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月人均34元的公费医疗启示了什么?


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大医疗观”?

——全公费医疗不可承受之重

陕西省神木县自31日起实行公费医疗一个月后,医院就出现严重爆满等不良情况,引起全国各类媒体高度关注。其医疗爆满情况,一是看病住院人数陡增,二是药品消耗陡增,三是医疗费用陡增(4月比3月增加33%),四是医务工作者劳动强度陡增,五是一些住院病人病愈后不想立即出院,六是一定程度上助长人们看病就医的依赖思想,削弱了健康保健的长效观念。

 

就神木县公费医疗个案而言,前提是当地以大型露天煤田为支撑的较好财政收入,但是,其独立的全公费医疗制度,擅自突破了全国医疗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否有可行的法律依据,值得思考;是否经过当地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进而是否具有行政程序完备的法律手续,值得质疑。这么大的事情,难道县级政府机构就可以讨论决定?

 

就世界发达国家多年来的公费医疗情况看,一是过度医疗的情况比较普遍,二是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经济危机之际,他们全公费的医疗制度实际上已经举步维艰。

 

522日神木县消息,当地政府公布,3月份医疗报销(消费)960万元。4月份报销(消费)1270万元,比3月份提升33%。从日报分析,5月份与4月份比较将有所下降,该县决定把全公费医疗继续推行下去,前提是目前财政支出能够保证所需。

 

 但是,该县的所谓公费医疗,没有从惠及大多数人的门诊基本医疗保障着手,仅仅是“每人每年可享受100元门诊补贴”,反而是跨越式地对住院病人进行低起付线的公费医疗,即:“乡镇医院住院报销起付线为每人次200元,县级医院为每人次400元,县境外医院为每人次3000元。起付线以下(含起付线)的住院医疗费用由患者自付,起付线以上的费用按规定由县财政买单。”不仅如此,并且“包括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也列为报销范围,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对特殊病报销都有相应的报销比例,如癌症、肝硬化、肾病和严重消耗性疾病等不能进食,需要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的,或者某些特殊疾病必须用生物制剂治疗的,使用营养药品费用报销80%;血液系统疾病、其他疾病引发严重贫血或者各种手术中大出血的,必须使用血液制品的费用报销90%。”一位卫生系统的官员评价说:这些报销比例在国内都是相对较高的。(信息来自:http://www.jpcj.cn/News/bgcz/2009/5/Bsljd200905232023055142.shtml

 

实际上,神木县辖415镇,约37.8万人,面积7635平方公里,居全省之首。按4月份医疗报销(消费)1276万元的总额计算,人均消费33.75元。显而易见,人均消费33.75元的所谓公费医疗制度,能够对该县全体民众起到什么样的医疗保障效果,这是不言而喻的了。

 

话说回来,无论什么地方,也无论经济条件多么地好,在没有国家医疗法规或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一味地推广所谓的全公费医疗,进而砸破了全国医疗模式的基本框架,是不明智的。何况神木县当地民众的人均收入,即使较高,但也绝对不会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倍,更何况当地的财政收入可以投入的民生项目,应该还有许多方面。

 

通过神木现象,对全社会最大的启示,不外乎就是“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大医疗观?”这个现实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

 

一、医疗是什么?

提出医疗是什么这个疑问,大多数人或许都会认为多次一举,因为谁都知道医疗是什么。可是,关于“医疗”真实的全部含义与职责,大多数人乃至我们的社会或许都不那么真正地清楚,否则,就不会出现神木现象——过度医疗与强烈的社会反响。因此,本文必须要从回答医疗是什么这个基本概念开始。

一方面,医疗不外乎就是对患者的诊治或救治,无论是大病、小病、疾病、重病。对医疗的传统表述是“救死扶伤”,这既是职责,也是使命。另一方面,医疗即是针对个体的救治行为,更是社会职能的一个方面,无论是个体的医生,还是社会性的医院和医疗机构。再一方面,医疗是一种需求,既是个体的需求——看病诊治、吃药打针、保健预防,也是社会的需求——公共卫生与防疫。

