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应该没有敌人
这两天来,不知道为什么,菠菜园热闹非凡,热闹之中确实有一些很不理性的话语,有几分忧愁。我也不知道其导火线从而来。其实我不断提出的个人做人的座右铭:和谐乃大千世界之主旋律。博客乃个性发挥之园地。若望自己不自害害人,须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否则满眼都是仇敌、矛盾,人间永远都有嫉妒、愤怒、怀疑、贪心与傲慢。但是有些人不能领会,连一些对我有很深入研究的菠菜也没有去领会,而是一味地去战斗和挑战。有网友说的很好,我们的医生或者患者是没有敌人,确实也是。敌人,就是矛盾的对立面了。文章是我引出来的,虽然我仅仅是一种率性,一种转摘,目的是让大家去评论。但是网友们把这篇文章的观点都算到我头上。我不计较,也没有什么的,能够引起反响才是好文章!但是在网友的评论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在不断地挑拨我与钟南山院士的矛盾呢?硬说我把钟院士“被孕妇”。其实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看出甲流死亡80%是孕妇?(2009-12-09 22:15:14)说的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了我开宗明义:“大家对钟院士的关于“甲流死亡病例中80%是孕妇”的判断非常关注,甚至引起不少人的担心与恐惧。到底真否?我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我们可以冷静地分析,我看大可不必惊慌。因为死亡病例不多(专家们也在找往年普通感冒的历史数据),广东9日报告重症病例共359例,21死亡病例中孕妇死亡有3例,占14.3%。况且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统计学数据。比如甲流患者中孕妇多少?如果是真的,也仅仅是医学界要继续关注的范畴。我们更加关注患任何病的孕妇,因为她们是‘弱者’。”如果对这样的评论都横加指责,我觉得确实非常无聊!本来没有必要再这里“辩解”,毕竟我还是“领导”,领导要虚心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这里用一位网友给我的帖子与大家共同勉励:
昨天在你博客上写了一个评论,不知是否内容太敏感,后来就不见了。评论是根据你的题目而写的,大概内容是“许多年来,我觉得自己心中早已没有任何敌人,内心时刻涌动着由衷的快乐。但却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开朗豁达,心中无敌,不嫉妒不仇恨,所以,有时还经常遭到别人的误解,甚至被无中生有的猜疑。使人感觉很无奈。无论是公立机构还是民营机构,无论是政府还是福建农民,只要有足够高的境界和视野,资源一样可以被整合。关键是有没有这样的气魄、胸襟,以及诚意、毅力。”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体现的不仅仅是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思想水平,相处是否融洽愉快,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是否可以有愉快而成功的合作。假如有资金的合作者却在行为方式等方面不尽如人意,而且又不能改过纠正,而且这种长期形成的惯性行为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这该怎么办?面对两难的选择,究竟该怎么办?要么就干脆下决心把事业平台建立在医疗卫生领域?我感到有些迷茫。所以,要借助你的智力和思维了。
是的,人生短暂,没有时间去憎恨一个人。我要借助大家的智慧,共同将我们的工作做好!我今天要讲的是一个父亲留给我的故事,我凭着坚韧的记忆力,努力挖掘出来,并加上我的一些人生经历的感受,我不想读者产生歧义,希望的是使菠菜园诗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里要讲的人生四友。
有一个商人,结交了四个朋友。他对第一个朋友言听计从,给他穿最好的,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用最好的。对第二个朋友,商人也非常照顾,千方百计地想得到他的欢心。对第三个朋友,商人的态度要平淡了一些。但因为这个朋友料理事务的能力非常强,商人对他基本上比较满意。唯有对第四朋友,商人几乎从来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想要带其中一位朋友前去,以解除旅途寂寞之苦。问第一朋友,第一个朋友说,我们只能共欢乐,不能共患难,我们有陪你出远门的医务。商人非常伤心。问第二个朋友,第二个朋友说,我知道你你对我很好,一直在想方设法让我满意,但是我也知道天下是哟有的人都对我很好,我并不一定要和你结为永远的朋友。现在要出远门,我也没有必要陪你前去。伤心的商人问第三那个朋友,第三个朋友说,我可以送你走一段路,但顶多只能送你到城门的外边,因为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处理。伤心的商人终于想到了第四个朋友。出乎意外的是,第四个朋友什么话也没有说,就陪他一起上路了。这是一个经典的残雪故事。故事中的商人指什么?他要去的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到底是哪里?
故事中,那位商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他要去的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死亡的国度。因此,这则故事的主旨在于说明:当我们有朝一日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到底能从这个世界上带走什么东西?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禅的精髓要义了。
第一个朋友是住食之友,虽然你和他从小玩到大,给他穿最好,最好的、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但他和你不能共患难,是我们的肉体。
第二个朋友是名利之友。使我们的财富、金钱、地位。我们辛苦地追求它,唯恐稍不努力,它就会离我们远去。但是,结果是什么呢?我想起《红楼梦·好了歌》有一段时这么说的,追求名利的人,到头来“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准求金钱的人,到头来“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既然如此,我们却蝉精竭虑,搜索枯肠,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为他们耗费了一辈子的光阴,到底值不值呢?唐伯虎《一世歌》说“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这里的道理。确实这的我们反思。
第三个朋友是亲属之友,是我们的妻子、同事、伙伴。在我们的生命中,与这些朋友相聚相处,固然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缘分。但是,如果我们把精力全部花在人事应酬方面,就值得.“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但“大限”到的时候,像夫妻一样亲密的人都要各奔前程。何况其他的人,所以我们这一辈子也不要所有的时间花费在人事应酬上面。
那么,第四个朋友是什么呢?它一直默默地呵护我们,不相离,不相弃。这就是我们的心灵之友。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只有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和我们生与死与共的,就是这颗干干净净、清清纯纯的本心。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固然有善待第一个朋友,善待我们的身体,要善待善待第二个朋友。善待我们的金钱、名利、财富;要待我第三个朋友,善待我们的亲人、同时;但是。我们更要善待我们的第四个朋友,善待我们的心灵!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第一、第二、第三个朋友,而偏偏忽视了第四个朋友。而这第四个朋友,恰恰就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朋友,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本心本性!
善待每一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