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3000点前夕 产业资本减持潮再起


  当金融资本在为冲击3000点而拼杀时,实业资本却在指数上涨的掩护下胜利大撤退。

  6月26日,上证指数收于2928.21点,继续在高位窄幅震荡。6月至今,上证指数一路上涨,截至6月26日涨幅已经达到了11.2%,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热情高涨,但是与此同时,实业资本却在加紧撤离。

  6月26日,苏泊尔发布公告称,其创始人苏增福从2008年11月24日开始到今年6月24日,减持了469万股,减持均价为14元,套现超过6500万元。减持完成后,苏增福仍持有4011万股,占总股本的9.03%。

  同一天,恒星科技也发布公告称,其董事谢富强从2008年5月8日到2009年6月24日,减持恒星科技509万股,其中有200万股是在今年6月减持的,减持均价为9.22元。

  恒星科技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谢富强是因为“自身需求资金而减持”,并且“未来12个月内,谢富强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市场状况可能继续处置其拥有的恒星科技的股份”。

  这只是产业资本撤退的两个最新鲜的例子。

  今年以来虽然上证指数一路上涨,但是产业资本却是一路撤退,截至6月26日,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今年以来减持的次数已经达到了1041次,而增持仅有191次。

  以减持的次数进行比较,6月的减持次数并不突出,6月至今,上市公司的高管和股东减持一共发生了198次,发生的增持为31次,接近每月减持的月度平均水平。

  但是如果用减持的市值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股东的减持意愿随着指数的上涨而增加,而从增减的变化看,减持的市值增加量远非市值增加所能够解释的。

  万得数据显示,6月以来,上市公司的股东和高管减持的市值达到131.3亿元。而今年前五个月上市公司的股东和高管减持的市值加总也仅有362.1亿元,平均一个月的减持金额为72.4亿元。产业资本减持金额增加的同时,增持的金额却没有明显变化,6月上市公司高管和股东增持的市值跟前五个月基本持平,今年前五个月平均每月产业资本的增持金额约为8亿元,而6月也是增持8.1亿元。

  谁是减持主力

  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的日均减持金额在今年3月份和6月份均是处于2008年以来的高位。

  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的减持欲望和市场氛围密切相关。在市场氛围最为悲观的时候,却是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惜售的时候。而在市场信心高涨的时候,则是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肆意出逃的时候。

  万得数据显示,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减持欲望最低的时候均出现在市场急速下跌的时候。从2008年1月至今,按照单月计算,日均减持市值最低的是2008年6月、2008年8月和2008年10月,在这三个月里,除高管外股东日均减持市值分别为9150万元、8516万元和5439万元。

  这三个月也正是指数下跌最为迅速的时候,2008年6月,上证指数的区间跌幅达到20.31%,2008年8月,上证指数的区间跌幅为16.23%,2008年10月,上证指数的区间跌幅为24.63%。

  反之也成立,2008年至今,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日均减持市值超过4亿元的月份也只有三个,分别是2008年1月、2009年3月和2009年6月。

  2008年1月,上证指数早已经从六千点大幅滑落,2008年1月上证指数当月也下跌了16.69%,但是当时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仍未丧失,对于“牛市下半场”依然充满期待。当月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的日均减持市值达到了49841万元。

  其后的峰值出现在了2009年3月,2009年3月,上证指数已经站稳在2000点以上,市场信心开始积聚,上证指数当月的涨幅也达到了13.94%,但是当月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日均的减持市值却高达68267万元,创出了2008年以来单月日均减持市值的新高。进入6月,上证指数几乎是一路上涨,截至6月26日,上证指数已经上涨了11.2%,而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又开始疯狂减持,单月日均减持市值达到64101万元。

  在所有除上市公司高管外的股东中,“小非”依然是减持的主力。

  来自平安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31日,股改形成“大小非”共4732.61亿股,其中已经解禁的“大小非”为2128.11亿股,累计减持334.53亿股,减持股份数占已经解禁股份数量的15.72%。其中“大非”(持股比例大于等于5%)减持比例仅有7.05%,“小非”(持股比例小于5%)减持比例则高达39.51%。

  高管减持更加坚决

  在产业资本的减持个案中,高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高管虽然跟上市公司股东都是对于企业最为了解的“内部人”,但是持有股票的高管跟公司其他股东的操作手段却并不一致。

  今年以来,虽然上市公司的股东和高管总体是减持远远多于增持,但是如果仅仅是分析高管行为,可以发现,高管减持的个案有55起,而增持的个案却多达82起,增持个案远多于减持个案。

  但是这仅仅是从数量上分析,如果从市值分析,则可以发现,减持的金额还是远高于增持。万得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高管减持市值高达79795万元,而增持市值仅为23995万元。

  中小板高管的减持意愿更加明显,东源电器其总经理邱卫东5月26日减持29万股;拓邦电子高管5月份共减持了21笔,其中董事会中排名第二的纪树海减持最多,减持股数达13.5万股,套现274万元;被市场视为新能源龙头的金风科技近期也遭遇高管减持,6月1日公司高管蔡晓梅、曹志刚和王相明三人共计减持约498万股,套现约1.68亿元。

  相对于其他股东,高管的减持行为会更加坚决——用尽政策赋予的空间。

  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的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半年内所持公司股份不得转让。

  为了绕开这一项规定,大华股份副董事长王增锹在5月21日、22日、26日三个交易日累计抛售了49.6875万股大华股份,套现2082万元。6月1日,王增锹抛售股份的原因终于清晰,当天,大华股份公告称,“董事会于2009年6月1日收到副董事长王增锹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请求辞去公司副董事长及董事职务。”

  在2008年市场不断下跌的时候,上市公司高管增持股份曾经是一个重要的给予市场信心的措施,2008年11月5日和11月15日,国栋建设的董事长王春鸣动用557.52万元,国栋建设增持了的股票。根据相关规定,高管买入股票必须要有6个月的锁定期,今年5月22日这部分增持股份刚满锁定期,5月22日当天及5月27日,王春鸣立刻分两次减持了37.68万股,收回了328万元。

  无独有偶,2008年9月25日,北京城乡公告称,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周和平、王禄征、陈虹、赵磊、袁丽“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他们以个人自有资金于2008年9月23和24日从二级市场购买本公司流通股股票共计46万股”。而今年5月15日,这5位中的4位又在同一天里出手减持11.07万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