医疗的一个最基本属性,在于不是财富的创造,而是财富的消耗,这或许是人们忽视的。医疗过程中,不仅有各种物资的实体财富消耗,还有医务工作者的劳动消耗,更有医疗管理机构的存在与运行的各种消耗。因此,能够用于医疗消耗的那部分财富,无论个人或社会,都关系到医疗能力和医疗程度。因此,无论是全公费医疗、部分公费医疗、自费医疗、各类医疗保险涉及的医疗,都以财富承受能力为限,这是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与自然规律。

因此,对于国家社会而言,以合适的财富比例投入医疗,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问题,更是社会财富承受能力的问题。无论如何,凡事都遵循过忧不及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说,国家社会对医疗的投入过低,不利于社会性医疗事业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过高投入,一则可能会占有过多财富进而挤占他方面的财富,二则可能会压制其他方面的发展,三则可能出现经济拖拽效应,给社会带来不可承受之重。

神木现象,是社会性的医疗过度消费的典型案例。其第一个不足特征,在于启动公费医疗时,实际上就等于宣布了社会性医疗过度消费的开始。

神木现象的第二个不足特征,在于启动公费医疗时,仅仅考虑到地方财富的支付能力,没有考虑一些民众存在过度医疗消费的需求心理。

神木现象的第三个不足特征,在于启动公费医疗时,没有考虑当地周边及更大领域在医疗方面的社会整体性承受能力,仅仅看到自身财富的可支配性。

神木现象的第四个不足特征,在于启动公费医疗时,没有测算好当地医疗设施的容纳能力。

神木现象的第五个不足特征,在于启动公费医疗时,没有建立好社会性的健康保健体系,尤其是思想观念上的。因此,一开公费医疗之口,患者就如大河决堤蜂拥而至,以至迎来不可承受之重。

神木现象的第六个不足特征,在于启动公费医疗时,没有制定好详细的救治方案与配套政策,想当然地臆测行事,具有政绩张扬的炒作特性。

神木现象的第七个不足特征,在于启动公费医疗时,没有获得国家有关法规的明文支持,严重超越了国家现行医疗政策和医疗保险方案,是自己决定的严重超越全社会医疗水平的土政策。

通过神木现象,人们再次清楚地看到,社会管理,不是随便想当然的事情。

 

二、医疗保险的作用及尺度

现代医疗制度,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全额公费医疗、还是部分公费医疗,也无论是社会性的医疗保险方案,还是商业医疗保险服务,一个共同的特征,在于是对过去劳动成果(财富)的使用或消耗(消费)。显然,量力而为自然而然,一旦超越能力,必将导致透支或系统不可承受之重,

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医疗体系的运转方式。其基本特征有二:一是缴费方面,个人和企业均按月分别缴纳保险费,国家对保险基金予以适度资金补充。二是治疗方面,门诊病自费,住院或部分特殊门诊病的诊治,个人和医保体系按比例分别支付费用,其中个人缴纳比例较小,医保缴费比例较大,并且按医疗总额呈阶梯性分配比例,有最高额限制。同时,规定了哪些是属于自费的药品、医疗用品、医疗设备的项目等。

现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无病或少生病的年轻时期进行资金积累,便于当中老年的多发病期治病消费。

目前看病贵的社会现象,主要由西医过度的检查项目、高额的检查费用、一次性的医疗用品用具的使用、药费的层层加码、医院的创收观念等因素导致的。显然,不是医疗保险制度造成的。退一步说,即使是全公费医疗,但其公费的来源也是民众劳动成果的积累部分,当被不必要的过度开销支付时,显然也是不合理或不应该的。可见,医疗保险的限额方案,是实事求是的。

 

