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守关
汉武大帝时期,国力强盛,对于匈奴就有了话语权,卫青、霍去病、李广、公孙敖、公孙贺等等,都是一时的名将。可是,兵者凶器也,永远也没有绝对的赢家,纵然你就是美国打伊拉克,也是两败俱伤。多年的战争下来,匈奴折兵八九万,大汉也损失两三万,人心思和,也就成为一种选择。匈奴打不下去了,就派来使者,要和亲。大汉也不想再打下去了,可是,又抹不开面子,就召开扩大会议,让大臣们讨论,是打,还是和?
主战派说,都打到这地步了,岂能言和,应该乘胜追击,让单于俯首称臣,作为大汉的一个附属国,每年过来朝觐贡献。于是,就派一个特使,给单于下最后通牒。可是,单于把人给扣了,不想称臣。问题很严重,武帝很生气。博士狄山觉得,是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了,就进谏曰:“陛下,大汉饱受战争之苦,民不聊生,反战情绪高涨,实在不能再穷兵黩武了。还是应该继承高祖的优良传统,采取和亲的国策,化干戈为玉帛。
正在受宠如日中天的御史大夫张汤听了博士狄山的话,气不打一处来,说:“迂腐之论,一边儿凉快去!”狄山自然不服,反唇相讥曰:“我固然是迂腐,可是,我这是忠于皇上,是愚忠,阁下您呢,您是诈忠,专门作奸耍滑,以乱圣听。”看着两人唇枪舌剑,汉武大帝觉得应该教训教训这位博士了。就说:“博士先生,既然你主张和亲,那么,我给你一个省,你能保证民众不被匈奴侵犯么?”狄山说:“不能。”“一个县呢?”“也不能。”“那么,一个边关小镇呢?”博士觉得,没有退路了,就硬着头皮说:“能。”于是,皇上就给了博士一块试验田。刚过了一个月,狄山的脑袋就被匈奴砍去了。从此以后,朝中就再也没有人敢于和张汤唱对台戏了。
以上,历来成为嘲笑博士空谈的经典段子。人们津津乐道张汤的务实精神和武帝的果敢决策,可是,恰恰遗忘了作为论战的牺牲品狄山的价值。狄山的死,是一个历史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制造者,便是一言九鼎的皇上。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皇上大开杀戒,剪除异己分子,虽然变化了花样,假借敌人之手,是用了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是君子运庖厨的伪善。这是让李逵穿绣花针,让黛玉舞偃月刀,让钱锺书下放劳动,让陈永贵参政议政,其狼子野心何其毒也。
张汤作为大臣,站着说话不腰疼,反正也用不着他上战场,他顺着武帝的心思竭力主战,全然不顾当时国力已经凋敝了,文景之治创造的巨大财富,已经消耗殆尽了。狄山,从人文主义出发,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和亲的主张,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已经打了多年了,国人已经开始厌战、反战了)提出和亲,应该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想法。即使不被决策者采纳,也是应该得到尊重的。言者无罪,什么时候,都应该是一条底线。受到后世伟人推崇备至的汉武大帝,因为杀了狄山,就不能不打折扣,岂但略输文采,而且还嫉妒文人。
当然,作为狄山,也不是没有值得检讨的地方的。进谏,是他的本分和天职,守城,就不是他的擅长和义务了。他不应该打肿脸充胖子的。没有金刚钻,就不应该揽瓷器活。狄山应该继续回答道:“不能。”虽然当时没有面子,可是,事后却可以保住小命。博士不是战士,在你的领域里,你是一条龙,离开你的领域,你就是一条虫。狄山是中了武帝的阴谋了。武帝谋杀了狄山。我为狄山叫屈。我以武帝不值。(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