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之门外汉,是站在门外的人,有似懂非懂!也有知点皮毛!更有装腔作势!不可能像权威居高临下!那么,所谓之闲读,是有空闲时随手翻翻而已,无兴趣,无专业,更无职业;这种现象可用草根一说,只能凑凑热闹,休闲自愚自乐!下里巴人之闲不可能登高雅之堂的阳春白雪。个人很少对单一经典本说什么,因有一时之兴趣,借文字写闲记之。
一,《红楼梦》的原作者。都知是曹雪芹,八十回后续四十回是另一外作者为读者补原作者的遗憾!个人虽路过,很少用心?可学后续四十回的文采文才之参考和借鉴。
从收集《红楼梦》有关信息,原作者是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书的,可能比《史记》的编写者略少?不是为什么没有写中国第二部《史记》呢?
从书的前几回,曹雪芹应该知道:《水浒传》的作者因写文字书而入牢;和《金瓶梅》一书遭历代皇权的禁。因为曹雪芹的家庭靠他做风筝和写文字谋生,加上中年失子。原作者不得不借当时中国皇权不重视的教和梦反应当时中国社会。可想原作者为生存的用心良苦之智慧。特别是原作者用石头入题,道人的《好了歌》入境,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入景;和用姓的贾与甄、名字的宝玉与黛玉、宝玉与宝钗,把真与假、玉与钗等,用人物形象的隐喻一一注释。避免官府的文字狱和断绝写文字谋生之财路。事实求是讲:曹雪芹的智慧之处,就是把中国历代文人的精华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包括曹雪芹的重点关注,借用文字系统、全面、立体的展现;也有写者的多才多艺。
近有湖南人,说《红楼梦》原作者是湖南人,怎么到曹雪芹之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有待考证。其书中的元春是吴三挂的后妃,所说一些方言、地名与湖南娄底一村,和谢氏家谱中的人物有惊人相似。
有人提出:《红楼梦》一书是夫妻合著,是否谢氏的家族史经谢氏一女与曹家有联姻关系?后改编、批注,再合著;这一说也有待考。
因红楼在社会之热,受众之广,出现一些什么补、续、后红楼之书,似乎有写文字谋生的文人借市场热改善生活,也有争名争利之原由。连写否认文革的小说家吧,所写文学作品能经受历史检验?为了名利对红楼一书的情也上央视的百家讲台,可想人酒醉饭饱后追求功名之心!真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二,从内容阅读。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绘了四百五十多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很有《清明上河图》画卷中的场景和人物。曹雪芹对中国的诗词、金石、书画、医学、建筑、烹调、印染、传统节日等各门学问都有心,在描写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地方习惯习俗等,都有真实而细腻的运用、描写、记录。
从文学艺术形象,个人偏爱第五回。书中借众人之宝和佩带之玉集一身的贾宝玉,在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后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和判词,似乎告诉阅读者后面的演义。从写者当时心情心境也存在误写,或淡绘,或浓色,或细述,或带过,更多是点到为止的意念心悟。
有阅读习惯的人,往往抓住重点人物和事件再去联系其他人物和事件,也联想另外的相关人物和事件。个人习惯:对人物,先是自身形象,外表装饰,生话和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从写者角度,先要有现实中的人物,像绘画要有模特人一样;再思考或联想其他类似相同的共性而初定为社会典型,在文字表绘上的形象不能只停在文学价值和艺术美学上,应充分设想普世价值和美学规律。从企业战略发展,要面向市场,更要走出地方、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只有这样,像鲁迅的阿Q形象,像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形象,像高尔基的母亲形象,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形象,像托尔斯泰的《复活》,像芭蕾舞的天鹅湖,等等,即有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
从红楼的金陵十二钗,与其他人物形象的复杂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众人之宝和佩带之玉集一身的贾宝玉,与书中众多人物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情方面,与稍小的林、稍大的薛,与代表家族权威的贾母,与他的父母和姨娘,与众多丫环和社会上各种人物,等等;从现实生活中的情和利益,总有可信可理解可接受的理由。就是贾宝玉的梦在现实中不可能?写者先用人物环境、自然环境、居住环境、个人情意的心理环境、个人的外表装饰等作为铺垫,让读者通过眼睛的游览身临其境,通过思考身在其外,再综合文字的诱惑而明理,得到自慰的合情合理。
三,从职业阅读。
有人说:红楼梦是文学经典。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才有共识的公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政者,关注官场生活;从商者,重点经商之道;绘画者,细心人物自身、外表、心情和所处的自然的社会的环境;从医者,侧重有关药草、药方、饮食的药善和观人外表的病源病态病情;爱诗者,眼盯诗词、楹联、谜语与人物借景借物借人借环境的临时发挥;写文者,从人的形象的外表和内心,形象与身边所有的铺垫和衬托;从民俗,人的不同年龄,在节日中的娱乐、活动、表现,尤其是当时众人的节日气氛和场景;从历史和社会,有三国的谋略,有水浒的叛逆,有《金瓶梅》淫乱和意淫,有西游的神游,有因贪腐而自毁的文明发展启示,有名利功过的追逐,有中国传统的豪华享受过度的因果报应,等等。
