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携尸要价?北大医院被冤?切勿偏听偏信


渔民携尸要价?北大医院被冤?切勿偏听偏信



文/徐曙光  格林豪泰酒店、519.com葡萄酒直销网络董事长



这段时间有两则新闻在坊间被炒得沸沸扬扬。一则是大学生见义勇为救起2名中学生却淹死了3名大学生,一旁的渔民不仅见死不救而且携尸要价,声称“只捞尸体不捞活人”;还有一则是北大医院一位医学教授竟被没有行医资质的学生“治死”。一时间,整个社会舆论对“无良”渔民、“非法”医院千夫指、万人恨,恨不得立刻用口水将这些不义者淹死。



今早看《南方周末》头版对渔民见死不救、携尸要价一事的深入调查,才明白渔民果然另有隐情,见死不救之词也是诬指,事实上,从得知有人落水开始,两名渔民就把船开到了事发点,但因为两人年老体弱,没有下水救人,只是扔下去救身圈;携尸要价者乃是一“专业尸体打捞公司”的老板陈波,两名渔民只是陈波雇来捞尸体的。记者在文中这样写道:“在面对记者时,没什么文化的两位渔民要解释当天的困境显得非常费力……不难想象在当时绝望混乱交织的情况下,面对激动的女生们,陈选德和陈恒云(当事渔民)多么难以解释清楚”。



比起两个没什么文化的渔民,北大医院则大不相同,他们至少知道如何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在声明中指责记者的报道有悖事实,坚称不是被“治死”,而是“抢救无效死亡”。



对于这两则新闻,无论最终的事实究竟是怎样,谁是需要对这些事故负责的人,但至少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都太爱偏听偏信了。渔民一事,在翻天覆地的评论中,我们没有人去问过,渔民对此怎么说,而听到的都是别人说渔民说了什么。北大医院一事,在北大医院方未发表任何正式声明前,评论已然一片哗然,诋毁之词已然四溢。



切勿偏听偏信,是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必备素质。作为团队领导者,在作任何判断之前,必须从全面、多角度地详细了解情况,把握信息,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偏听偏信、情绪化及随意都非常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引起团队不合,影响向心力,从而走上非常错误甚至失败的道路。希望格林豪泰酒店所有的店长、管理人员都能够从这两篇新闻中读出弦外之音,做一个理智、客观、中立的判断者和决策者,从而成长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