萧,生辣豪悍。重车盘坡象笔之上行,如车重荷遇之陡坡,行之艰涩,曲曲寸进,以弯积直,力克坡之陡漫。知重车盘坡揭抗引力之理,自明樵夫下山曲克惯性自然之规。逆水行舟象笔之横行,如舟行逆入,行进沉缓。布纸如逆水,发毫为舟,沉稳生力,劲朴伟岸。磨道悍马象笔之回转,如悍马磨道,转之内倾,生力向心。知地绕日运之规,自知磨道悍马之理。少妇淘米象运笔打点,转之生动,旋之滋润。

位法谓笔用之道,一画落纸,揭截之间,须见笔之尖、肚、根三相。笔尖之言甚少,如春芽初露,乍见生机;如朝阳破晓,万物被淳;如幼童爬步,稚朴向壮,故曰尖发稚朴。笔肚之言甚壮,如日中天,倾尽辉煌;如夫壮年,血气方刚;如花怒放,盛艳夺目,故曰肚铺辉煌。笔根之言甚老,如花垂暮,羞敛娇容;如天黄昏,蒙物罩景,如老趑趄,慎惧同心,故曰根收古拙。用笔言少,知发于始,用笔言壮,生机当盛,用笔言老,断有于无。笔用精道,一画自得晨、午、暮三时,少、壮、老三相,阴、阳、易三性。

以上为三法遣运,既为画道,亦为书道,示于同好 ,以资践验。

揭截生象课之二

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演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书画用笔,一揭一截谓之道。道生开绷立直拧倾曲圆八相。

夸变抽象谓之开。

万物生于天地间,崇上而亭立。古人造字,横竖撇捺四画成木,抽象崇亭独统万木之象,画字状物,见于情性者,无不于夸变中寄于情性之格,故朴子曰:夸变抽象谓之开。

力灌绸带谓之绷

画字状物,揭截横斜,就深炎上,自然而然,均以线条营构。一画失之以规,如人患之大病,失于精神。一画得道,如物藏精气,生机盎然,朴茂归真,笔于纸上,行云流水,痕迹生动,似绸带灌注神力,故朴子曰:力灌绸带谓之绷。

险而无危谓之立。

一画之道,于造字状物之中,营章构图,或仰、或倾、或横、或斜,布重心适度,势虽险而无危,是因前顾后盼,左倒右掺,上沉下举,以险布势,以稳结态,故朴子曰:险而无危谓之立。

揭截呼应谓之直。

人生始于血腹,十月怀胎,难状母之茹辛;童稚向壮,经二九苍桑,浴四时风雨,食五谷果蔬,蒙也甚厚,受也甚丰,故知五谷之味,识阴阳交轮之变。人生于生死两点,有几多欢乐,几多愁忧;泉流于山海两点,经几多曲折,几多坦荡。一画揭截,如人生死,如泉始终,两点呼应,似应囊尽人生百味,万物千理,故朴子曰:揭截呼应谓之直。

少妇淘米谓之拧。

石涛曰:“动之以旋,润之以转。”虚灵之腕,旋之生动,转之滋润,似少妇淘米,拧腕有度,遣调石沉米浮,故朴子曰:少妇淘米谓之拧。

洗笔于纸谓之倾。

泼墨于纸,墨色犹新,又浴毫入池,乃一画之大忌。锋毫出浴,滤其多余,倾之于纸,至画近无痕,笔近无墨方为一笔,似人之大悲,嚎啕至绝声断气之时,故朴子曰:纸上洗笔谓之倾。

一画生波谓之曲。

神龙摆尾,逆水行舟,锋铧拓野,重车盘坡,其法运笔均呈波迹。一画合道,藏神含精,犹见海之吞吐,山之蹲跃,阴阳交变,于一呼一吸间。揭截生动,于一张一驰,一振一摄间。故朴子曰:一画生波谓之曲。

守法始终谓之圆。

孔子曰:“吾道以贯之。”道济曰:“此一画收尽鸿濠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耳。”得一画天机,一笔见其精神,积万千笔精神于纸,书画自然神圣。圆生于满,满寄于圆,惟有法圆,成于形圆,是谓真圆。故朴子曰:守法始终谓之圆。

揭截之象,常家之秘,今供于世,于同好共机为德耳。

三锋交变课之三

执一画洪规,须持三锋交变之法,不谙三锋交变之理,亦不持一画之道。

就炎取物锋用于中,神龙摆尾锋用于侧,悬崖勒马锋用于逆。

揭入笔生象于无有之处,露锋中行,形似雨后新篁,摆乃笔运之形势,锋左右侧变,象龙鳄爬步。截乃笔终于纸,断有于无,居之以旷,逆锋而起,形似利刀断麻。故朴子曰:揭、摆、截为三锋交变。