三、关于公费医疗

    公费医疗是现代社会医疗保障的一种方式,我国过去也曾实行过,那是国有计划经济时代,也仅仅针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员工。农民和城市普通市民没有被吸收其中。

尽管过去实行公费医疗,但是,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医疗基本费用是有限的,尽管个别病人的医药费用高昂,显然也是团体总费用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大部分。同时,也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获得同样的待遇,级别不同,医疗待遇显然不同,吃什么药、打什么针、住什么病房,其差别是巨大的。对普通人而言,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重病、甚至是小病也治不好病的情况都曾经很平常地发生过,是当时整体经济情况低下的必然结果。一刀切的公费医疗,一切交给计划模式政策下的公众医疗,并非先进科学合理,其制度和经济上的力不从心,或许是许多人不知道的。

神木现象表现出来的,患者思想上过度依赖公费医疗和实际上过度的医疗消费,是公费医疗中的一个显著弊端。其不可承受之重,已经构成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对此,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医疗改革的一次局部试点,从而发现了一些被忽略的潜在问题。

全公费医疗在西方发达国家表现出来的被动局面,在于对极大地促进了过度医疗的情况。不该拔的牙被拔了,不该换的血被换了,不该用的药用了,不该做的手术做了,不该检查的项目检查了、不该用的用品用具使用了,等等情况,总是在所难免地发生着。因此,个人和医疗保险体系共同按比例支付医疗费用的办法,相对来说,对于过度医疗和医疗依赖,从制度上有较好的制约作用。

全公费医疗,对于那些意志薄弱者来说,是令其更加意志薄弱的温床;对于一些滥用职权者来说,是拍手称快的天堂;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不公平的比例显得大了些。

 

四、现代医疗的困惑——对“老设备”全面检修

现代西医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检测设备越来越先进,检查越来越准确精细。但是,随之而来,对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已经到了离开设备寸步难行的地步。因此,如果一味地倚赖设备的话,即使是身强体壮者,都会被设备检查出这样或那样的与指标不符。随之而来,看病就医理所当然。进一步地,容易导致对设备与医疗条件的依赖性逐步形成,从而慢慢地瓦解人的意志,久而久之,个别人无病呻呤的情况就时有发生。

尤其是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群体,普遍情况而言,各种器官开始或者说是已经老化,一经设备全面检查,一身上下,到处都能检测出毛病。这本来是自然的周期性情况,可是,既然查出了毛病,治疗是必然的。对于一些初期症状,通过检查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对于一些晚期病情、功能性衰退、或者是无法医治的病情,如果一味地追求治疗措施,或许已经没有价值,道理如此,但当事人及家属并非都会顺其自然。

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的确能够通过检查而帮助治病救人。可是,对于器官严重老化或病入膏肓的情况,即使暂时抢救过来,但是,对于那些生存已经无法自理,进而没有什么生活质量的当事人,他们有时都在质问:这是否有意义?生命的意义该是什么?

现代医疗主要是指西医医疗方式。西医是完全地依赖设备检测病情的,这是典型的现代理念与方法。因此,离开设备检查,西医寸步难行。但是,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生命体,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很大。因此,一味地依赖设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西医的一个缺陷。

 

五、人们对现代医疗的依赖

西医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医疗保障方式,医疗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医疗保障方式,为人们的健康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医疗保障作用越来越实际与实效,因此,就社会群体而言,一些人对身体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下降,由于有医疗保障体系,大病小病都不用担心。因此,一方面,诸如感冒发烧之类,许多人都已经没有将其当会事,反正有病可看,有药可医。但是,久而久之,人的抵抗能力将逐步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起居不加节制,随之而来,三高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富贵病”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显然,对现代医疗的依赖,是导致一些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修复能力的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强化身体健康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是现代医疗需要向民众大力宣传的一个方面。主动健康比医疗健康强千万倍。

 

