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宏观经济要闻
最新数据现三大矛盾宏观经济回暖存疑
中国经济是否回暖,回暖的质量如何,似乎通过分析官方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国家统计局和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最新宏观数据之间存在三大矛盾,“看不懂”是不少市场分析人士对这些数据经常使用的评价,这使得上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的“回暖”迹象蒙上阴影。其中,用电量与工业增加值变化趋势的矛盾、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官方PMI和里昂证券公布的机构PMI之间的矛盾、进出口大幅下滑与工业增加值回升和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之间的矛盾,尤其令人困惑。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上述指标的矛盾态势?这些因素又将对初显抬头之势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什么影响?
工业增加值向上 用电量向下
经济数据“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在工业增加值与用电量的对比中尤为明显。进入今年以来,用电量连续数月同比大幅下滑。1-2月,我国用电量同比下降5.22%,3月后虽然降幅缩至4.02%,但仍然延续了负增长的态势。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连续数月的工业增加值持续上升。今年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3.1%,而2月份的单月增值则高达11%。3月份该数据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也保持了8.3%的同比增幅。
产业结构调整因素
事实上,官方已经开始关注数据间的矛盾。昨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发表署名文章《正确看待用电量负增长与经济正增长》。文章指出,生产结构变化是我国经济与用电量涨落趋势相反的主因。多年以来,我国重化原材料行业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而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经济下滑,也是重工业首当其冲。“随着高耗能产业的调整,电力需求明显减少,发电能力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张立群表示,“而经济增长则更多地依靠耗能较低的轻工业,以及各类服务业支持,这就出现了经济增长水平相对较高,回落幅度较小;而发电量(用电量)增长水平则相对较低,增幅下降较大。”
这一认知是否能够充分解释工业生产数据与用电量数据之间的反向变动呢?对此,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经济增长仍然要更多依靠重工业,钢筋水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还是很大的。”据鲁政委测算,截至2008年末,工业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大约占50%,其中重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约占70%。粗算下来,重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大约有35%。
统计样本多为大型企业
那么还有哪些更具说服力的因素,造成了两类数据的反差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本报记者分析:“要从工业增加值和用电量两方面说。从统计范围上讲,工业增加值可能有所高估。由于这一数据的统计对象都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因此真正受经济下滑冲击最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可能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
从用电量角度,则可以发现这一数据反映了企业层面对前期市场预期过高的调整。“3月份用电量和发电量数据反映,从下半月开始,企业开工率出现回落。”刘元春表示,“由于财政刺激政策和去库存化的影响,今年1-2月企业对市场预期有所提升。但随后马上发现需求面缺乏支撑,因此企业开工率反降自然会体现在电量数据上。”
进出口持续疲软 工业和消费持续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如此迅速,我怎么没有感觉到暖意?”东莞一位张姓玩具厂工人在看了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后,很是困惑地对记者说。在他看来,由于时刻面临工厂减产的压力,自己今年反倒不敢花钱买东西了,厂里的玩具销售也大不如前。
令人感到困惑的还有一季度初级产品的进口额和工业增加值。专家在解释这一系列矛盾时也指出,短期内二者并不会直接吻合,但是从长期来看,很可能出现“香蕉球效应”,即短期的回暖不可持续,进出口的持续疲软很可能在未来对工业和消费的增长造成深层次打击。
进口疲软的长期影响
一季度,原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10.2%,金额同比下降58.6%。成品油进口数量同比下降3.5%,金额同比下降49.4%。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一季度我国初级产品进口量价齐跌,对外依赖程度很高的原油和钢材进口量价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与此同时,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1%,3月份更是达到8.3%。
海关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30.9%。有观点认为,除去价格因素,原材料进口和工业增加值数据事实上存在背离的现象。去库存化被认为是这一背离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昨日发表文章指出,“去库存”进程加剧了工业生产下滑。企业为了出清存货被迫放缓生产,由此导致工业生产增速大幅下降。
多位专家普遍提到了上述因素,进口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需要消化库存产品。鲁政委认为,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因为有投资的支撑,工业表现出了不同于进出口的表现。除了去库存化,初级产品的进口还需要考虑预期价格的变化。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分析,工业生产使用的初级产品中,进口只占一部分,所以工业增加值和进口不是完全对等关系。但进口如果持续疲软则意味着未来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势头放缓。
出口惨淡长期将影响消费
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出口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9.7%。而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达到15%。今年一季度,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也是由正转负,沿海外贸型企业的纷纷倒闭停工导致该行业失业率增加,记者从一些返乡农民工处了解到,收入的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李健对此认为,出口长期低迷,就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能力。但短期来看,出口对消费能力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鲁政委也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
记者接触到的一些广东的外贸型企业负责人也纷纷表示,目前还没有削减员工工资,但如果订单持续下滑,减薪和大面积裁员都是有可能的。
矛盾之三
官方PMI早于机构PMI回升
市场普遍关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包括里昂证券发布的PMI指数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官方PMI指数。
今年3月份以前,这两家指数均位于50的牛熊线之下,且变化方向趋同。但3月份,二者对这一指数的判断发生“质的不同”。官方PMI大幅跨越到52.4,而里昂证券的判断仅维持44.8。进入4月后,双方再次趋同,差距显著缩小。里昂证券将数值上调至50.1,超出牛熊线。官方数据则继续上涨,达到53.5。
对此,市场普遍认为是二者采集样本不同造成差异。官方机构多以大中型企业为调查对象,而里昂样本则更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那么,两家机构公布的4月份最新数据,是否真的反映了市场基本面的好转?