揭入锋露新篁生,拧摆变侧如龙临,截断逆起斩麻痕,得锋始知天机神。附谒为证

曲折生动课之四

故事情节,不曲折不足以动人;戏剧乐曲,不起伏不足以牵心;一画成章,不足以悦目,是体不曲,是运不活。

江河流水,始于山怀,终于海腹,以曲折起伏成于体远。体载水运,水塑体形,生生不已。运送舟舸,体伟山岸。一画师从自然,亦应于曲折起伏中成于体运。一揭一截,曲折开线体,起伏拓墨运。

古今书画家,有得体忘运者,亦有得运忘体者,唯不见全体运者,始知艺难难于入门,入门亦难于了法。

长安书家如林,名响如雷者唯三大宪章莫过。人谓三大抖三抖,人亦谓宪章扭三扭,二人各持一技,均成大家,究其因曲折含三色、三情、三欲、四时、四气、四象,起伏里亦含三色、三情、三欲,四时、四气、四象。一画之道,曲折起伏,成于体运,可造万物之貌,可藏万事之理,生生不已,出于自然而成于自然也。

二八少女,不感人是体不曲,是貌不谐。一画体运,不悦目是体不曲,是运不活。一画全机,如淑女体曲貌谐。笔下出美色,曲折塑玉体,起伏造美貌。故朴子曰:笔不曲,意不入,象不出,运不活,情不截,境不幽。

圆涩之道课之五

线有二性,始分阴阳。津润流畅,生涩揭拒。二性合一,阴阳交变,涩畅一画。

以阴柔为美,如水就深,于坡速下。以阳刚为美,如车负荷,于坡盘上。就下惯之,盘上抗之,合阴柔阳刚一体,一画自统春秋之质。

骨为力生,肉乃墨化。骨藏甚精,笔力生之,内含甚神,墨色化之。

一画于揭截间得骨肉者,自聚精神谓之圆。遣运精神,力灌线中,或旋或转,张之如弓,振摄一体亦谓之圆。

重车于道,行程自缓,动之以沉。道原无碍,实属自重而拒。笔揭于纸,力重如有物拒之,揭与争之谓之涩。欲下锋铧拓野,欲横逆水行舟,欲上重车盘坡,皆为用涩之法。

有谒为证:力灌精神骨肉中,纵横回旋圆自生。揭拒自重逆势行,沉迟巷古涩带风。

阴阳二草课之六

古人草书,多倾于圆书,用墨多津,中锋遣运,毫用三分,少则以锋尖跃荡,气成乎技,流畅劲柔是隽。二王、孙过庭、怀素、张旭均善圆草。现代于右任,规约草范,美以形质,堪称圆草古今圣手。流畅乃圆之性,究其质地属阴,应惯性自然为之也。

凡事无独有偶,男女雌雄,阴阳刚柔。知圆草应惯性之自然,亦知涩草揭抗引力之自争,然世人却少有精之。

涩草为阳,以揭截为道,易运成章,笔用三锋三位,中逆侧、尖肚根相交互变。神龙摆尾,锋铧拓野,逆水行舟,重车盘坡是常法。

涩草至神,惜墨如金,有纸上洗笔之谓。纵横回转,寡墨而锋不开散。苍古辛辣,旷悍萧瑟,势如狂风抱山撼树。

圆草墨韵滋润流畅,涩书笔迹苍辣浑朴,是分泾渭,画亦同理。

分布成章课之七

书法成章,分朱布白,犹用兵布阵。

观古今墨宝,常见整齐,密疏二章。整齐为章,似军列操练,秩序井然,阵势威严。此章多见于古篆、楷隶。密疏为章,似拥葱点豆,雁阵一字,半分阴阳。此章多见于行草。

古人言,无法则大法,是谓无法出于有法。书法亦有无章则章神之理。无法之章,为章圣哲,章成法隐,阵不见机心,故谓自然。

自然成章,无间无行无秩无序,却于有间有行有秩有序之中。点画避就,截揭呼应,错落参差,上下相倾,左右顾盼背出于自然,或万马奔腾,气势雄旷,或万军交接,刀来枪往,或万物争春,昌盛朴茂,或万人集市,顾让成流。知艺术为社会关系,始得真谛。

