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如此残酷的事实,针对逝者的任何非议与辩驳都显得苍白而又无情,不是吗?和平年代,一个女研究生,犹如一朵未及开放的蓓蕾,以如此令人唏嘘的方式结束自己30年来的悲苦一生,不论你是谁,也不管你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对逝者及其家属采取的对立性立场,都会使你难逃脱“海大托儿”的身份质疑。看完有关写有杨元元履历的报道,曾经脍炙人口的一首歌词涌向心头:
烛光中你的笑容,暖暖的让我感动!
告别那昨日的伤与痛,我的心你最懂!
尽管这夜色朦胧,也知道何去何从。
我和你走过雨走过风,慢慢地把心靠拢。
就让我默默地真心为你,一切在无言中……
有缘分不用说长相守,让感觉与众不同!
就算是人间有风情万种,我依然情有独钟!
亲爱的我永远祝福你,好人就有好梦!
……
或许,在杨元元与杨母、杨弟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姐弟二人脑海中都无数次地勾勒着一幅图画:功成名就之后,在一个高档次、有气氛的饭店里,为母亲开一个生日Party,共同为劳苦了大半辈子的母亲献上这首歌,也用以共勉。烛光映衬着母亲虽然苍老但充满幸福的笑容。告别昨日的伤痛,三棵心,彼此最懂!因为有爱,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尽管夜色朦胧,但知何去何从。相依为命着共同走过风雨,心渐靠拢,彼此“默默地真心为你”,一切都在无言之中……
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姐姐元元的离去成为了泡影。
众说纷纭中,我们或许忽略了杨母,在最大的孩子6岁之际丧夫,含辛茹苦二十三载,将两个孩子拉扯到今天,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妇人,其对儿女们的依恋之情是难以言表的,与女儿住在一起,对她将会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和安慰。
笔者以为,杨弟在向海大主张赔偿过程中所说“我们不认为学校对此付全部责任,但他们也不能说不负任何责任!”的说法是比较客观的。不管怎么说,人死在了学校,要说没有任何责任,实在牵强!而就杨弟对海事大学要求的35万元赔偿,如果校方有足够有力的证据证明其不合法性,他们有重新主张赔偿数额的权力,但在互联网给了人们言论自由的今天,你不能不让人说话。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的家庭,供养两个大学生实在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极限,如果元元不选择考研而是寻找另一个出路,或许就能避免今天的悲剧。无可否认,读研,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母女二人在经济上的负担,如果元元不对上学抱有如此之大的期望,或许他真的可以寻找另一个虽然平凡但很幸福的人生之路。
我们必须得承认,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价值观缺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协调。曾经的农耕文化背景、DNA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处于全球化大潮冲击下国人的精神需要。一直以来,价值观的优化、再造与生产是我竭力主张的观点,我们不能没有信仰,不能没有价值观!——尤其是不能不尽快地生产出今天新需要的、足以充当今天人们——尤其是70后、80后、90后——所需要的价值观。因为没有新的价值观——没有信仰就没有判断对错是非的标准,没有标准就会造神,国人在一浪高过一浪的造神运动中吃尽了苦头。时至今日,我们干脆都大呼自己是无神论者,殊不知,所谓的无神论不过是各自将自己内心的膜拜对象奉若神明罢了。有时候,有的人把钱当神,有的人把某个明星当神,有的人将自己的虚荣当神,等等,不一而足。此神与彼神唯一不同的是,其作神的时间周期越来越短,所以,当神倒下的时候,拜神者也随之倒下。
上帝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孔子说:天何言哉,四季兴焉,地何言哉,万物生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实,所谓神者,不过是自然与经济社会运行的规律,是一整套系统的价值判断标准与行为标准,而非某一个宗教派别。认识这些律,了解并掌握这些标准,是我们把握人生航向乃至企业发展方向的基础所在。所以,人生而不可无“神”——人生而不可无“价值观”——犹如港口夜航中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