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札:天下奇冤之周亚夫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掌握着亿万臣民生杀予夺的大权,故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说”。不过,即使是皇帝杀人那也是需要理由的,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岳飞那“莫须有”的罪名了。然而,这还不是最离奇的,最离奇的大概是汉代周亚夫之死了。

周亚夫是汉代开国名将周勃之子,受家庭的影响,他通晓兵法,治军严格,然而,使其名扬天下的却是细柳营驻军一事。

公元前158年,匈奴骑兵兵分两路入侵汉朝,一路上势如破竹,前锋直逼太原。汉文帝为防匈奴突袭首都长安,在长安东、西、北三面派驻重兵,当时周亚夫就领兵屯于细柳营。

布防好了之后,皇帝还不放心,于是汉文帝便亲自出城去视察三地的防御。在西军和北军,皇帝所到之处,众将士无不倾营出去,敬候皇帝驾到。因此,尽管面子上很好看,但汉文帝的心里却还是暗暗的捏了一把汗。

然而,当皇帝的车驾到了周亚夫所驻扎的细柳营时,只见军士们一个个手拿利刃、身披铠甲,城楼上的机弩上也搭着箭。皇上的先行官来到营门,立即就被守门的军士给挡住了。于是大声对守营门的军卒说:“皇上驾到了,赶紧开门!”然而,守营门的军卒却回答说:“军营之中只听有将军的号令,没有听说有天子的诏命。”坚持不肯开门。皇上没有办法,只好命人拿了天子的符节去见周亚夫,告诉他“皇上要亲自劳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守门的军卒这才打开了营门给皇帝放行,但是却告诫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之中,任何人的车马都不能奔驰,违令者斩。”汉文帝只得让人牵着马的缰绳慢慢的前行。

等到皇帝的车驾进了营内,周亚夫也并没有像其他营的将军那样跪拜迎接皇帝驾到,而是身穿盔甲,对着皇帝作了个长揖,说:“臣甲胄在身,不能下拜,请以军中之礼相见。”随行的大臣看到这种情景,都为周亚夫捏了一把汗。但汉文帝却起身扶着车前的横木,派人向周亚夫说:“皇帝恭敬的慰劳将军。”慰劳完毕,皇帝的车马就离开了。回程途中,汉文帝十分感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的驻军和棘门的驻军,与周亚夫的细柳营相比,超儿戏一般。那两位将军是很容易被袭破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将军,谁能打败他呢?”也因此,汉文帝在临死的时候对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什么危难,特别是有人叛乱时,周亚夫可以委以重任。”

果然如其所料,汉景帝即位不久,以吴王刘濞为首掀起了史上所说的“七国之乱”。危机之时,汉景帝想起老爸临死所说的话,立即任命周亚夫为太尉,指挥军队前去平定叛乱。

周亚夫领命之后,确实不负所望,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即平定了领头叛乱的吴国,吴王刘濞被杀。其余的作乱藩王也在不久之后或是自杀、或是被杀,七国之乱很快就平定了。

这一次平判,周亚夫功劳最大,因此,不久之后汉景帝即提拔周亚夫做了丞相,帮助天子处理各种事务。然而,像周亚夫这样耿直性格的人,在那无缘复杂的官场之中是吃不开的,何况,他的功劳还那么的,古人不是有功高震主之说么?

,做了丞相没有多久,权高位重的周亚夫便开始频频和汉景帝擦抢走火了。先是在废太子的事情上周亚夫第一次和汉景帝发生了冲突,直到汉景帝说废立太子是家事,不需要外人插手,周亚夫这才作罢,但汉景帝自此开始渐渐疏远周亚夫了;。后来在窦太后请求给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的事情上,周亚夫又一次持反对态度,拿汉高祖刘邦的政治遗嘱“两个不得”—“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堵住了窦太后和汉景帝的嘴;再后来,在汉景帝想封匈奴降汉的五个人为侯,以鼓励后来的反叛者的事情上,周亚夫再次反对道:“这些人背叛前主投降,陛下您却将他们封侯,以后难道还有脸谴责别的臣子不守节操吗?”这一次汉景帝也没有听周亚夫的话。再加上因为在平定“七国之乱时”与梁王结下了仇恨,而梁王与其母窦太后从此就不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周亚夫眼瞅着情势对自己不利,于是称病辞职,景帝也没有挽留,批准了他的辞职。

但是,对于周亚夫这样一个又有功劳、又有威望的人物,始终是不放心,之前,汉景帝就曾经说过周亚夫一句话:“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联想到后来继位的少主——汉武帝刘彻主,就是当初周亚反对废掉太子所立的人。我们不难想像,汉景帝是一定要周亚夫死的了,现在的关键是让他以什么罪名去死。

很快机会来了,由于周亚夫已经年老体衰,于是,他的儿子开始为父亲准备后事,为父亲买了五百件殉葬用的盔甲盾牌。周亚夫是一员武将,死后用这些东西殉葬,本来无可厚非,可他儿子为了让父亲死得风光,千不该万不该买的竟然是天子所用的东西!这一来逾越了朝廷礼制,偏偏他儿子又贪小便宜,拖欠搬运工的工钱。搬运工数次讨薪未果,一怒之下上告了朝廷,于是,周亚夫被捕入狱。

大理寺当堂审讯,问道:“你贵为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呢?”周亚夫回答说:“我儿子所买的东西全部都是丧葬所用,怎么谈得上谋反?”

大理寺无话可说,但是又知道皇帝的意思是要置其于死地,于就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判词:

“你就是不想在地上谋反,也是想死了以后在地下谋反!”(“不反地上,亦反地下耳!”)    

周亚夫一听这话,完全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他五日不食,绝食而死。

后世岳飞之“莫须有”一罪与之相比犹为逊色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