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读吴晗的《灯下集》,他讲到三国赤壁,最后列举了那场战役主角儿各自的年龄。后来读书就形成一个习惯,只要自己感觉这书不错,就先考证这本书初版时作者的年龄。
大致说,人文、社科类书籍,作者30岁以前,没有多少写得文思漂亮且耐读的(我不大读文学类作品)。社科类作品写得思路开阔、文思敏锐,一般是在36岁至45岁。比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36-37岁);钱钟书《围城》(36-37岁);老舍《骆驼祥子》(40岁);《和约的经济后果》,凯恩斯(36岁);《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A.A.Berle的年龄是37岁;《社会学的想象力》,C. W. 米尔斯43岁。
由此引申的一个阅读习惯是,社科类专著,不读30岁以前的,必须的审稿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