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管理思想(二十)


《探源“管理学”》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管理思想(二十)

唐太宗的政治管理思想

唐太宗,即李世民(公元599——649年),自幼聪颖,文韬武略,公元622年迫使高祖李渊交权,继皇帝位,称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唐太宗在位期间,社会经济趋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下面四个方面体现了唐太宗“一世英明”的政治管理思想:

(一)治国安邦,唯在得人。他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他十分重视培养人才,大办学校,大兴科举,仅国子学一项,学生人数就达八千余人。他求贤不论出身、经历,不计亲疏恩仇。例如,“身兼文武,出将入相”,平定塞外大患,屡建奇功的李靖,原为隋朝名将,曾因识破李渊造反意图,赶赴江都告发,后被李渊擒获,要下令斩杀,而唐太宗十分敬重李靖的军事才能,一手将李靖救下,并加以重用,功拜尚书。再如,曾力劝李建成及早除掉的太子谋士魏征,也因唐太宗爱惜其才能,不计旧怨,加以重用,由谏议大夫迁升郑国公。在唐太宗身边聚集的人才之多,水平之高,是历代帝王所没有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