究察古今书道,唯此章罕见。能以自然为心,非一般所为,始知自然成章,非心生大智,情出大真,性藏大朴者莫过。

自然成章,自然束约。表现自然,欲为自然。

万物争春不相斗,崇高欲求沐天光,布阵纸上恐心机,自然朴藏出奇章。施谒于众,愿于同贵。

一画笔法课之八

天有天规,人有人道,一画用笔,自有法则。

常规:入揭就炎取物,行进神龙摆尾,收截悬崖勒马。

细则:中锋气裹血行,下行锋铧拓野,上行重车盘坡,横行逆水行舟,回环磨道悍马,打点少妇淘米,飞白遣锋梳风,藏锋勒马回头,出锋如锥画沙。

一画墨象课之九

一画之道,有笔法自有墨象。

一画布墨常规:揭入新篁初露:行进大江回峰,收截利刀断麻。

一画布墨细则:中锋疾风鼓帆;布竖英雄伟岸;铺横虎卧风阙;上行万岁古藤;回环力开铁弓;打点少妇淘米;飞白青丝飞瀑;藏锋胎裹孕腹,出锋纸上悬锥。

三体和谐课之十

曲发动态,直结欲心。江河山岳,无曲不形,道路房屋,无直不利。路直取近,屋方宜布。一画自然,禁忌方直。曲为自然,曲亦成于自然。故书画大家,营章构图,多以曲裁。然少有人知三体和谐,乃布章营构神法。古今大家偶有用之,却未谙其理。天下书画,莫不始于点,营于线,构于面。故曰三体形式。人之大智,出于天规。人有始于天有。宇宙社会,以点立之,以线交之,以面统之。成点为体,动之以旋,转之以绕。成线为运,行之交之,引力作用。成面系之,聚集社会,分有体系。势用三体,须先识天成之理。

一画成点宜圆,成线宜曲,成面宜简。简约是成面则纲,称之三体特性,多边体、四边体、任意三体、等腰三体、直角三体,均不简约,唯等边三体为简约之则。三体特性,朴子考究多年,苦得真谛,孤陋寡闻,不知西方拉格朗尔早成定论,前吾百载有二。日月运行,引力于60度处相交,物处此点只作平动,不会游移。此点可建宇宙城,故曰此点为三体特性点。天则法人,事态稳固。三体结貌,人可谐面,三体结躯,体自均称。美女悦人,是三体于脸,两目于嘴形成等边。故三体乃塑美神技,书画遣用,自成神圣。

人之谋利,自取方直。人之造字,形方宜排;人之造屋,形方宜布;人之成路,开直取近。故方直为人欲利,自胜于自然。艺术为人性之自然,方直大忌。

书画布章结体,一画揭截,曲折起伏,顾让成流,曲藏神法,自生美质。书画三体裁布构图,简约含蓄,宜于参差,错落有致,法于自然成于自然,无法则大法也!

生活抽象课十一

笔欲生活,线欲抽象。揭、截、曲乃成线之道,亦形象抽象之理。揭 、截、曲是线之象,OYS为线之神,笔不遣神,是技不精,神不入象,是理不明。

OYS为宇宙洪规,名物质本性,曰能(O)、动(Y)、继(S)之统一;名运动规律曰向心力(O)、内驱力(Y)、运动形态(S)之统一;名欲望规律,曰权利欲(O)、崇高欲(Y)、永恒欲(S)之统一;名感性规律,曰权利感(O)、崇高感(Y)、永恒感(S)之统一;名思维规律,曰形象思维(O)、抽象思维(Y)、具体思维(S)之统一;名思维的三大特性,曰本性特性(O)、运动特性(Y)、欲觉特性 (S)之统一等等。

OYS宇宙洪规,转化于一画之道,曰截(O)、揭(Y)、曲(S)之统一。故一画于揭截曲易一瞬,囊尽宇宙精神,人类智慧。

古人论用笔曰:“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是象阴阳矛盾交易之理。如人之步,前后相随,上下相倾,左右相关。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统阴阳二相生生不已也。

明于OYS抽象之理,精于揭曲之道,心性流于真朴发于创造,可遣宇宙精神,人类智慧于笔墨之中,成千古神法,千变万化无定格,如阴阳天地,造化无限,究前无始,察后无终,是神玄。

持道遣志须借像于生活。

王羲之师受张芝,能脱超颖出,是因笔下借有龙虎之宝,故神采飞动,有虎跃龙门,虎卧风阙之姿。板桥画字,师承自然,借竹石之真朴,故字有风竹摇山,乱石铺街之感,朴子画字有垒石体、春芽体、古藤体、闹市体等,无不借象于生活,守事物之性理于其中。艺术高于生活,是因艺术源于生活,且寄于宇宙之精神,人类之智慧也。

天机开悟课十二

人曰:“天机不可泄露,“视天机为成事化物之玄,不可泄是无所可泄也。今有愚人朴子,苦磨心志,学究天人,抽象宇宙本质,形象具体事物,以OYS揭破天机,始笑雌黄。

OYS为宇宙洪规,曰物质:能性、动性、继性;曰运动:向心力、内驱力、运动形态;曰欲望:权利欲、崇高欲、永恒欲;曰道:阴、阳、易等等。知洪规可究天地万物之理。

知天为神,招提万物;知地为祗,扶携万物,谁知天地何成乎!