里昂的调查结果与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的观察不谋而合。龚方雄日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他近日正在深入企业进行“草根”调查,其中既包括出口型企业,也包括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调查范围也涵盖不同规模的公司。
“面向内需的企业普遍表示,4月份比3月份的经营情况明显好转。”龚方雄说,“中小企业也是这种表态。从我们的调查可以感到市场变化与PMI所反映的情况是一致的。”
鲁政委则对里昂证券PMI在一个月内的熊转牛表示质疑。“调查对象群体的转移情况值得关注。也许3月份时调查的一些企业,在4月份已经破产了。经过市场的自然淘汰,剩下的企业调查起来,自然平均数值会好转。”但他同时强调,“要想真正解答质疑,只能由相关机构公布他们的调查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的细则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经济持续增长的隐忧。4月同3月相比,原材料库存指数作为整体PMI指数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出现下滑。3月数据显示这项指标低于50。
“原材料库存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采购倾向。但该指标下滑,说明企业对未来产能增长的预期并不乐观。”鲁政委分析。
刘元春认为,与工业增加值类似,官方PMI更多反映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能够承揽政府大型项目企业的运转情况。“未来1-2个月,如果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拉动私人投资大幅跟进,那么经济持续增长是否有足够基础,值得担忧。”
二、 产业要闻
前4月全球船舶订单同比下降97.6% 船价再探底
与房地产等行业回暖不同,整个船舶工业还在继续“寻底”。
据克拉克松公司统计,虽然4月份全球新船成交数量达到23艘(3月份仅为9艘),但仅有12.7载重吨,较上月减少了56.67载重吨,环比下降了81.7%。需要指出的是,该成交量较今年2月份的19.3万载重吨还低,创今年以来成交量的新低。
“从上述数据已经可以知道,4月份没有一艘像样的船成交,绝大多数都为海洋工程辅助船,还有几条小的成品油船。”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说。
他告诉记者,据克拉克松公司统计数据还显示,集装箱、散货船、油船三大主流船型在4月份均交了“白卷”,其中集装箱船已经连续6个月零成交。
然而,记者了解到,可喜的是,4月份中国获得新船成交量为8.4万载重吨,较上个月的1.1万载重吨上升了近8倍。
但是,“我个人认为,目前船市仅十几万或者几十万载重吨的订单量可以等同视之,即‘零成交’状态。”包张静维持其今年以来的判断,目前全球造船业还未见底,仍处在继续下行和风险释放阶段。事实上,自去年9月份以来,已连续8个月来,全球新船成交量就在不断下探,至今没有突破100万载重吨。
通过对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成交量统计数据分析,发现这几个月份的成交量同比分别下降幅度为,66.1%、89%、95.6%、99.1%、97.7%(96.3%)、98.4%、95.16%、97%。综合上述数据,今年前四个月全球新成交船舶累计仅约155-167万载重吨,同比降幅达97%,低迷强化之势不改。
对此,中国船舶工业中心顾问朱汝敬分析曾预测指出,由于今年一季度全球新船成交量不足200万载重吨,全年很可能低于2000万载重吨,远低于船舶协会预测的4000万载重吨的悲观底线。而根据目前4个月的数据来看,今年全年全球新船订单将不足1000万载重吨。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新船成交价格也在进一步探底中。
据统计,4月份,克拉克松新船价格下降至155点,同比下降了16.2%。而朱汝敬曾预测,新船成交价格今年年底可能进一步下跌至130点或以下,相当于2004年年中前水平。并且,专家指出,虽然波罗的海干散货运费指数(BDI)与去年最低点相比有所反弹,但是仍在低位振荡,全球航运市场基本上不具备整体复苏的条件。
“考虑到国际船价有进一步下跌的迹象,为此必须警惕由此导致的‘弃船潮’集中爆发。”包张静说。
三、 银行业要闻
房地产开发贷款抬升 监管层提示占比过高
监管部门高层人士不久前表示,在房地产市场调整尚未到位之际,开发贷款的风险积聚并未减弱。他认为,除以前反复提示过的房地产开发商财务风险、抵押土地房产价值缩水等方面的风险,当前有一些新问题需引起关注,首先就是新增房地产贷款出现结构性变化,开发贷款占比上升,与此同时,房屋空置率也在快速上升,进一步加大开发贷款风险。
据《财经》记者了解,今年初房屋空置率上升迅速,据统计,2月末,北京、上海、江苏等热点省市商品房空置面积的同比增幅都超过40%。而去年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
上述监管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态势有所减缓,但对房地产行业中的信贷风险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部分银行对开发贷款投放仍较谨慎。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从2007年开始,该行就对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进行管理,控制风险。不过监管部门不久前还是对银行业提示,银行对房贷业务的过度追逐,不可避免地将带来一定程度的放松信贷标准、虚假按揭抬头等严重后果。
央行报告显示,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17万亿元,购房贷款余额为3.4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0.6%,不过增幅较上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和19.2个百分点。
央行报告认为,房屋销售价格虽然同比继续下降,但环比已经出现上涨态势。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为2008年8月以来连续七个月负增长后的首次上涨。一季度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1.