用具体,从生命规律,可借红楼梦十二支曲中的飞鸟各投林,有官、富、恩、情、命、泪、相报、离合、看破、痴迷,用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当然是书中人物,至于现实中的随社会发展那是又有不同的演义。
曾反复品收藏的金陵十二钗邮票,总觉得神韵存在欠缺?遗憾是个人的,自慰:他人尽力了。
个人建议:无论是写文,还是为人做人;多阅读红楼,对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是有益的。自然,要在起码生存生活条件允许为前提,对打工和谋生的青年是参与建议;因为人的个性和自由选择在于自己的爱好、选择、取舍;像强者强迫弱者那样,个人没有兴趣,会徒劳无功的。可培养和引导,或解释和说理。何况个人与红楼与写者没有利益,时间、精力和花钱购买或借阅等权益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从普通读者阅读。
红楼梦是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对普通人,应分不同年龄段,曾听一说:青年爱看书中男女情恋;有家的人,重在理财;老年人一般闲时读历史,有回忆、重温过去的经历之比较;至于从职业方面阅读,各有不同;对关注中国,或将在中国学习、工作、经商、生活、发展、居住的外国人,要熟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文化,建议抽空阅读会有益。
从翻过几次红楼的普通中国人,无意推介,只是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多少对阅读者有好处。从社会规律和价值规律、美学规律,任何社会的个体人,无非是与身边的人打交道,包括情和物的交换交流交往;所以,人为社会上的成员,应具备起码的人品、人格、人性;如果个体人作为社会人,不具备人最起码的,会像一些公职人员用职权贪腐,用公款吃喝嫖赌游玩,正如普通有良知的人所说:没有羞耻心的人,是人吗?像台湾前领导人用职权为一家人和朋友谋利,像中国一些公职人员嫖幼和买处,像上海几位贪腐官员共享一个美女,像一些企业干部把职工的历年积累的企业资产借改革改制之名据为己有不顾职工的生存生活,像借国家利益之名不顾无数无幸老人、妇女、儿童的生死向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等等这些不道德没有人性的行为,难到历史、时间、民众心里不共愤!这些不知羞耻心的行为,在红楼一书中有,只是没有引起社会重视!是否文人有责任用专题专项向社会展示,让民众知道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正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样!正如一首歌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些需要经济发展和普及全民基础文化教育,也需要在法律面前人人一律平等。
五,从理论、研究、学术阅读。
红楼一书问世,从最早手抄版本(乾隆十九年,即是一七五四年)到现在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影响之广,受众之多,版本之繁,译文到国外之宽,是中国所有经典罕见。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等。在中国,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红楼梦》书中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从1954年《文史哲》9月号发表李希凡、蓝翎二人写的《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其它》和1954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评〈红楼梦研究〉》开始,对《红楼梦》研究权威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直至现在。从执政党、国家、政府、军队等主要决策者之一的关注重视,也告知: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有智者一失。小人物反权威可以说明这个真理。从历史上,布鲁诺因坚持日心学遭火刑;瓦特、牛顿、伽俐略等曾违背当时政权遭受迫害像《水浒传》里的英雄而招安顺从,爱因斯坦因是犹太民族逃往异国他乡,等;从红学的理论、研究、学术,是交流讨论,不应因权威或是高官就是标准,或像中国历代皇朝独尊儒术那样,对社会和文明发展是有害的;当然,要避免扩大化和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迫害;也需要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尽可能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
从红学的发展,属专业人士的专题专项,对一般和普通人略知或点到为止妙。
以上是门外汉闲读《红楼梦》随想随记,虽手上有资料和网上有搜,哪是临时抱佛脚,长篇大论不是门外汉所为,加上个人时间、精力、兴趣所不允许,借门外汉说门外话,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