宇宙玄黄,日初为气,旋之聚之,重物团内,轻物环外,排气割裂,始分地初之气;地气聚旋,重物团内,轻物环外,排气割裂,始分月初之气;月气质次,旋聚成团。故月地绕旋,地围日转。知月生于地,地生于日,自知日生银汉,银汉生于河母,河母生于始前(宇宙形成于物质的秩序分化,见作者《存在中的存在》、《美中的美》、《艺术天地》等书)。

体验生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为知;知其然之所以然,不为真知;唯知其然,知所以然之然为圣。知“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而不知无处于有外之续,无内在有内之中,不为真知。知对立,不知统一不为知,知对立统一而不知多重独立对立统一不为圣。

知我为我,不知我为非我不为真知。

我有七情六欲,饥之甚饿,饱之甚胀,锥之甚疼,故知我为我。我非我,因我心有物,飞禽走兽,日月星辰,一心方寸,可知千古,可纳百川,可生万象,故知我非我。我虽非我却于我内,非我为我感官,外沿无限,唯我使用。我体物养,我心知育。我性含宇宙玄机,我情生宇宙精神,故我 为万物精英,宇宙灵魂或曰生物宇宙,或曰智慧宇宙生物。

人有三欲,物有三性;人有三欲,物有三感。人物共德同道。

物成自然,人成亦自然。物自在而自为,谓之自然。人自在而自为,谓之自善。故人性本善也。

自善害群,谓之小人。自善益群,谓之君子。

虎吞羊鹿为自善,人吮母乳,食五谷亦谓自善。万物性同一,生态有别,故滋百技。虎猎鹿逃,弱者不为他蔽,实为自绝。人志有别,故生百心。强权霸世,损人利己,人虽憎之,究其根本,皆为自善。人性自善而本善,善生千姿百态,故滋矛盾,世人误认人性为恶耳。

人各有心,善兴自我者为兽心;善兴家庭者为亲心;善兴乡邻者为社心;善兴国家者为帮心;善兴天下者为圣心。以亲族之心度兴乡邻之事为小人;以国帮之心度兴天下之事亦为小人。人可无圣世之技,不可无圣世之心。人尽属圣,天下境同万物争春,朴茂淳德。

君子常以群为心,志兴一方温土。圣人常以天下为心,思被世界千古。

人常曰反朴归真,却不知朴乃聚大能于心,取之不尽,用之不绝,须竭尽青春,磨性塑志,容不得半点虚伪。真乃物之精核,居微生威,须千磨百炼方成神器。朴相甚伟,其貌甚淳。反朴归真,调朴遣真,造化于事谓之,而少有人究之其道。

知洪规,知我,知人性本善,知反朴归真,乃人性之圣境。书为心画,画乃心裁,心身有圣境,何愁笔墨不生神姿仙态。

大理无言,大器无形,得之一个悟字,我洋洋千言,全从无色无味无形中得之,言诉无言之理,须以心察听。

 

 

依古总论课十三

夫一画之道,与人道同。人有三纲五常,四美十恶,一画亦然也。

人有三纲:生存为权利之纲,追求为崇高之纲,健康为永恒之纲。一画有三纲:心性为聪明愚昧之纲,笔法为线条美恶之纲,墨法为线条形象之纲。

人有五常:仁、义、礼、智、信。一画有五常:笔、墨、振、摄、章。

人有四美:音、味、文、言。一画有四美:端庄雄伟、纵横奇倔、飘逸秀丽、工整精细。

人有十恶:盗杀、淫邪、妄语、两舌、恶口、倚语、嫉妒、愤怒、傲慢、邪见。一画有十恶:笔犯劫煞反逆;笔犯剑脊硬直;墨犯凶山恶水,墨犯无象不活;线犯有气无力,线犯反背无情;点犯破碎不圆,点犯出头露尾;态犯取媚不雅,态犯取险不稳。

三纲五常课十四

一画三纲:一曰心性为聪明愚昧之纲,二曰笔法为线条美恶之纲,三曰墨法为线条形象之纲。

人生禀赋不齐,一母同胞,有庸者,亦有智者;有恶贯满盈者,亦有功德千秋者。人生禀赋不齐,是因遗传差异,天定人命,束约动向,自然也。故从一画之道者,有性巧心灵者,亦有性愚心昧者;有赋高志懒者,亦有赋低志勤者。赋性灵巧者,不勤不足以成其事,赋性愚昧者,知勤亦不足以成其事。成事于一画者,持天赋之长敛勤春秋,悟天下法理,借象生活,布用笔墨,方为圣手。心性赋有一画情志,愚昧者,食古不化,依仿他人,不出自性,终成一介书匠足也。心性赋有一画情志,灵巧者,体悟一画洪规,自然之理,化演天下之理象,于笔墨之中,终成一代书家。持一画洪规,遣笔如龙,布墨似水,自然生活。不得一画洪规,运笔不生龙脉,布墨不见水象,自然死绝。是谓,龙无水不生,水无龙不活。笔有法,墨成象。笔无法,墨遣真,线燥形丑。故朴子曰,心性为聪明愚昧之纲。

