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悲剧英雄 江东文化的失败


项羽-----悲剧英雄 江东文化的失败

 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轻而易举地中了陈平的离间计,失去了范增。

 陈平除范增,用的是反间计。

     史载:汉高祖三年,即公元前204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霸主之位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当时,楚军急迫攻汉,切断了汉军输送粮食的通道,在蒙阳城(古地名,在今河南省荥泽镇西南)围困了汉王刘邦。为此,汉王很忧虑,愿意割让荥阳以西的地求和,可是项王不接受。刘邦就对陈平说:“天下纷扰混乱,到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呀?”陈平说:项王身边刚直不阿的臣子,如亚父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之辈,也不过几个人罢了。大王您如果确能拿出几万斤黄金,施用反间计,离间楚国的君臣关系,使他们内心互相猜疑,而项羽的为人原就猜忌多疑,易听信谗言,这样一来,他们内部必然会自相残杀,我们即可乘机发兵去攻打他们,如此击败楚军是一定的啦。汉王说:对啊!便取出黄金四万斤交给陈平,任凭他自行活动,不过问他使用的情况。陈平于是用许多黄金雇请间谍到楚军中去进行离间活动,扬言说:各位将领如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卓著,但是却终究不能分得一块土地而称王,因此他们便想与汉军联合起来,借崐此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称王。项羽果然有所猜忌,不再信任钟离昧等人。

项王听到这些传闻后,果然对亚父等人起了疑心,并派遣使者到汉军中打探虚实。汉王刘邦准备了太牢(太牢:古代宴客会用牛羊猪的叫太牢,是最隆重的宴席。只用羊猪的叫少牢)的食具,听说楚使到了便送进来,等到见了楚国的使者,却佯装很惊奇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随即命人把太牢的食具撤下,另以粗劣的食具给楚王的使者使用。
  使者回来后,向楚王描述了整个情形,果然,楚王跟亚父等人有了隔膜。亚父听说项王怀疑他,就生气地对项王说:“天下事大局已定,请您恩准我告老还乡。”亚父范增离开项王回到彭城(古地名,今江苏铜山县,项羽曾定都于此)。亚父后因背部的疮毒发作而死。
  不久,陈平在夜晚从蒙阳城东门放出两千女人,引开楚军,陈平和刘邦从西城门连夜离开,脱离险境,进入关中,开始为消灭西楚霸王项羽积极做准备。

    反间计的规律,就是使对方产生疑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为什么陈平的反间计得以成功,让项羽对范增大加猜疑。

传统的说法是认为项羽头脑简单,性格急躁,又多疑,情商和智商极差。

不可否认,项羽是血性男人、性情中人、伟丈夫,具有审美性。

但作为争夺天下的对手, 项羽是一个固执而愚蠢,固执而狂妄,狂妄而固执的人。

重要历史人物的个人因素虽然十分重要, 但背后的文化因素更值得关注。

项羽是吴越人,争夺天下的依靠力量是会稽起义时江东八千子弟兵。

吴越,本来僻处江东,难得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熏陶,偶尔出现的伍员、孙武、范蠡、文仲等人也不能得以长久,更兼吴越连年征伐,所以吴越一带,子弟们只知斗勇,不知有文,更不知道收买人心,播洒仁义。

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项羽是吴越文化影响下江东子弟的代表。“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凡项羽亲自指挥作战的,无不取胜。

但缺少才智,智谋不足,是吴越文化的致命伤。在八千吴中子弟中,现在有姓名可考并且可以确认籍贯的是故吴令郑昌、壮士桓武,另外名见(《史记》的还有钟离味、龙且、季布等。但这些人勇武有余,智谋不足。项羽取得胜利之后,在选择政治制度上,但凡通晓一点历史的,就应当劝告项羽取长补短,将分封制与郡县制结合起来。其亲信中无人有此才识,自然无人进谏;

在项羽集团中,谋断能力最强的是范增。项羽一直尊称范增为亚父,但范增是安徽巢湖人,并不是吴越人,不属于亲信范围的人。项羽真正披肝沥胆、确信不疑的,只有江东的八千子弟,可惜这些人勇武成事不足,但在关键时候不仅没有帮助项羽,反而拖了项羽的后腿。其中最要命的就是龙且被韩信打得惨败,可以说,龙且的全军覆没是楚汉相争的转折点,从此项羽、刘邦攻守转换,形势大变。即使项羽分封诸王之后,一部分江东子弟无德无能,将自己的王国搞得鸡飞狗跳,没有给项羽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保障。

楚汉之争,并不是项羽与刘邦两个人之间的决斗,项羽的失败,是以项羽八千子弟为代表的吴越文化抵不过以刘邦、萧何、韩信等人为代表的苏北中原文化的失败。

与刘邦相比,项羽勇猛善战,不畏艰难,性格直爽,恩怨分明, 爱惜部下,讲究道义,但他个人成长的文化背景成了妨碍他成为帝王的障碍。

所以,他没有刘邦的无耻、狡诈、残忍和阴险,但也没有刘邦的雄才大略,所以他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和忠臣。

这个悲剧的格局,使得文化的光彩闪现得更加灿烂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