央行:信贷力度可能再增加
央行6日发布《200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一季度新增贷款约4.6万亿元。下一阶段如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信贷仍需一定力度的增长。
新增贷款国有银行占半壁江山
一季度新增贷款约4.6万亿元,其中3月份猛增1.89万亿。央行6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一季度新增贷款分别同比多增3779亿元、2304亿元和1895亿元。国有银行新增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比重为50.5%,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12.7个百分点。
央行对这种信贷飞速增长持肯定态度。央行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下,信贷适度较快增长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过央行也指出,3月份贷款猛增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商业银行季末考核等因素影响,有“冲时点”的成分。央行表示,4月份以至未来几个月,金融机构和企业都需要一段时间“消化”。
近期银行贷款集中于政府项目
在信贷高速增长的同时,信贷质量也备受关注。央行表示,快速增长的货币信贷与相对缓慢的实体经济存在反差,有一定合理性,但也要防止经济波动加大的风险和不良贷款反弹风险。
央行提醒,我国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若只“保”不“压”,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可能放慢,应坚持“有保有压”,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此外,近期银行贷款集中于政府项目,虽有利于较快拉动投资,但也要合理评估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并观察分析对社会投资的带动效果。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长期贷款增加1.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40.7%,其中多为政府背景贷款。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表示,各级政府并不具备担保资格,这类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基建公司承担的基建项目的最终还款,将由地方税收或土地出让收益来保证,鉴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居高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财政收入的不确定性,这部分贷款存在风险。他预计,鉴于银行强烈的信贷冲动和地方政府明显的融资意愿,5、6月份有必要加强信贷增长监管。
资产价格或较快反弹
央行报告指出,受产能过剩、大宗产品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价格下行格局未变。受连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及经济刺激计划影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一旦信心恢复,初级产品和资产价格也可能较快反弹。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表示,虽然今年上半年商品价格同比涨幅还会进一步下滑,但鉴于内需开始反弹,原油等主要进口原材料价格已回稳,中国出现通缩的风险较低。但他同时认为,在实体经济复苏之前,通胀威胁也是较低的。
美银行压力测试结果:10家银行需筹资746亿美元
北京时间
“压力测试”结果显示,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被判定需要筹募339亿美元资金,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需要筹资137亿美元,花旗集团需要5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需要18亿美元。此前,花旗集团已经宣布了一项计划,将通过将政府所持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的方式来提高其有形普通股比率。
各大地方性银行中,Fifth Third Bancorp需要筹募11亿美元的资金,KeyCorp需要筹资18亿美元,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需要6亿美元,Regions Financial Corp需要25亿美元,太阳信托银行(SunTrust Banks Inc)需要22亿美元。此外,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 LLC)也需要筹募115亿美元资金。
测试结果显示,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纽约梅隆银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MetLife Inc)、美国运通、State Street Corp、BB&T Corp、美国合众银行(US Bancorp)和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被判定不需要筹募更多资金。
美联储称,受经济状况将较经济学家此前预期“更加逆向”发展的影响,各大银行在未来两年中可能会蒙受的亏损总额可能将会达到5992亿美元。其中,抵押贷款损失所占比重最高,为1855亿美元;交易账户损失名列第二,为993亿美元。
对某些银行来说,这一测试结果将使其得以退出华尔街与联邦政府之间紧张的合作关系,但其他银行则需在六个月以内填补其资金缺口,并有可能被迫接受扩大化的联邦政府所有权,这可能促使其管理层发生变动。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发表声明称:“今天公布的这一结果可能给投资者及美国民众带来相当大的安慰。负责进行测试的监管机构官员发现,几乎所有银行都拥有足以吸收负面假设下更高损失的一级资本率。”但他同时表示,将近一半的银行“需要加强其资本结构,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普通股方面。”
美联储称,住房抵押贷款和包括信用卡贷款在内的个人消费者贷款“在负面假设下预计会有的贷款损失总额中占70%的比重,即3320亿美元左右。”
美国联邦政府昨天表示,在“压力测试”结果公布以后,被判定需要筹募更多资金的银行必须在
美联储称,根据监管机构的计算,各大银行贷款的总亏损率为9.1%,高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