天有天规,人有人道,一画自有用笔洪规。一画用笔常纲:入揭就炎取物:中锋气裹血行,下行锋铧拓野,上行重车盘坡,横行逆水行舟,回环磨道悍马,打点少妇淘米,飞白遣锋梳风,藏锋勒马回头,出锋如锥画纱,故朴子曰,笔法为线条美恶之纲。

一画之道,有笔法自有墨法。一画布墨常纲:揭入新篁初露,行进大江回峰,收截利刀断磨。一画墨法细则:中锋疾风鼓帆,布竖英雄伟岸,铺横虎卧风阙,上行万岁古藤,回环力开铁弓,打点日出月落,飞白青丝飞瀑,藏锋胎裹孕腹,出锋如针悬芒。故朴子曰,墨法为线条形象之纲。

心性及生活之本,笔法为用笔之技,墨法是布墨之象,知之三者,自得一画神彩。

一画有五常,曰笔、曰墨、曰振、曰摄、曰章。

何而为笔?用笔之技也。

何而为墨?布墨之象也。

何而为振?开拓之势也。

何而为摄?收敛之势也。

何而为章?谐统之纲也。

笔墨二法,前已述之,不赘是理。

一画始终,无振不摄,无摄不振。揭为振,截为摄;按为振,提为摄;起为振,伏为摄;上为振,下为摄;外为振,内为摄;行为振,停为摄,等等之等等。一画成线,欲振先摄,欲摄先振,振出神力,摄敛精气。

一画布线造形,无章不成品。章乃谐统之纲,如串珠之线,断而则乱;如养荣之血,无而绝夭。观古今书品,常见之章,不外乎军列操练,拥葱点豆,乱石铺街,风吹扬柳。一画寄情,朴子善成草章,名曰万物争春。

军列操练。工整严谨,上下左右见行,此章宜于古篆、古隶、楷书。拥葱点豆,上下不见行间,左右泾渭分明,此章宜行草。乱石铺街,各体杂统,大小铺排,左右穿插,错落有致。此章为板桥所创。风吹杨柳,上下不间,左右泾渭,行里有曲线,似风吹杨柳之象。此章亦宜行草。

万物争春,章中神圣,其法度森严,点点画画,成形造态,上下左右,关顾避让,均以三体特性为谐统之纲,无间无行,浑然一体,时而密不透风,时而疏可跑马,象如万物争春也。不持一画洪规,非驾一画笔墨振摄章五常者,与此章永无情缘。观君莫当儿戏,以免遗误自家光阴。

四美十恶课十五

夫一画有四美,一曰端庄雄伟,二曰飘逸秀丽,三曰纵横奇倔,四曰工整精细。

端庄雄伟:端庄布局,平稳结体,浑厚布墨,刚劲行笔,沉着用气,凝重振摄。

飘逸秀丽:疏朗布局,自然结体,瘦劲行笔,清爽布墨,舒缓用气,轻松振摄。

纵横奇倔:狂放布局,大胆结体,豪畅行笔,泼辣布墨,吞吐用气,任意振摄。

工整精细:工整布局,严谨结体,精细用笔,简约布墨,平和用气,小心振摄。

夫一画有十恶,一曰笔犯劫杀反逆,二曰笔犯剑脊硬直,三曰墨犯凶山恶水,四曰墨犯无象不活,五曰线犯有气无力,六曰线犯反背无情,七曰点犯破碎不圆,八曰点犯出头露尾,九曰态犯取媚不雅,十曰态犯取险不稳。

