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百题问答》
23、先辈是怎样“以热爱祖国为荣”的?
【答】热爱祖国就是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无限热爱。我们的先辈们“以热爱祖国为荣”,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忧国、救国和报国。忧国,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思考,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先知先觉,大仁大智。忧国,就是真正把国家挂在心上,忘不得,放不下,想得苦,思得深,不但表现为深切的责任,更表现出惊人的才学和政治智慧,当遇有阻力时又表现出非凡的勇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忧国者的座右铭;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忧国者的执著;杜甫的“在家常起早,忧国愿年丰”是忧国者的心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忧国者的襟怀。学者马寅初在1957年中国人口还只有6亿时就提出要计划生育,却受到批判。他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无愧是忧国者的典范。救国,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历史上每一次国家民族危亡之时,都会出现一批救国救民的民族英雄。为民族、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都是爱国的,他们所体现的爱国精神与日月同辉。苏武、辛弃疾、岳飞、文天祥、史可法、林则徐仍然受到今人的崇拜。报国,是对国家的一种责任心,是尽心尽力的付出和奉献。一个人的智力可能不够高,没有更深的治国良策,但可以将自己力所能做的事全部联系到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上去,时时处处尽到报国之心。报国心是一份平常心,就像在父母面前的一份孝心,是不要特意表现,但要时时准备,事事尽心的。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救国报国之心,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24、热爱祖国为什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答】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起码的公德和觉悟。热爱祖国应该从大处着眼,要心里装着祖国,办事想到祖国,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发奋学习,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忘我工作,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不惜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小事,却与祖国的尊严,祖国的利益息息相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小事不做,何以做大事?因此,要从小处着手。国旗、国徽、国歌是祖国主权和尊严的象征,民族精神的体现。国旗、国徽、国歌汇集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国旗、国徽、国歌使海内外所有的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每当人们看到高高飘扬的国旗、仰望金光闪闪的国徽、唱起催人奋进的国歌时,无不精神振奋,充满骄傲与自豪。为此,升国旗时要主动行注目礼,看到国徽时要肃然起敬,唱国歌时要热情认真。爱国旗、敬国徽、唱国歌,体现着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最崇高、最浓烈的挚爱,激励着人们为祖国的主权和尊严、繁荣和富强而奋力拼搏。另外,一切涉及祖国尊严的物品和事情都要严肃认真。包括爱护印有国徽的人民币,正确悬挂祖国的地图,与外国人打交道时要保持国格等。总之,热爱祖国就要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事事处处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做一名正气凛然的爱国者。
25、为什么说热爱祖国应该是无条件的?
【答】教育家陶行如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觉得凡是脚踩中国之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一篇传诵千古的激扬文字《可爱的中国》。透过鲜血浸透的模糊字迹,我们读到了这位伟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字里行间处处表达烈士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成为“丹心映日月,铁骨励后人”的爱国主义千古绝唱。他在文中写道:“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蔽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本分,热爱祖国是无条件的。尽管祖国现在还不很富裕,相比发达国家甚至差距很大;尽管还有腐败、愚昧甚至丑陋,但这都不能成为不热爱祖国的遁词和借口。祖国是我们的母亲。俗话说:“儿不嫌母丑”,正因为祖国还有贫穷和落后,我们更要发奋学习,忘我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正因为祖国母亲的“身上”还有“疥癣”甚至腐败的“痼疾”,我们更要“打针”服侍,恪尽“孝道”,使之尽快康复。要坚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