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公布省部级干部任期审计信息是为啥?


     笔者像往常一样,打开敬亭论坛,看到十五月亮网友转发的《16位省部级干部今年接受任期审计》的帖子,帖中写道: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日前表示,2009年审计署将继续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对16位省部级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看到这个报道,笔者由衷地感到高兴,对领导干部的任期审计可以说是喊了许多年,一直以来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说, 2009年,审计署将继续加强省部长、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前确定将审计6个省市和10个国家部委的负责人。这消息怎不令人振奋?怎不令人高兴?然而,笔者振奋高兴之余,又有几点疑惑:

         一、省部级干部任期审计信息为啥要提前公布?众所周知,中国的官场历来就是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这就是每一项政策制定后总不能执行到位的根本原因。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党政各级机关的各项检查,每次都提前通知,通告被检查单位检查的具体内容。试想,这样有备而来的检查哪有通不过呢?同样,这次国家审计署对16位省部级干部的任期审计也是提前发布公告,并且公布具体的审计项目,重点关注民生、发展等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关注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问题。这难道不是一种通风报信的做法,好让被审计的16位省部级干部做好审计准备,以应对国家审计署的任期审计?

        二、审计工作是否真正深入?帖中说:目前,全国31个省份、436个地市和1937个县级审计机关设立了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有8个省份、81个市和212个县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有21个省建立了组织部门根据审计情况与被审计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有14个省汇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形成综合审计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可见,近年来的审计成果是辉煌的,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然而2008年,全国审计机关对3.4万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只有112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387名其他人员被移送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其比例之小是显而易见得。当然通过审计,这样小的违法犯罪比例如果是真实的,那倒确实是件党和人民都高兴的事。关键是现在落马的贪污腐败官员不仅层出不穷,而且落马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通过审计途径被揪出来的腐败官员是少而又少,这难道不说明了我们的审计工作没有真正深入吗?

         三、审计的结果是否会如实报告?尽管我国的审计工作有《审计法》做法律保障,但我国历来就是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度,情大于法,权大于法的现象比比皆是。从帖中可以看出:刘家义表示,从去年对4位省部长的审计结果来看,履职情况比较好,对党中央、国务院的一些重大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得也比较好。“审计没有发现他们本人的个人经济问题,但存在一些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那么这些管理上的不规范是否会滋生官员身边人的腐败?对这些不规范管理导致的腐败,被审计官员是否要承担责任?而这些审计结果中都没有报告出来,这难道不是一种护短的做法?[/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