笔犯劫杀反逆:笔上复笔,墨上叠墨是也;顺笔反画,无情穿插是也。

复笔叠墨,如饿虎扑食,其相凶残。顺笔反画,如人之退行,有道不从。无情穿插,如人遭突劫,其相惊恐。

笔犯剑背硬直:布竖铺横,笔直线硬,象无龙曲虎雄之貌。

布竖铺横,如死木散斜,硬 直之笔含死绝之气,暴惊之墨,无生旺之色。

墨犯凶山恶水:布墨生燥,如刀枪横示,以刃让人。线暴凶气,墨露恶意。

笔墨暴露烈邪,如凶山恶水,其相狰狞,其势恐怖,人必恐之恶之。

墨犯无象不活:用笔不得一画之法,布墨不得一画之象也。

用笔无法势,布墨自无理象。

线犯有气无力:用笔弱软,缺乏生气,貌似大病初愈,扶摇不定;形如困牢脱水,滩如堆泥。

用笔有气无力,为线形质软弱,如新芽脆不傲霜,如裹婴,恐于寒伤。

线犯反背无情:线条自生矛盾,形态雷同,前后无关顾,左右无关联,无谐统之貌。

线生矛盾、自然反背,形态雷同,不知变化,八方无顾,难以谐统。

点犯破碎不圆:画点背法,不知转之滋润,旋之灵动,硬戳直抢,如重锤砸物,暴力四散,其相必然破陋。

画点不知回藏,硬戳直抢,何能见圆,何能不碎。

点犯出头露尾:起笔露锋,出笔亦露锋,点无圆貌,线无曲脉,狰狞之迹也。

出入均露,成形如疾风翻针叶。

态犯取媚不雅:心无雅性,笔无雅气,如男扮女妆,形实不附也。

取媚不雅,东施效频,无病呻咽,故弄玄虚,做作出丑。

态犯取险不稳:结字造态,重心偏移,险而生危。

取险不稳,形散神亦散,或上重下轻,或左重右轻,其势引惊,其态牵恐。

形象之道课十六

一画洪规,汇诸多事物,舍其枝节,取其本质,是谓抽象。故一画成相,欲是抽象,欲是形象。夫形象含摄诸多事物状貌也。

一画揭截,有山海吞吐,亦有人生曲折;有大江回峰,亦有藤芽擎天;有龙腾虎跃,亦有水激山啸;有水清天蓝,亦有风和日丽。故一画之质,可含万种情理,万种形貌,是谓自然也。

笔含本质之形,墨藏形象之貌,是谓神奇。

振摄之道课十七

海纳万泉之水,千年不满,泉汇六江之水,万载不枯。海不满于神腹方摄万倾气势,泉不枯于奇源方振千重景致。一画揭截,笔有灵泉之振,墨有神海之摄。

知心性为聪明愚昧之纲,笔墨为线条形象之纲,自晓振摄之道。一画洪规,有心摄神振之谓,亦有笔振墨摄之谓。得之贵持一个悟字。

性不摄,心不灵;心不摄,字不含,笔不摄,墨不藏。心有天高,笔下自有空灵;心有地厚,笔下自有山雄;心有千车诗书,笔下自有万古情肠;心有千姿百态,笔下自有百媚千红。摄情,万车书中寻情缘;摄理,常听圣哲讲大道;摄象,万物之前作学子;摄静。月湖常把小船摇;摄动,风中常交草君子;摄逸,百座诗山觅仙踪;摄雅,常把梅竹当神拜;摄雄,千里沿江看回峰;摄厚,万重江山脚下青。

字里要有富贵雅逸奇之质,心里要有仁义礼智信之情。

摄仁,笔下自见善花怒放;摄义,墨里自含胆识过人,摄礼,笔下自见君子心;摄智,墨里自见惊世才华;摄信,笔下自见坦诚照青天。

龙不见水龙不灵,水不见龙水不活。

笔化神龙振奇法,墨演灵水摄神象。

一画揭截间,易统阴阳。识阴察阳,故知无摄不振,无振不摄之理。

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故顿之;将欲伸之,必故屈之;将欲拔之;必故 扌 厌  之;将欲束之,必故拓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录重光之妙,以资辩证。

振摄之道,同于阴阳之道,二者生一体,死亦一体,成物状事亦一体,故振里有摄,摄里有振,或好彼,或好此,丢一全失也。

富贵贫贱课十八

人有富贵贫贱,一画亦然。

古人云:“人情莫不欲富贵而恶贫贱,然而赋形有定,不能使贫贱者尽富贵。人情莫欲乐君子而鄙小人,然而惟心所造,无有使小人皆君子。”夫天下为人,富者秉持创造之德,拥享财富之权;贵者,秉持学问善技,擁亨高贵,是其自然。一画之技,落纸必显其性情,示其心境。富者之字,金骨虎体;贵者之字,王骨风体;贫者之字,木骨牛体;贱者之字草骨鼠体。

世态万千,有富人,有贵人,亦有富贵之人,有贫人,有贱人,亦有贫贱之人。富人为人不贵虽富却贫,贵人为世不吝,虽贫却富,贫人无邪心,虽贫却贵,贱人有正义,虽低却高。“盖富贵之中有君子,贫贱之中亦有君子,贫贱之中有小人,富贵之中亦有小人。所贵持富贵贫贱之权者,有以驱策天下之小人,归于君子而已。”