六、建立更加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更加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一是要建立公平的社会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系统、无论什么人,人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平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二是国家社会对医疗事业要持续性地合理投入。过低投入,医疗卫生水平和能力将滞后于社会整体性的经济发展进步。过度投入,会对社会经济整体产生拖拽效应,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和优化发展;三是要切实合理地控制好药品价格,减少中间环节,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四是要控制好检测科目,防止过度检测,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五是避免过度医疗,把诊治救治的效果发挥好。六是要进一步发挥好中医药的积极作用,让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医药,在新时代更加发扬光大。比如,在近期治疗AH1N1流感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的诊治效果是突出的,积极作用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七、健康生活与医疗公德和伦理

 

健康的身体,是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健康,意味着有最重要的生活质量基础。健康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生活质量基础的时间越长,生命及心灵就越是轻松愉快。

 

良好的卫生观,是每个生命爱惜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而言,良好的卫生观,不外乎涉及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讲卫生,要注重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基本卫生。善饮食,注重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不过量饮食。平欲望,身心良好调节,凡事不过量,保持健康精气神。

 

健康的人生观,是生命意义的重要部分。目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不仅一切都向钱看,而且一切都向一次性消费看。随之而来,把人的生命过程和生命周期,看作一个封闭的过程,过程结束,一切结束。进一步地,一些人的私欲不断高涨,一次性极尽全力地享受和消费,让生命的意义黯然失色。或许,遵循生命轮回的观念,对现代文明人而言,重新找到心灵中的自我,不仅对个体生命有意义,更对社会现实和发展进步有重要意义。

 

医疗公德不外乎涉及制度方面的公平、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病患的就医公德几个方面。

 

就医疗制度公平性而言,主要涉及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平等统筹),就医制度的公平性(一卡通),社会医疗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公平性,等等方面。

 

就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公德而言,一是要不断提到技术能力,二是要认真细致地诊断,三是要对症下药,四是要克服过度医疗,等等。

 

就患者的社会医疗公德而言,一是要重视身体健康。比如,一些人不把生病当回事,反正有医疗保障体系,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诸不知,就医不是什么享受,久而久之,是要形成用药疲劳的,一旦得了大病,救治难度将成倍增加。再比如,一些人不会控制好自己饮食起居,只管眼前效果,透支身体健康,是最不明智或者说是最愚蠢的思想和行为。二是要避免过度医疗,不盲目崇拜手术与高价药品,恰好能够对症治病的药就是最好的药,药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关于医疗伦理,一是涉及救治极限的生命伦理课题,二是涉及对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救治极限,主要涉及对重度病症的救治极限和对衰老并发重症的救治极限,以及所伴随的救治意义问题。一切事物,过忧不及,超越自然规律,都是没有意义的。

 

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高科技能力的体现,目前而言,可移植的项目已经越来越多。尽管如此,移植后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周期并非普遍都十分突出。就社会伦理上讲,器官移植是不可取的。每个人的器官,都与身俱来,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然特性。自己的器官,自己使用、自己爱惜、自己负责,这是天经地义的铁律。超越自然法则,则表现为不仁、不义、不道德。

 

八、结语

 

诊病治病,吃药打针,既是医疗问题,更是消费问题,消费的是个人或家庭的一定财富,甚至是大部分财富,消费的是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定财富。无论消费谁的财富,医疗问题上,该消费就消费,合理消费,力所能及地消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医疗问题上的过度消费或过度投入,无论国家与社会、企业与家庭,都是不可取的。因此,珍惜生命、爱惜身体、强化健康,是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基本点。显而易见,没有约束的全公费医疗,乃至超越全社会基本医疗保障框架的地区性医疗优惠政策,是医疗方案中最值得磋商的一个社会性问题。当比较了全公费医疗的利弊之后,选择什么样最合理的方案,则是显而易见的了。

 

社会管理不是做游戏可以推倒从来。请我们一些部门的管理者,比如说陕西省神木县,不妨少一些政绩务虚,多一些行政务实,真真切切地、脚踏实地地履行职责,服务社会。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于中国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