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感谢香港电影,在自己大学毕业前,最心切的娱乐方式就是看香港电影了。尽管今天看来,至少一半的影片完全就是泡泡剧,但那些电影,伴随了自己那段好像荡然无存的年少。
昨天看完了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陡然有另外份感触。近几年香港电影不甚景色,主要奖项基本被内地电影人包揽。尽管今年参选的内地电影不多,但却感觉到一份“自家做菜自家吃”的味道。如果说典礼现场清一色的粤语可理解为区域特点,那么主持人和本土颁奖人口口声声的“你们内地”和香港媒体报道的标题,港人居隅心态可触端倪。
可以想象,端坐台下的张丰毅、孙俪、周迅并不好受,受怠慢不怠慢其次,一群人呀呀的吐着粤语从始到终,这次第好比隔窗看邻居家热闹。“97”之后,某种程度上我们内地公民基本完全接纳了久别的兄弟。之于香港,不列颠的米字旗变成了五星红旗虽飘了十二年,但潜意识里依然是到乡下亲戚家小住那样很是不适。97前的“迷失”,心中尚有浓浓的民族情节,今天的“迷失”却是心灵深沉的惘然与苦索。探其原因,不外乎正统文化的弱化与文化向心力的缺少。
一个远在美国的游子,每天思念家乡的炒菜。有天回家,发现家乡流行的却是吃汉堡。游子心里坚强的“炒菜”氛围陡然消失,他不得不怀疑---汉堡是否就是最美的、最适合人类的东西。这个比喻有点不恰当,但我的理解是:正因为我们内地民众的信仰缺少和极端的“西化”价值观,间接的使港人陷入另一个“迷失”。作为凝聚民族核心的元素,今天一个个若有若无或崩塌消散,全面向西方靠齐。无论是生活娱乐方式、居住观、文化价值理念等等,这些正一步步消融千百年我们民族强大的合力。当那位游子发现汉堡在家乡大行其道时,他一定想自己亲手去做原来自己天天吃的汉堡。
迷失的,我想远不止香港的同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