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评论员 席梁村
红火的股市和楼市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虚弱的繁荣,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冲昏了人们的头脑,上半年GDP出人意料的保持了7.1%的增幅,全年保八似乎已经是胜券在握。现在,人们热衷谈论的是不断上扬的股指和节节攀升的地王,仿佛一觉回到07年。经济领域中最热门的名字是货币供应量,只要这只喷吐着火焰和天量信贷的怪兽,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人们就相信,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之火不会很快熄灭。
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出炉,业界议论最多的除了货币政策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和潜在的通涨了,而在出口领域“大幅、持续”的下滑却几乎很少被提及,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出口5215亿美元,下降21.8%。
更多省份的情况更不乐观,以对出口程度远不如珠三角、长三角的河北省为例。据《燕赵都市报》报道,河北省省1-5月出口下降32.7%,除了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以外,还会带来就业等诸多社会问题。
据报道,目前河北省共有出口企业5000多家,直接带动就业人员160万,占全省城镇就业总人数的17.6%,据测算,河北省外贸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减少就业3000多人,照此推算,河北省出口下滑将影响10万人就业。
都说中国经济是出口和投资两个引擎共同拉动,但仔细分析一下,实际上最大的、最关键的拉动还是源自出口,因为国内消费不足,大部分投资比如钢铁、能源产品最终还是形成机电、日常消费品等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上的。即使是架桥修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最多的宣传也是为了完善硬件条件,更好的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干什么,不过还是建世界工厂,还是要出口。
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与出口下滑20%以上相比,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开足马力生产,一方面产品却卖不出去,最简单的判断,这也将会形成产能过剩,进而为经济正常运行积攒更大的风险。更难以理解的是,在出口状况如此令人悲观的上半年,中国的股市却直上3000点,与半年前的最低点位相比,几乎翻番。不但出口不振,企业利润也未见明显好转,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同比下降22.9%,几乎与出口下滑幅度相当。
为什么没人关心出口下滑,大概更多的人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此次快速复苏,是源自天量信贷的结果,过多的资金跑了出来,没有出口、没有企业利润、实体经济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涌入股市和楼市,自然就造成了虚假的繁荣。人们相信,这次经济复苏,真正说了算的是货币供应量而非以出口为代表的实体。
知道出口下滑,却并不悲观,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炒作心态,甚至赌徒心态,既然经济基本面不好,而股市、股市火爆,何方不把钱拿出来去赌一把,越早入市赚的越多,越晚出手风险越大。此时,不出手的风险似乎更大,因为通胀就要来了,通涨在逼迫我们去投资。
既不参与炒作,也无视出口下滑,估计是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掩耳盗铃心态了。很多人看不上出口数据的下滑,认为中国本来就不应该依赖出口拉动,金融危机恰恰给中国一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中国可以迅速扩大内需,摆脱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局面。这更像是一张纸上谈兵的书生之见,如果政府相信内需能够迅速复苏经济,就不会将4万亿投向固定资产投资了,既然押在投资上,最终还是押在世界经济复苏所带动的出口上。世界工厂已经是中国经济起飞一个标签了,中国的众多资源都在围绕着这个世界工厂来配置,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优势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制造业和出口拉动仍是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即使中国要调整产业结构,也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的升级,而非现在出口小企业全军覆没式的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