盖观天下之字,富者之体,气壮势雄,得神一个傲字,贵者之体,气清势劲,得神一个逸字,贫者之体,气粗势拙,得神一个朴字,贱者之体,气小势弱,得神一个惊字。

一画,心之相也。夫天下,相有假善,言有假善,唯这一画,最见真迹。石蕴玉而山辉,沙怀金而川媚。一画见乎于色而发于形也。夫形,质也,气所充乎质,质因气而宏。气宽神丰,气静神安,人若于得失不惊,则于德有容,于量有度,乃大福大贵之人。一画若不暴气惊,则于性反朴,于情归真,乃神圣之品也。

天下,见富态之字,见贵态之字,均为佳品,天下,若见统富贵二态之字,必为圣品,非大富大贵,大智大仁者莫能。敢指人心为天下者,天地风格,乾坤气度,为人千古,成字何不千古!

夫一画,见贫贱富贵,善者之操修,君子之道,然小人持之,终难修定,是知不善也,是知心神不和也。

五行资任课十九

人禀阴阳之气,肖天地之形,受五行之资,为万物之灵者也。一画人性自然,亦受阴阳之气,肖天地,资五行。肖天见于笔道,肖地见于墨法。资五行,下金、上火、点水、横土、竖木。天欲高远,地欲宽阔。故用笔布墨,欲下沉着,欲让腾跃,欲点滋润,欲横敦厚,欲竖挺秀。

一画分五行,造象布态,亦见五形。一日瘠润,二曰清脆,三曰修疏,四曰锐隆,五曰平敦。

瘠润谓之金形。瘠者,清瘦而疾劲也。润者,泽而不枯也。

满脆谓之水形。满者,丰满而肥肿也。脆者,鲜而不急也。

修疏谓之木形。修者,体秀而长也。疏者,通脱不蹙也。

锐隆谓之火形。锐者,尖上阔下也;隆者,兴盛不掇也。

平敦谓之土形。平者,方而端正也;敦者,匾而方整也。

分龙辩水课二十

常闻某某字有肉无骨,某某字有骨无肉。何而为骨,何而为肉?朴子曰:骨乃力生,肉乃墨化。夫骨肉者,是谓笔墨之形质也。

性见于骨,情在于肉。骨重性重,骨轻性轻,骨粗性粗,骨清性清,骨浊性浊。肉重情重,肉薄情薄,肉死情死,肉厚情厚,肉脆情脆。一画贵于骨不露肉,肉不遗骨。骨露则寒,寒主贫病。肉肥则沉,沉主气急,气急恐于暴亡。

夫骨肉,亦谓龙水。龙活于水,水养于龙。夫龙,笔也。夫水,墨也,龙乃笔行,水乃墨化。

一画天机,自有龙无水者,亦有水无龙者之谓。察有龙无龙,有水无水,是验笔墨有无纲常。笔振一画洪规,是谓有龙;墨摄一画洪规,是谓有水。龙要腾跃,水要激荡。

诗曰:疾然揭水显真形,共与大江回奇峰。嘎然掀水断水雄,龙激水活水生龙。

一画之龙,有显龙,拓龙,盘龙,逆龙,旋龙,蜷龙,跃 龙,归龙,离龙。

一画之水,有开水、长水、积水、倒水、环水、潭水、泻水、缠水、射水。

中锋显龙龙开水,下行拓龙龙潜渊,横行逆龙龙迎浪,上行盘龙龙登山,回环旋龙龙画弧,打点蜷龙龙栖 潭,飞白跃龙龙飞天,藏锋归龙龙回头,出锋离龙龙出水。

中锋开水水中分,布竖长水水是江,铺横积水水深厚,上行倒水水艰涩,回环弧水水刷岸,打点潭水水无底,飞白泻水水成瀑,藏锋缠水水回头,出锋射水水漂飞。

诗曰:笔下自有好龙脉,纸上自见好风水,龙脉上墙福寿全,满堂风水沐神辉。

四味真气课二一

人欲富贵福寿,知常之情也。一画欲富贵福寿。一画合人常情,目必朝之,心必悦之。故一画有四味真气,一曰富气,二曰贵气,三曰寿气,四曰福气。

一画四味,看富在横,势取宽厚,宽博厚积,成相虎卧风阙,平起孤丘。看贵在竖,势取劲秀,劲挺修秀,成相塔出村树,英雄伟岸。看寿在振,势取圆曲,圆主滋润,曲立生动,成相疾风鼓帆,大江回峰。看福在摄,势取断截,断雄截险,相如刀断利麻,悬崖勒马。

