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不搞干部交流
汉宣帝时的颍川太守黄霸(名字起的有点威猛,其实人还是蛮温和的),他动员乡村干部养鸡养猪,不是自己发家致富,而是逢年过节了,杀鸡宰猪,给村里的鳏寡孤独送去,是那时候的送温暖工程。然后,广泛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插小红旗。还鼓励农民种地,轻易不要出去打工,容易学坏。农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也很好,村里的二流子、小偷小摸的都混不下去了,就到别的村子寻找出路了。
有一个村官老许,快到退休年龄了,耳朵还背,听不清人家的说话,上级要让 他提前内退,回家抱孙子。这事儿让黄霸知道了,就劝部下:
“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这个老许啊,听说还是一个廉洁的好干部,村里的口碑很好,唯一的缺点就是耳朵不怎么好使,这没关系嘛,你说话的时候大点声不就行了嘛。再不,就给他配副助听器?费用从村办公费里出。如果经常换干部,容易造成浪费,辞旧迎新,都要开一个宴会什么的,得花多少银子啊,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还有一些腐败的干部,还正好乘机销毁证据,搞一些呆账什么的,逃避纪委的审计呢。再者说了,换了新人,未必就能称职,更不能保证廉洁,我们做领导的,考察下属,要宽容一点,只要不是犯了大的错误,就尽量不要动人家的饭碗,这样,让人家有一个比较安稳的心态工作,才能保证政策畅通,百姓安宁啊。”
一席话,说的部下连连点头,一直让那位老许干感到退休(说不定还返聘三年呢)。颍川在黄霸的领导下,人丁兴旺,牛马肥壮,粮食满仓。皇上就把黄霸调到西京当市长了(京兆尹)。
古人可能没有现代人的管理理念。现代人为了防止腐败,是特别推崇干部交流制度的。其实,这样的创意,滥觞于八大军区司令互调。组织部门借鉴,的确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什么方子都不能包治百病。交流也不能例外。表面上看,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长了,容易形成自己的利益圈子,产生腐败的几率相对也较多一些儿。可是,另一方面,熟人磨合得久了,配合也相对要默契一些,也更容易提高工作效率。还有,贪官到哪儿都是贪官。贪官不是橘子,淮北淮南就不是一个味儿。本来,在这个地方,已经喂得差不多了,那些行贿的人也都掌握了这个贪官的秘密了,成为一种制约了,是一根绳子上拴的两只蚂蚱了,贪官反而不会太放肆,因为,水漫则溢,狗急跳墙,地球人都知道。现在,老虎喂得膘肥体壮了,你就把它放了,到了新地方,瘦了一圈的老虎会变本加厉饕餮无餍。贪官又要从零开始了,腐败的速度会更加迅速的。新的地方的人民,又要重新填补贪官的胃口了。
所谓交流云云,越来越成为提拔干部的一个跳板了,而不再是反腐倡廉的一个手段。哪一个地方的干部走马灯似的换,哪一个地方的经济就一定得不到发展。但是,形象工作、面子工程、纪念碑工程等等等等,统统演变为豆腐渣工程却比比皆是。几十万,数百万的一个城市,变成锻炼和提拔干部的一个试验田,实验室,翻转腾挪,随心所欲。这样培养出来的干部,如果不是钻石的,也一定是金子塑造的了。代价也忒大了点儿吧?(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