一画统四味真气,绝品也,得之如 搬万重江山回府,高堂挂之,如得天下大富大贵风水龙脉,廉贞发祖,日朝昼向,夫富气发富心,夫贵气养贵操,夫寿气增寿事,夫福气敛福态。

外功何见课二二

人曰:某某字见字外之功,某某字未见字外之功。问其外功何谓,皆知修养也,可人之修养何而入摄字中,皆哑然。

何谓美,千万人千万哈姆莱特。

朴子曰:美也,宇宙本质,映入知觉,诸多关系之整一也。

读他人之书,是谓之修,摄他人书中情理,是谓之养。读万人书,必摄万古情理。情养精盛,理修神丰,德出于本,道发于形。

写书人聪明,读书人摄人之智亦聪明。写书人适安,读书人敛人之怡亦适安。久而成习自持灵泉之振,神海之摄之器。

物流皆波,心流亦波。波分三类,一曰白色,二曰布朗,三曰l-f。后者为谐和之波,吻于人之欲。人遇安适,心脑波动,亦以此律。

读书思考,五觉互动,联结成场。致器脏理化反应,激发灵感,持笔泼墨。墨中自见千古情理,万象之化,故可见字外功夫也。

一画脉相课二三

气血营卫,荣华气貌。字画成手,于血息息。气裹血行,血布于脉,意随志行,自见气血之相,于一画之质。今读《频湖脉学》有悟,急就一画脉相说,供以参考。

一、浮相

微风吹鸟毛,榆钱捻薄松,漂木不由己。葱管腹中空。

二、沉相

细绵裹沙石,锦囊缠宝剑,刚柔皆不缺,无和却相连。

三、迟相

一笔犹似三年画,来去迟迟病人行,乍看都有稚朴相,原是心中缺真神。

四、数相

笔迹起伏乱打点,无秩无序积恶习,阳衰阴盛生狂燥,心肾有火气不宜。

五、滑相

手捧活鲵捧欲脱,筷捞面鱼捞欲遛,替替如珠泛泛滚,漉漉似泉沽沽流。

六、涩相

轻力刮竹节,病蚕食桑叶。雨水沾细沙,艰涩开索结。

七、虚相

乍看迟迟柔带舞,细品豁豁腹中空,字若无神质如泥,人倘无骨媚自生。

八、实相

微风吹鸟毛,绵囊裹宝刀,刚柔连不合,浮躁随气到。

九、长相

长竹揭梢相似柔,横竿引绳形自直,生硬横斜犹临兵,一眼使人避恐迟。

十、短相

当驰勒马索,宜东反转西,心窄气必短,英雄当自惜。

十一、洪相

大雨欲下下欲小,小雨欲下下欲衰,来时英雄去时贼,气派之后不自在。

十二、微相

病雏细吟吟声衰,气色衰衰应内机,女手为之不觉奇,若出男手恐无益。

十三、紧相

拽驴过河绳割手,系物上绞转吱吱、劲直捻笔三躁聚,好比草上停人尸。

十四、缓相

微波清溪缓缓流,轻风扬柳曳徐徐,初见满目生喜色,久看使人不思欲。

十五、芤相

芤管6似实按觉空,朴古如真品却无,此相气脉当换位,不然身后有鬼附。

十六、弦相

工匠用线取方直,书画布笔直求曲,作人处事当别论,字画弦相多生俗。

十七、革相

芤管似实按知空,鼓面着指压紧急,弦芤合相病尤重,为艺恐把本质遗。

十八、牢相

貌似深沉无暖意,相若潜龙卧寒冬。无时不守庄穆相,不知大患生心中。

十九、濡相

棉在水中轻于得,重按却无不知根。浮沤破时无踪影,无根焉能争华春。

二十、弱相

轻轻纤纤又沉沉,佳相自知出老人,少壮若兼须自问、莫叫生命误光阴。

二十一、散相

三月满天飞杨花,兵败无序如散沙。凝神散之为上品,散之无神谁敢夸。

二十二、细相

细细形似线,弱弱视可见,泥志人无骨,细笔气血涣。

二十三、伏相

脉博筋下食积胸,骨潜纸背心寒气,和胃当服消食散,心结宜解不宜系。

二十四、动相

静里生动动生祥,躁虽是动动如刀。挥竿闹市厥厥相,骂声截道谁说好。

二十五、促相

内有毒躁外生疽,心有狂邪气发急,若笔厥趣不敢为,清毒败火自相宜。

二十六、结相

心有欲望欲不发,志有行相行艰难,结因是在阴沉滞,化气除瘀先清寒。

二十七、代相

持笔入墨久不出,把笔欲下欲不下,泼墨在纸气色死,寿多再赏三年花。

诗终卷尾课二四

 写罢此书布水龙,

定法立象成一家。

学者自有学者风,

善门常开福寿花。

风水偏向善门朝,

富贵单于雅堂华。

敢指人心为天下,

试问何处不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